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种种的假设,见于制度、宗教、仪式和书写,更直接呈现于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处所,又是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的集合体,还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生死这个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下,以物质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视觉的语言,所营造的具有终极价值的艺术作品。本书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描述和阐释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材料,力图使这个幽暗的角落在中国艺术史上展现出特有的光芒。 作者简介 郑岩,山东安丘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历史学博士。曾任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副馆长,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图像》(合著)、《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合著)、《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等。 目录 古代墓葬与中国美术史写作(代前言) 第一编 新艺术类型的兴起 风格背后——西汉霍去病墓石刻新探 关于墓葬壁画起源问题的思考——以河南永城柿园汉墓为中心 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 第二编 画像主题与社会 山东临淄东汉王阿命刻石的形制及其他 汉代艺术中的胡人形象 关于汉代丧葬画像观者问题的思考 第三编 墓主形象及其意义 墓主画像研究 墓主画像的传承与转变——以北齐徐显秀墓为中心 逝者的“面具”——论北周康业墓石棺床画像 青州北齐画像石与入华粟特人美术——虞弘墓等考古新发现的启示 第四编 制度、空间与形式 论“邺城规制”——汉唐之间墓葬壁画的一个接点 崔芬墓壁画初探 压在“画框”上的笔尖——试论墓葬壁画与传统绘画史的关联 论“半启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