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著作共分9章:第1章概述,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变电站应急处置国内外研究进展梳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学科归属等;第2章基础理论;第3章变电站防汛综合风险评价研究;第4章变电站洪涝灾害韧性评价研究;第5章变电站洪涝灾害应急能力现状评价研究;第6章基于风险水平——应急能力水平的变电站防汛二维要素结构矩阵模型的构建;第7章变电站典型防汛运维模式的构建;第8章变电站洪涝灾害应急措施研究;第9章变电站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方案的编制及动态优化研究。 目录 前言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项目研究的目的 1.1.3 项目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变电站防汛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学科归属 1.7 本章小结 2 基础理论 2.1 风险驱动理论 2.2 综合风险评价模型理论 2.3 基于变电站防汛抗灾知识图谱的构建系统理论 2.4 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理论 2.5 变电站防汛的差异化应急处置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变电站防汛综合风险评价研究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变电站防汛风险评估方法与过程 3.2 变电站防汛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2.1 变电站汛期因灾停运情况分析 3.2.2 气象条件对变电站防汛风险的影响分析 3.2.3 水文条件对变电站防汛风险的影响分析 3.2.4 地形地势对变电站防汛风险的影响分析 3.2.5 变电站及基础设施对其防汛风险的影响分析 3.3 综合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变电站洪涝灾害韧性评价研究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3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2 变电站洪涝灾害韧性评价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变电站洪涝灾害应急能力现状评价研究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研究方法 5.2 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评价结果分析 5.3.1 河南省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 5.3.2 浙江省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 5.3.3 安徽省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 5.3.4 四川省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 5.3.5 吉林省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 5.3.6 陕西省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 5.3.7 甘肃省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 5.3.8 省际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风险水平——应急能力水平的变电站防汛二维要素结构矩阵模型的构建 6.1 理论支撑与模型假设 6.1.1 风险驱动能力需求理论 6.1.2 变电站防汛应急“风险-韧性-能力”三角形模型理论 6.1.3 边界条件设定 6.2 二维要素结构矩阵模型的构建 6.3 本章小结 7 变电站典型防汛运维模式的构建 7.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7.1.1 数据来源 7.1.2 研究方法 7.2 变电站典型防汛运维模式的构建 7.2.1 变电站典型防汛运维模式的构建 7.2.2 变电站典型防汛运维模式对应急能力需求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变电站洪涝灾害应急措施研究 8.1 变电站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8.1.1 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 8.1.2 应急监测与预警阶段 8.1.3 应急响应与处置阶段 8.2 变电站应急措施特征分析 8.3 本章小结 9 变电站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方案的编制及动态优化研究 9.1 差异化应急处置的基本原理 9.1.1 对应关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9.1.2 差异化应急处置方案形成的基本原理 9.2 变电站防汛应急处置的一般过程 9.3 差异化应急处置方案的形成过程 9.4 应急处置方案编制的实例研究 9.4.1 应急处置方案需求分析 9.4.2 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过程 9.4.3 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卡 9.5 本章小结 附录A 变电站应急处置要素测量点调查问卷 附录B 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评估指标及其对应题号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