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宗教与伦理观念研究的名著。作者把中国前轴心时代的文化置于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中比较考察,并且广泛地吸取了世界学术的研究成果,交叉使用人类学、宗教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方法,对夏商周时代的宗教与伦理观念作了综合性的思想史研究。由此而提出了一系列独到创新的观念、看法和解释框架,创造性地阐释了古代中国思想的特征和发展模式,在古代思想史研究上具有开创性和典范性的意义,对晚近古代思想起源的研究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与影响。 作者简介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儒学大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朱子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等。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 轴心时代与前轴心时代 二 文化模式与精神气质 三 宗教的理性化:巫觋文化、祭祀文化与礼乐文化 四 大传统与小传统 五 儒家思想的根源 第二章 巫觋 一 绝地天通 二 古巫 三 说巫 四 巫术与萨满 五 巫祝与巫史 第三章 卜筮 一 遗存的解释 二 占卜的起源 三 巫术与占卜 四 卜与筮 五 筮法与筮辞 六 《周易》的意义 第四章 祭祀 一 从巫术到祭祀 二 神灵与崇拜 三 殷商信仰体系 四 殷人的祭祀活动 五 殷代宗教的特点 六 周代的祭法 七 周代的祭祀与神鬼观念 八 古代宗教的类型 九 文化演进与文化精神 十 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 第五章 天命 一 商书中的天帝观 二 周公早期的天命观 三 摄政时期周公的思想 四 还政以后的周公思想 五 《尚书》中的天民合一论 六 西周思想的意义 七 《洪范》与西周政治文化 八 《诗经》中的西周天命观 九 西周后期的前儒家 第六章 礼乐 一 释礼 二 三代礼制之损益 三 礼的起源与结构 四 《仪礼》与周代礼俗 五 周礼与周代的文化模式 六 礼乐文化的人文功能 七 礼与乐 八 三代文化的精神气质及其演进 第七章 德行 一 释德 二 明德与敬德 三 孝与三代的德行 四 德行的社会根基:周代的生活共同体 五 周代的宗法文化 第八章 师儒 一 古人论儒 二 近人说儒 三 晚近释儒 四 西周的师儒与教化 五 西周的国子教育 六 孔子说儒 第九章 儒行 一 儒服 二 儒行 三 儒道 参考书目 后记 “博雅英华:陈来著作集”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