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是一部艺术理论专题论集,分为上、下篇。上篇集中于讨论艺术理论的学科、研究对象以及与相关知识领域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晚近靠前艺术学和艺术学理论学科充满争议的语境下,作者努力厘清这一知识领域的历史演变和当代问题,以一种开放性和学理性的态度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同时也触及现当代艺术理论的重要问题、艺术边界的争议、艺术自主性及体制、意义阐释等。下篇则是对几种不同艺术门类的批判性考察,分别探究了设计、绘画、电影、戏剧和舞蹈五个领域的一些专门问题,是艺术理论用于具体艺术门类及其现象分析的尝试。 目录 上篇艺术理论的知识谱系与问题 一、艺术理论的学科性与合法化(3) 艺术理论:一门居间的学科(4) 艺术理论:一个知识生产场域(8) 艺术理论:各门艺术的差异(14) 结语(17) 二、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的紧张(18) 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史论汇通(19) 艺术史的两次理论“入侵”(22) 艺术研究中的史论张力(30) 结语(34) 三、艺术现代建构的文化逻辑(37) 现代性的分化特质(37) 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40) 现代艺术的建构(44) 现代艺术系统的内部分化(49) 四、20世纪艺术理论的几个问题(54) 艺术理论的知识系统(55) 现代主义与先锋派(62) 艺术与社会语境(67) 艺术史叙事与博物馆(75) 艺术符号与风格(81) 五、剪不断理还乱的艺术边界(86) 现代性的分化与艺术自立(87) 现代主义与艺术自主性(92) 资本逻辑对艺术边界的进一步消解(96) 后现代与边界的不可能(100) 结尾几句话(103) 六、艺术家与美学家的角色冲突(105) 七、关于艺术中的国家形象(114) 全球化与国家形象(114) 国家形象与艺术家个体(117) 国家形象:从传播者到接受者(121) 八、不能承受之重的艺术(123) 下篇各门艺术:问题与批评 九、身体的表征:从美到特别(133) 身体的演变:从美到特别(134) 特别身体的图像学(137) 特别身体表征的视觉政治(148) 十、抽象艺术与视觉形而上(153) 中国抽象艺术的谱系结构(154) 艺术抽象的“合法性”及其动因(156) 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方式的艺术抽象(162) “中国式抽象”及其问题(168) 结语(173) 十一、布莱希特叙事剧的内在矛盾(174) 问题的提出(174) 戏剧的两种形态和逻辑(178) 两种逻辑间的叙事剧及其困惑(185) 简短的结语(197) 十二、奇观电影与视觉拜物教(199) 叙事电影与奇观电影(199) 奇观作为电影“主因”(206) 《英雄》文本的奇观分析(210) 从叙事到奇观的文化转型(215) 十三、超越舞台的街舞与广场舞(218) 舞蹈的现代性“画框”(218) 去“画框”的街舞和广场舞(221) 舞蹈的内生张力(226) 结语(231) 十五、中国波普艺术图像学(243) 《大批判》的策略与不同解释(243) 《大批判》的社会语境与个体经验(248) 《大批判:可口可乐》的矛盾修辞法(255) 《大批判:可口可乐》的图-文互文性(267) 结语(271) 十六、艺术史的传统与嬗变——伊夫阿兰·布瓦教授专访(272) 附录对话与访谈 当代艺术与理论建构——与马克·齐森的对话访谈(285) 参考文献(302) 后记(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