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满江红(我们终于可以聊聊岳飞)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公子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岳飞起自寒微,无背景、无靠山,参军不到十年,便凭其抗金报国之志与不世出的军事才华,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军事统帅和抗金名将。
周公子在收集、精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地打破读者对岳飞单一的印象,将其不足四十年却忠烈千秋、争光日月的一生,还原于那段多事之秋的历史舞台上。
岳飞所具之正直、勇敢、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将代代传承,激励无数后人走上超越自我之路。
作者简介
周公子,“周公子爱读书”公众号主理人,唐诗宋词发烧友,故事讲述爱好者。
自小沉迷诗词之美,坚信文史学习可以很有趣。立志以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形式科普诗词背后的人物故事、历史知识。
希望用自己的笔触走进一个个古人的心灵世界,还原诗词背后恒久动人的悲欢离合与人生况味。为这个世界增加一份感动,一丝美好,一缕诗意。
目录
壹 岳家有男初长成
贰 荒唐帝王宋徽宗
叁 联金灭辽埋祸端
肆 燕北鼙鼓动地来
伍 靖康之难北宋亡
陆 康王赵构建南宋
柒 四次从军遇伯乐
捌 背军出走隶宗泽
玖 维扬惊魂苗刘叛
拾 九五至尊浮海上
拾壹 独立成军复建康
拾贰 因功晋升镇抚使
拾叁 孤军一旅援淮西
拾肆 所向披靡平众寇
拾伍 初次北伐复六郡
拾陆 再援淮西驱敌虏
拾柒 洗兵湖湘破杨么
拾捌 二次北伐怅然归
拾玖 三次北伐势如虹
贰拾 淮西兵变生嫌隙
贰拾壹 密奏立储惹君疑
贰拾贰 屈辱议和风波起
贰拾叁 金国毁约再南侵
贰拾肆 四次北伐入中原
贰拾伍 十年之功一旦废
贰拾陆 治军有道百战胜
贰拾柒 四援淮西留军影
贰拾捌 明升暗降解兵权
贰拾玖 挺身而出护韩公
叁拾 谤议蜂起遭罢官
叁拾壹 千古奇冤莫须有
叁拾贰 旷古贤将遗风烈
叁拾叁 碧血冤狱万古恨
叁拾肆 绍兴和议万马喑
叁拾伍 忠魂永存昭天日
后记 书写岳飞,是一个不断
提升自己人生格局的过程
序言
北宋政和年间,河南相
州安阳县。
一伙聚众三百余人的盗
贼,在首领张超的带领下,
夜袭当地的富贵之家——安
阳韩府。
韩府之发达,始自北宋
名臣韩琦,其历任宋仁宗、
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
在安阳老家建有豪华私邸,
名为昼锦堂,取自《史记》
中项羽所言“富贵不归故乡
,如衣锦夜行”之句。韩琦
反其意而用之,意指自己白
昼锦衣,荣归故里,并请同
僚好友兼文坛领袖欧阳修为
之作《昼锦堂记》。后来,
韩琦退位闲居,于昼锦堂的
一池碧水上再修醉白堂,欧
阳修之得意门生、众望所归
的文坛盟主接班人苏轼为之
作《醉白堂记》。
再之后,韩琦长子韩忠
彦于宋徽宗初年任宰相,其
长孙韩治、曾长孙韩肖胄先
后任相州知州。
啧啧,好一个世代簪缨
的超级大户,端的是一个打
劫的好标的。
可惜,张超千算万算,
只知韩府有大宋最闪耀的两
颗文曲星为之题词作记,却
不知此时此刻,府内更有两
宋三百年间独一无二的武曲
星坐镇。当其身坐高头大马
,率部下明火执仗地将昼锦
堂团团围住,认为自己人生
的高光时刻即将到来时,只
听“嗖”的一声——一支冰冷
的利箭,穿透夜色,直贯他
的咽喉……
张超圆睁双目,轰然坠
马。
与之同时,空中传来一
声清亮断喝:何方贼子,怎
敢到此撒野?!
