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杜甫从小聪明好学,7岁就能作诗。青年时代,杜甫游历天下,创作了不少诗歌。他曾参加进士考试,但不幸落榜。
后来,杜甫来到长安,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但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客居长安近10年,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直到40多岁才被授予一个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社会动荡,杜甫在战乱中历经挫折。他想方设法投奔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因此,后人也称他“杜拾遗”。
然而,杜甫不慎卷入一场政治斗争,被贬到华州,从此远离朝廷。公元759年,杜甫带着家人辗转来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定居于城郊。在此期间,杜甫住在一间茅屋里,依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后来,好友严武推荐他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杜甫也被称作“杜工部”。
几年后,杜甫离开成都,来到夔州,与家人以种田为生。公元768年,杜甫携家人北归,途中颠沛流离,于公元770年冬天病逝,享年59岁。
杜甫现存诗歌1000多首,风格沉郁顿挫,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被誉为“诗史”。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将杜甫和“诗仙”李白并列,盛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