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南画十六观》荣获:中宣部、央视、中国图书评论协会“2013中国好书”; 《南画十六观》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著作特等奖,这是文艺评论高奖项; 《南画十六观》被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列入“十本国学经典推荐书目; 《人民日报》、央视“受欢迎的29种大众读物”之一; 《南方都市报》“2013年度艺术好书”; 凤凰网读书频道、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座专题推荐; 央视十套读书栏目《中国2013好书大赏》重点推荐。 2014年4月23日,CCTV-1“2013中国好书”对《南画十六观》的颁奖词: 《南画十六观》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行文流畅优美,富于韵味和意境,适于悦读,为读者提供了较好的审美享受。讨论真,而自身亦达于美,这是一本好书的境界。 书出版以后,迅速引起各方关注,从内容到装帧都得到学界和读者好评:知名美学家、学者北京大学叶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法教授倾力推荐,称赞此书令人“耳目一新”,“”。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堂、凤凰网读书会有专题讲座推荐,《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广州日报·博雅典藏》《中国科学报·读书》等分别做了专访,《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文艺报》《中国画报》、凤凰网、人民网、搜狐读书等近二十家纸媒和网媒都发表了书评、推介并有连载。 内容推荐 《南画十六观》是作者研究传统绘画的一本新作,通过元明以来十六位代表性画家作品和人生的研究,来探讨支配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生命真性问题。本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目录 序言:文人画的真性问题 一观黄公望的“浑” 一、序:神性与理序 二、真:莫把做山水看 三、全:在山满山在水满水的境界 结语 二观梅花道人的“水禅” 一、“渔父”的话题 二、超越“隐者”的思路 三、破除“终极”的价值 结语 三观云林幽绝处 一、幽深 二、幽远 三、幽静 四、幽秀 四观沈周的“平和” 一、落花下的感伤 二、当下即成的感兴 三、心与天游的自得 四、倪和沈:寂寞的江滨和温暖的溪岸 五观文徵明的“浅” 一、听玉 二、往复 三、近物 四、真赏 结语 六观唐寅的“视觉典故” 一、关于视觉典故 二、古典与今典 三、旧迹与真性 四、用事与无事 结语 七观陈道复的“幻” 一、“殇”与“觞” 二、“景”与“影” 三、“病”与“冰” 余论 八观徐渭的“墨戏” 一、画人间戏 二、脱相形色 三、开方便门 四、奏千年调 九观董其昌的“无相法门” 一、真性惟空 二、无法可说 三、懒写名山 四、无纵横气 五、放大光明 六、气韵不可学 结语 十观陈洪绶的“高古” 一、醒石 二、味象 三、缥香 四、寒沽 结语 十一观龚贤的“荒原” 一、忽有山河大地 二、为何总是荒原 三、有生命的笔墨 四、有新意的“画士”说 十二观八大山人的“涉事” 一、“涉事”概念的提出 二、“涉事”的涵义 三、“涉事”与权 四、“涉事”与形 五、“涉事”与真 余说 十三观吴渔山的“老格” 一、渔山老格之建立 二、渔山老格之特点 三、天学与老格 四、渔山老格之于文人画传统 十四观恽南田的“乱” 一、呈现生命真性的“乱” 二、“乱”的悲剧性 三、“乱”之美 结语 十五观石涛的“躁” 一、辟混沌 二、转动静 三、抹烟霞 四、弄恶墨 结语 十六观金农的“金石气” 一、把玩金石 二、参悟净因 三、管领冷香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精彩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