众贼大惊,慌忙举起火
把,但见高墙之上,一个十
七八岁的少年矫然而立,左
手执弓,右手搭箭……眼见
少年箭弦越拉越紧,唯恐像
张超一般成为箭下之鬼的贼
众们,顷刻间鸟飞兽散。
一场声势浩大的劫掠,
就这样狼狈收场。
而这个仅凭一弓一箭击
退三百贼众的少年,只是韩
府中的一名佃户长工,姓岳
名飞,字鹏举。
导语
“历史说书人”、诗词自媒体代表人物周公子诚意新作,荡气回肠,绕梁三日!
源于公众号“周公子爱读书”超人气连载——“岳飞离改写南宋历史,只差一个好皇帝的距离”,数百万读者感动落泪!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值得吗?值得。从此,这世上便有了《满江红》!世上有岳飞,则定然有赵构,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西子湖畔的岳飞墓、庙依然有无数人前往瞻仰、悼念。
史料严谨,通俗易懂!周公子收集、精读大量史料,以《明朝那些事儿》一般的文风风格,将岳飞不足四十年却忠烈千秋、争光日月的一生,还原于那段多事之秋的历史舞台上。
别具一格的岳飞读本,带你漫游那段荡气回肠、忠诚与热血、无奈又晦暗的历史!岳飞的遗憾是什么?是一腔热血却被贬为平民,是大败金军却被班师回朝,是尽忠报国之心被奸臣刹住脚步!
封面由国风插画师棉花圃与著名设计师韩笑,联手打造!首次呈现飘逸与青春、忠义与热血的英雄岳飞。
后记
书写岳飞,是一个不断
提升自己人生格局的过程
早在2019年,我就曾试
图书写岳飞。
通读了市面上所能搜罗
到的所有资料书,甚至专门
去了趟杭州岳王庙后,我却
仍感无从下笔。
因为,要写好一个历史
人物,史料的收集和精读,
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者要不断
地去贴近人物、感受人物,
直至钻进人物内心,和人物
完全心意相通,才能写出情
感真实、逻辑通畅的人物传
记。
然而,在2019年,当我
尝试把自己设想为岳飞,把
他不足四十年却波澜壮阔的
一生移转至自己身上时,我
感受到的,不是对岳飞的理
解和共鸣,而是冲天塞地的
冤屈与不忿:“我”岳飞杀敌
御国、血染疆场,为国家和
人民利益不惜付出自己的一
切,最后竟以“莫须有”的千
古奇冤收场?!
而迫害“我”的奸佞之人
、卖国保身者们,却个个得
偿所愿——赵构活到八十一
岁,是整个宋代最高寿的帝
王,退位为太上皇的二十几
年间,他享尽了也许是当时
全球最豪华、最侈靡的富贵
生活;秦桧在绍兴合议后权
倾朝野、独揽相权十八年;
张俊被拜为太师,死后配享
高宗庙……
在生前,他们没有一个
人曾为迫害“我”岳飞而付出
代价。
当时的我,完全被这剧
烈的善恶颠倒与现世不公击
溃了——尽忠报国的英雄被
构陷至死,祸国殃民之徒却
个个尽享荣华富贵、寿终正
寝!
那么,做一个正直、勇
敢、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
任者意义何在?!
岳飞的人生太冤了!太
亏了!太不值当了!
我才不要做岳飞!
我甚至深刻怀疑:如果
历史能重来,岳飞还愿做岳
飞吗?!
