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萌发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思想(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这些思想,对科学的形成、技术的发明、成就的取得具有很重要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席泽宗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精)》从原始资料出发,采用断代史的写法,作者抓住中国古代每个时代的科学思想作综合论述,观点很有独到之处,在体例上也极具匠心。在每一命题下,讨论各学科、各种人、各学派对这一命题的看法、运用和争论。几位作者潜心研究十余年,本书是他们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总结。 本书可供科学史、哲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工作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从远古到东周初年的科学思想 第一节 概论 一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上古社会的存在及其性质的认识 二 远古至东周初年科学思想的区分 第二节 科学思想的发端 一 科学思想萌芽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 二 模仿和已有知识的推广 三 由尝试到自觉的实践 四 知识的传播与学习 第三节 巫术与神话所反映的科学思想 一 我国古代神话和巫术概况 二 原始巫术思想推测 三 对万物的拟动物化和拟人化观念 四 神祗创造世界 五 坚实而有限的天地观 六 神话中的天人关系 七 对世界的幻想与解说 八 时空定位中的参照系思想 九 治水与“利导”思想 第四节 甲骨文所反映的科学思想 一 甲骨文中科学思想的局部性 二 一个由神祗支配的自然界 三 占卜与预测 四 命名和分类 五 对时空的区分 六 商代计数与重数的数学思想 第五节 易、礼、诗、书中的科学思想 一 易、礼、诗、书概说 二 敬德与周代的科学思想 三 顺“则”思想 四 “辨别”思想的自觉和普遍化 五 度量与测量 六 灾异和祥瑞观念 七 “地中”观念 八 “天工人代”思想 九 《诗经》中的怨天情绪与科学恩想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思想 第一节 自然观从神学统治下的初步解放 一 天道远,人道迩 二 孔子与儒家的自然观 三 老子及先秦道家的自然观 四 苟子的“人与天地相参”思想 五 屈原对传统神学自然观的质问 第二节 雏形的宇宙理论 一 重新解释世界的兴趣 二 有始论与无始论 三 有限论与无限论 四 邹衍九州说 第三节 阴阳五行说 一 阴阳说的起源 二 阴阳说与寒暑变迁 三 阴阳说与音律学 四 阴阳说在医学 五 五行说的起源 六 五行说的逐步推广 七 邹衍及战国时代成熟的五行说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物质观 一 气范畴的产生 二 作为感应中介的气 三 作为万物构成质料的气 四 精气与精神 五 《管子》水为万物本原说 六 《墨经》的“端”和原子论 第五节 运动观和变化观 一 生物变化 二 非生物的变化 三 人的变化 四 一般的运动观和变化观 五 朦胧的生物进化观念 六 循环的发展观 七 道与常 第六节 逻辑与思维 一 逻辑与思维方式 二 百家争鸣与名家的兴起 三 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思想 四 名辩与《墨经》 五 归纳法与矛盾分析 六 墨家逻辑思想 七 荀子的逻辑思想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科学思想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思想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科学思想 第六章 宋明时期的科学思想 第七章 明清之际的科学思想 索引 推荐书目 总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