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由概念、术语切入研究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及现代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形成,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的重要理路。概念史研究方法在中国学界的兴起,既有来自海外学术新方法的影响,也是现代学术研究路径在新时期的重新激发。本书从四个方面展现从“新名词”角度探讨文化史现象:(1)词语的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西日文化互动背景下新语输入的一般情形,及其与现代学术转型、话语形成之间的关联;(2)交错的文化史,以“文学”“艺术”“美学”“教育小说”等新术语为例,揭示近代中外文化接触过程中与概念厘析、文化跨语际转移等问题相关的历史内涵;(3)词语、观念与历史,聚焦近代以降中西文学、文化交汇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术语、观念,考析其在跨语际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意义变形与重组,由概念、术语的知识考古展现多面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4)词语翻译与历史重构,由近代中西术语、概念的对译切入,考察词语翻译过程中发生的意义转移现象,由此解析因话语变化而衍生的历史建构问题。 目录 第一辑词语的选择 概念词化的知识考古:由词通道 新语创制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 19世纪中后期化学元素汉译原则的形成 第二辑交错的文化史 中日近代术语对接的复象现场与历史经验 ——以“文学”“艺术”“文艺”为例 韩国代中国现代文学家的文学思想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入 文学何以曾“自觉" ——20世纪中国“文学自觉说”的检讨与反思 第三辑词语、观念与历史 从“尔雅之故言”到“著于竹帛” ——“社会学转向”与章太炎的“文学”界定 错位与困境:一份关于“中国文学"的知识考古学报告 “边地”作为方法与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