这便是当时研读岳飞史
料时,我心中迸发出的最真
实的呐喊与疑问。
在这样的抵触心态下,
当然写不出真正的岳飞。
跳过岳飞不写后,不久
,我又碰上了范仲淹这座大
山。
论人格高度、心胸境界
、事业功绩,范仲淹是近乎
完人般的存在。
这再度让身为凡夫俗子
的我在代入人物时生出强烈
的惶恐与不真实感,和写岳
飞一样无从下笔。
可总不能每一座大山都
跳过。
于是,我决定咬牙死磕
,在故纸堆中反复思索、质
疑、探求,磕磕绊绊地攀爬
着那座名为“范仲淹”的巍峨
高山。在调动全身心的能量
不断追赶、靠近和揣摩人物
的过程中,不知有多少次,
我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被范
文正公的人生境界和高远志
向撑胀得像要炸开一样。
艰辛跋涉近一年后,我
才终于为书写范仲淹打下一
块理解的基石:在这世上,
就是有范仲淹这样因极致崇
高的理想与信仰而克服了人
性绝大部分弱点的人——他
们的名字,叫“圣贤”或“国
士”。
范仲淹的短篇人物志完
工后,我意识到,重新书写
岳飞的时机到了。
因为本质上,岳飞和范
仲淹是同一类人:为国忘己
,先忧后乐。
而从前的我,代入岳飞
后,之所以沉浸在冲天的冤
屈中不能释怀,甚至生发出
“如果历史能重来,岳飞还
愿做岳飞吗”的叩问,是因
为当时的自己完全是以凡夫
俗子独善其身之心,度英雄
伟人拯济天下之腹,还在以
“付出了这么多,对他自己
有何好处,他得到了什么”
的只顾一己私利之格局,去
衡量岳飞的人生得失。
真的太惭愧了。
岳飞从一开始选定的,
就是“驱除敌虏,光复河山”
这样一条超越自我的道路啊

高官厚禄、富贵安康、
人生顺遂,这些芸芸众生孜
孜以求之物,本就不是岳飞
志向所在,若岳飞的终极追
求是这些,顺着高宗做投降
派,一切不是唾手可得吗?
其尽忠报国的初心,非
为己身,而是利国利民利他

如果历史能重来,岳飞
还愿做岳飞吗?
答案就是,若历史重来
,岳飞便不再做杀敌报国的
岳飞,那他本也就成不了岳
飞。
人生的最后时刻,他或
许会遗恨自己未逢明君、没
能实现光复河山的平生志向
,却绝不会后悔和质疑自己
尽忠报国的人生选择。
读岳飞越多,越能深深
感受到:岳飞最大的“软肋”
,就是永远也做不到对国家
和人民的苦难漠视不理,他
是真正的英雄、国士。
在写岳飞前,我的人生
追求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
事儿,并设法从中谋生,尽
可能自在散漫地过一生。而
书写岳飞后,我总不禁自问
:仅此一次的人生,我能否
像岳飞一样,在某些时刻跳
出小我,为国家、民族或是
他人做点什么,哪怕是贡献
一点点的力量也好。
那么,再回望2019年我
曾发出的那个喟叹:
做一个正直、勇敢、为
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者意
义何在?
答案是,这份精神会代
代传承,激励无数后人走上
超越自我之路。
与君共勉。
精彩页
公元1103年,相州汤阴县,一户名为岳和的农家诞下一子。
其时,恰有一只大鹄鸟在岳家屋顶上飞鸣盘旋,岳和便借此吉象,为儿子取名岳飞,表字鹏举,希望这个男孩将来有鲲鹏万里之前程。
岳飞出生不足满月,毗邻其家乡汤阴的内黄县遭遇黄河决口,河水很快席卷到汤阴,涛滚浪急,冲田毁舍。在汹涌的洪水翻腾临门之际,岳母急中生智,抱起襁褓中的岳飞坐进院内的一口大瓮中,随波而去;后大瓮于高地处搁浅,母子俩方得存生。乡亲们对岳飞母子的遭遇称奇不已,纷纷感叹岳母怀中的婴儿大难不死,将来必非寻常人物。
岳家世代务农,家境并不宽裕,但岳飞之父为人忠厚热忱,乐善好施,颇有侠义之气。逢乡邻有断粮停炊者、遇离乱的饥荒逃难者,他宁肯缩减自家口粮,也要济人之危;甚至自家土地被侵占,也不过多计较,干脆将地赠予对方;乡人向其借贷,他亦从不催债。家人为此口出怨言,岳和便开导如下: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三天不吃则有性命之虞。我们一日三餐减为两餐,或不吃干粮吃稀粥,虽为清苦,不致饿死。以此代价救人一命,难道不值得吗?
