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再生混凝土结构(精)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曹万林//张建伟//董宏英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再生混凝土结构(精)属于低碳混凝土结构。内容包括:再生混凝土制备,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冻融性能、碳化性能、徐变性能,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性能,再生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耐火性能、徐变性能、氯离子侵蚀后的性能,再生混凝土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柱的力学性能。介绍了部分试验及理论研究成果,给出了再生混凝土结构(精)设计方法。
本书可供建筑结构领域工程设计和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土建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再生混凝土研究
1.2.1 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
1.2.2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
1.2.3 钢筋与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
1.3 再生混凝土构件研究
1.3.1 再生混凝土梁
1.3.2 再生混凝土板
1.3.3 再生混凝土柱
1.3.4 再生混凝土剪力墙
1.4 再生混凝土结构研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再生混凝土制备与基本性能
2.1 再生混凝土制备
2.1.1 再生骨料制备
2.1.2 再生骨料性能
2.1.3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2.2 抗压强度
2.2.1 中强再生混凝土
2.2.2 高强再生混凝土
2.3 弹性模量
2.3.1 中强再生混凝土
2.3.2 高强再生混凝土
2.4 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
2.4.1 中强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
2.4.2 高强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
2.4.3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2.5 抗剪强度
2.5.1 试验概况
2.5.2 试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再生混凝土长期工作性能
3.1 冻融性能
3.1.1 试验概况
3.1.2 立方体抗压强度
3.1.3 棱柱体质量损失
3.2 碳化性能
3.2.1 试验概况
3.2.2 立方体碳化性能
3.2.3 棱柱体碳化性能
3.3 徐变性能
3.3.1 试验概况
3.3.2 徐变影响因素
3.3.3 徐变预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性能
4.1 拉拔试验
4.1.1 试验概况
4.1.2 黏结-滑移性能
4.1.3 影响因素
4.1.4 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
4.2 梁式试验
4.2.1 试验概况
4.2.2 黏结-滑移性能
4.2.3 影响因素
4.2.4 黏结-滑移本构关系
4.3 锈蚀钢筋与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
4.3.1 试验概况
4.3.2 钢筋快速锈蚀
4.3.3 黏结-滑移性能
4.3.4 影响因素
4.3.5 黏结-滑移本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再生混凝土梁受弯及受剪性能
5.1 矩形截面中强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5.1.1 试验概况
5.1.2 破坏特征
5.1.3 受弯性能及计算分析
5.2 矩形截面高强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5.2.1 试验概况
5.2.2 破坏特征
5.2.3 受弯性能及计算分析
5.3 矩形截面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性能
5.3.1 试验概况
5.3.2 破坏特征
5.3.3 受剪性能及计算分析
5.4 矩形截面与T形截面高强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5.4.1 试验概况
5.4.2 破坏特征
5.4.3 受弯性能及计算分析
5.5 矩形截面与T形截面高强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性能
5.5.1 试验概况
5.5.2 破坏特征
5.5.3 受剪性能及计算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再生混凝土板受弯性能
6.1 再生混凝土楼板受弯性能
6.1.1 中强再生混凝土楼板受弯性能
6.1.2 带钢筋桁架高强再生混凝土楼板受弯性能
6.1.3 再生混凝土楼板受弯性能计算分析
6.2 L形再生混凝土梁板工作性能
6.2.1 试验概况
6.2.2 梁板共同工作性能
6.2.3 肋梁加载下的梁板受弯性能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再生混凝土柱压弯性能
7.1 轴心受压性能
7.1.1 试验概况
7.1.2 破坏特征
7.1.3 承载力、刚度与变形
7.1.4 耗能能力
7.2 小偏心受压性能
7.2.1 试验概况
7.2.2 破坏特征
7.2.3 承载力、刚度与变形
7.2.4 耗能能力
7.2.5 侧向挠度分析
7.2.6 承载力计算
7.2.7 有限元分析
7.3 大偏心受压性能
7.3.1 中强再生混凝土柱大偏心受压性能
7.3.2 高强再生混凝土柱大偏心受压性能
