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运动、感知与通信系统,视觉、语音合成与识别,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多机器人系统,前沿AI技术,家庭智能空间服务机器人系统、环境功能区认知、日常工具功用性认知,杂乱场景下服务机器人推抓技能学习和室内环境自适应智能商用服务机器人系统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本书融入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特别将基于物联网家庭服务机器人系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案例,读者可以更深入系统地掌握智能机器人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应用技能。 本书从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书力求深入浅出,并将系统性、全面性和前沿性知识结合起来,可作为高等院校人工智能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工程、智能感知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与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工科学生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相关学科竞赛的培训教材,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陈雯柏,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拔尖人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杰出会员,北京人工智能学会监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勤信学者、智能检测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所长、智能检测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基础课)主讲教师,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技进步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机器人的定义 1.1.1 机器人三定律 1.1.2 机器人的各种定义 1.2 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 1.3 智能机器人的体系架构 1.3.1 程控架构 1.3.2 分层递阶架构 1.3.3 包容式架构 1.3.4 混合式架构 1.3.5 分布式架构 1.3.6 进化控制架构 1.3.7 社会机器人架构 第2章 智能机器人的运动系统 2.1 机器人的移动机构 2.1.1 轮式移动机构 2.1.2 履带式移动机构 2.1.3 腿式移动机构 2.2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2.2.1 运动控制任务 2.2.2 速度控制 2.2.3 位置控制 2.2.4 航向角控制 2.3 机器人的控制策略 2.3.1 PID控制 2.3.2 自适应控制 2.3.3 变结构控制 2.3.4 神经网络控制 2.3.5 模糊控制 2.4 机器人的驱动技术 2.4.1 直流伺服电动机 2.4.2 交流伺服电动机 2.4.3 无刷直流电动机 2.4.4 直线电动机 2.4.5 空心杯直流电动机 2.4.6 步进电动机驱动系统 2.4.7 舵机 2.5 机器人的电源技术 2.5.1 机器人的常见电源类型 2.5.2 常见电池特性比较 第3章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3.1 感知系统体系结构 3.1.1 感知系统的组成 3.1.2 感知系统的分布 3.2 距离/位置测量 3.2.1 声呐测距 3.2.2 红外测距 3.2.3 激光扫描测距 3.2.4 旋转编码器 3.2.5 旋转电位计 3.3 触觉测量 3.4 压觉测量 3.5 姿态测量 3.5.1 磁罗盘 3.5.2 角速度陀螺仪 3.5.3 加速度计 3.5.4 姿态/航向测量单元 3.6 视觉测量 3.6.1 被动视觉测量 …… 第4章 智能机器人的通信系统 第5章 智能机器人的视觉 第6章 智能机器人的语音合成与识别 第7章 智能机器人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 第8章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 第9章 多机器人系统 第10章 智能机器人的前沿AI技术 第11章 家庭智能空间服务机器人系统 第12章 家庭智能空间服务机器人环境功能区认知 第13章 家庭智能空间服务机器人日常工具功用性认知 第14章 杂乱场景下智能空间服务机器人推抓技能学习 第15章 室内环境自适应智能商用服务机器人系统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