父亲的言传身行,让岳飞小小年纪便懂得了何为善良与道义。
在家庭教育之外,自幼酷爱阅读的岳飞,又从经史子集中觅得更多学识与滋养。
白天他利用劳动间隙看书,买不起灯油,晚上便燃起枯枝败叶,以之代烛,手不释卷,时或通宵不寐;家中书不多,就千方百计去借阅抄诵。浩浩书海中,其尤喜史书与兵法,如《左氏春秋传》《孙吴兵法》等。岳飞天资聪颖,记忆力强,看书又喜反复阅读揣摩,力求深刻理解书中要领。如此寒来暑往,苦读不辍,终得自学成才,不仅积累了日后成为一代名将的韬略智谋,又修得了行文作词之文化素养。
读书、劳作之余,天生神力的岳飞还擅舞枪弄棒。尚未成年,其已能拉满张力三百斤的劲弓,使用张力八百斤的腰弩。
这是什么概念呢?
弓、弩乃宋时的主要兵器,时称“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弩是弓的一种,弓可步兵、骑兵通用,弩由双足或腰部开张,故只能步兵使用。宋朝的神臂弓,是历史上经典的弩具之一,据《宋史·兵志》记载,神臂弓可射入500米远的榆树中,且半支箭没入树干。南宋初期,名将韩世忠进一步改进神臂弓,推出克敌弓,射程更远,威力更强,“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能射穿金朝的“铁浮屠”和“拐子马”等重装骑兵的铁甲。故侵宋金将完颜兀术(宗弼)曾在书信中说:“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今付样造之。”
当时衡量人之武艺,主要看其能挽多大强度的硬弓,以及射箭的准确性。按宋朝军制,弓射一石五斗,已算武艺绝伦,可任御前侍卫。宋朝一石为现在的一百二十斤,“一石五斗”即一百八十斤,北宋武士挽弓的最高纪录是三石,即三百六十斤。而岳飞未成年,双臂已可挽弓三百斤,腰部发力近一千斤,其拉弓开弩之功可谓已登峰造极。
武学上,岳飞不仅天赋异禀,还有幸屡得名师指点。
早在十一岁时,他就由外祖父推荐,跟随勇冠全县的刀枪手陈广学习抡刀使枪之技,结果很快就超越陈广,成为“一县无敌”的名枪手。
后来,岳飞又随乡人周同习箭。在《说岳全传》中,周同被塑造成如金庸小说中扫地僧一般的世外高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连梁山好汉林冲、卢俊义、史文恭都是其门下弟子。其实,这些纯属文学虚构,不过真实的周同虽无小说中的传奇光环,但的确箭术高明,且极为惜才,对所有门生都倾囊以授,岳飞在他的教导下进步神速。
一次,周同集合众门徒比试武艺,自己开弓先射,连发三箭,箭箭皆中靶心。轮到岳飞时,只见他引弓一射,箭出如风,将周同集在靶上的箭矢射破,再一箭,正中靶心!周同大惊,为有如此青出于蓝的弟子而深感欣慰,当即将自己珍爱的两张劲弓赠予岳飞。岳飞也不负其厚望,精心苦练,尽得恩师真传,最后竟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可惜,不久后周同即病亡,岳飞悲痛不已,每逢初一、十五,都至其坟前洒酒埋肉以示祭奠,无钱购置酒肉时,就典当自身衣物。天气愈来愈冷,岳飞衣着却渐趋单薄,其父岳和发现后,询问甚至鞭笞岳飞,岳飞却总是沉默不答。岳和担心儿子是交了狐朋狗友或背着父母有何不当行为,于是悄悄跟踪岳飞,知其秘密后,遂由忧虑转为赞许:你对恩师如此有情有义,他日若有机会施展才华,必能成为一个不惜为国捐躯的忠臣义士!
所谓知子莫若父。
岳父的这句评价可以说正是岳飞未来人生取向的绝佳概括。
而当时年少壮志的岳飞听罢,亦是雄心奔涌:只要父亲大人允许儿子以身报国,还有什么做不成功的呢!
公元1118年,十六岁的岳飞在父母的张罗下,与一位刘姓女子成婚,次年长子岳云出生。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经济压力也愈来愈重,仅是土里刨食,已不能保证一家之温饱。
情势所迫,不到二十岁的岳飞只得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先是到文首所述的邻县韩府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