7.3.3 有限元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
8.1 全再生骨料混凝土柱抗震性能
8.1.1 试验概况
8.1.2 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柱抗震性能
8.1.3 不同配箍率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
8.1.4 有限元分析
8.2 再生混凝土足尺柱抗震性能
8.2.1 试验概况
8.2.2 破坏特征
8.2.3 滞回特性
8.2.4 特征荷载
8.2.5 刚度及退化
8.2.6 延性
8.2.7 耗能能力
8.2.8 恢复力模型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
9.1 试验概况
9.2 低矮剪力墙
9.2.1 破坏特征
9.2.2 滞回特性
9.2.3 承载力与变形
9.2.4 刚度与退化
9.2.5 耗能能力
9.3 中高剪力墙
9.3.1 破坏特征
9.3.2 滞回特性
9.3.3 承载力与变形
9.3.4 刚度及退化
9.3.5 耗能能力
9.4 高剪力墙
9.4.1 破坏特征
9.4.2 滞回特性
9.4.3 承载力与变形
9.4.4 刚度及退化
9.4.5 耗能能力
9.5 剪跨比影响
9.6 承载力计算
9.6.1 计算假定
9.6.2
序言
再生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低碳混凝土结构。废弃混凝
土经破碎、筛分后可制备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
采用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取代或部分取代天然粗骨
料石子、天然细骨料砂子制备的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
。采用再生混凝土制作的构件称为再生混凝土构件。再
生混凝土结构指以再生混凝土构件为主的结构,包括素
再生混凝土结构和钢筋再生混凝土结构。再生混凝土组
合结构指以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构件为主的结构。作者
从2006年开始,围绕再生混凝土绿色与耐久、再生混凝
土结构安全与适用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研究了再生
混凝土制备,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冻融性能、碳化性
能、徐变性能,钢筋-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再生
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耐火性能、徐变性能、氯离子
侵蚀后的性能,再生混凝土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抗
震性能,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及组合柱的力学性能,
较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理论与技术研究,形成了再生混
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本书是作者从事再生混凝土结构研
究的部分成果总结。
全书共分16章。第1章介绍了再生混凝土及再生混
凝土结构的相关研究。第2章介绍了再生混凝土制备及
基本力学性能。第3章介绍了再生混凝土冻融性能、碳
化性能与徐变性能。第4章介绍了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
黏结-滑移性能。第5章分别介绍了中强再生混凝土梁、
高强再生混凝土梁受弯及受剪性能。第6章介绍了再生
混凝土楼板及梁板受弯性能。第7~8章分别介绍了再生
混凝土柱的压弯性能、抗震性能。第9~10章分别介绍
了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再生混凝土双肢剪力墙的抗震性
能。第11~12章分别介绍了再生混凝土框架及框架-剪
力墙结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模拟地震振
动台激振下的抗震性能。第13章介绍了再生混凝土梁长
期荷载下的徐变性能、再生混凝土梁氯离子侵蚀后的受
弯及受剪性能。第14章介绍了再生混凝土柱及筒体的耐
火性能。第15章介绍了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及组合柱
的力学性能。第16章介绍了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本书的研究成果是在作者及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取
得的。博士生张亚齐、尹海鹏、周中一、张勇波、刘程
炜、牛海成、刘亦斌、张嫚等,硕士生王攀峰、梁梦彬
、池彦忠、丹珊、边建辉、李东华、许方方、韩丽、孟
少宾、祝延涛、申宏权、马恒、刘方方、林栋朝、巩晓
雪、彭世阳、刘熙、朱可睿、孙文娟、郭晏利、李艳娜
、唐云鹏等,对本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张嫚、刘威亨、刘亦斌、赵迪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
细致的工作,做出了贡献。
本书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编号:51878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项目编号:E0805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课题
编号:2017YFC0703304)、北京学者计划(2015—
2021)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
8102010、8132016)的资助,特此致谢。
限于作者的经验与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作 者
2023年8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3: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