![]()
编辑推荐 对父母的内疚,对养育的焦虑,对职业的倦怠,对不再逼迫自己的渴望当我们在30岁+的路口,准备开启人生的第二个成年期却发现改变如此之难:道理都懂,但做不到,也放不下中年的无力感,源于童年时期形成的情结一种根深蒂固、自发运作、不断把我们打回原形的力量中年之路上遍布灵魂的沼泽地,那是自我想要呐喊,却无法表达的痛苦它们通常以内疚、愤怒、抑郁、恐惧、焦虑被我们感知深处则隐藏着我们还没有解决的心理任务 内容推荐 在前作《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中,作者一语道破了中年危机的实质:它不是一个年龄事件,而是一种心理体验,源于我们一直以来为了迎合他人期望所扮演的“临时人格”,与我们内心的真实需求发生了猛烈的冲突。犹如一场心理上的地震,中年之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自己、开始改变的机会。但是踏上中年之路、已然听见内心召唤的我们,为什么发现“做自己”依旧这么难?这本续作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中年的无力感,源于童年时期形成的情结,那是自我还太则小、不足以抵抗外部威胁时形成的心理防御方式。创伤出现得越早,防御手段就会越系统化,情结的力量就会越大。每当我们感受到类似的创伤体验,情结就会被激活,它像嵌在我们“大脑主机”中的自动化程序,把我们局限在孩童式的视野和反应中。原始创伤最糟糕的后果是它扭曲了人的自我感,并造成一种无意识的冲动,让我们在日后一次次地重演创伤关系。于是,想要改变的力量和过往经历的束缚互相拉扯,自我想要呐喊,却无力表达。抑郁、焦虑、内疚、强迫、孤独、愤怒……中年之路上遍布灵魂的沼泽地。穿越,指的不仅仅是在沼泽中坚持住,直至瘴气散尽;还意味着把每片沼泽都视作待解的命题:我的抑郁意味着什么?焦虑与我的哪些过往经历有关联?是什么在支配我、控制我?这种态度会让我们主动地面对痛苦,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忍受,借由穿越沼泽,打破原始恐惧对我们持续了半生的钳制。我们做的最伤害自己的事情,就是被创伤困住,却还要责怪自己。以一颗还未长大的心,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极为不容易的。推翻童年的暴政,解开前半生的束缚,是在人生中途,我们必须完成的事情。 目录 第一章无处不在的内疚 真实的内疚 非真实的内疚 存在性内疚 第二章哀悼、失去与背叛 找回领航的星星 失去与哀悼 背叛 第三章怀疑与孤独 无垠空间的寂静 孤独地漂流在灵魂的公海上 第四章抑郁、消沉与绝望 三只乌鸦 抑郁:无底的深井 消沉:无精打采的国度 绝望:最黑的乌鸦 第五章强迫与上瘾 地狱一季 强迫思维:不请自来的念头 上瘾:伊克西翁之轮 第六章愤怒 喂饱三头恶犬 第七章恐惧与焦虑 焦虑如冰山,我们是泰坦尼克 管理焦虑 第八章情结浅析 情结:“大脑主机”里的模式化反应 第九章穿越沼泽 重新想象自我 参考文献 后记斑驳与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