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瑶画传(文研馆大先生)(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王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但其人生经验的意义更要大于这个学科本身。本书不仅回顾了王瑶的治学成就,还将呈现他作为学人的完整形象,还原他所遭际的时代。全书收录的两百多幅图片,涵盖王瑶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手稿、著作、藏书等,在言不尽意处撑开了历史的褶皱,让后来者有可能与大先生“晤对”,近距离地感受他的精神魅力。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从乡村中挣扎出来(1914-1934) 第二章 清华园中的“小胡风”(1934-1937) 第三章 南渡北归与潜心治学(1937-1952) 第四章 身心历练与学科创制(1949-1977) 第五章 学科重建与晚年心境(1978-1989) 王瑶学术年表 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从清华园里激扬文字, 到西南联大专研中古文学, 再到日后任教清华、北大, 先后出版《中古文学史论》 《中国新文学史稿》《鲁迅 作品论集》等名著,王瑶先 生(字昭琛,1914-1989) 走过了不平凡的一生——最 初的设想是“要在中国古典 文学的研究方面成一个第一 流的学者”,后因机缘凑合 ,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的奠基人;晚年更因学术敏 感,在培育英才的同时,开 拓了学术史研究的新视野。 除了学术贡献,王瑶更因其 独特的思想探索、隽永的表 达方式以及跌宕起伏的命运 ,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 典型,备受研究者关注。 有学问,但并不囿于学 术;有理想,但不一定能落 实;有探索,但不见得很成 功——王瑶的道路,在20世 纪中国极具代表性。作为学 者的贡献,作为教授的功业 ,以及作为知识者的命运, 三者有时统一,有时叠加, 有时则南辕北辙。也曾“大 鹏一日随风起”,也曾“零落 成泥碾作尘”,晚年则是“也 无风雨也无晴”,这里主要 是时代的因素,但也与个人 的天赋、才学和乘性相关, 故其所有的振奋、彷徨与挣 扎,都值得后来者仔细品味 与思考。这才能理解为何 2014年5月7日北京大学举 行王瑶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研 讨会,题目竟如此宏大:“ 精神的魅力——王瑶与20世 纪中国学术。” 当初王瑶先生突然病逝 于上海,北京大学中文系紧 急草拟,报请学校批准,提 交给各报刊《王瑶先生生平 》(参见《中国现代文学研 究丛刊》1990年第1期、《 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1 期、《新文学史料》1990 年第2期等),这则“盖棺论 定”的简介,收人天津人民 出版社1990年8月刊行的《 王瑶先生纪念集》时,被置 于篇首,但将第一段——“ 王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 史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 盟中央委员,第二、六、七 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 协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 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 ——挪到了最后,而从“王 瑶先生是山西平遥人, 1914年5月7日出生”说起, 无疑更符合传记的体例。 除了表彰王瑶先生在古 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两个领域 的学术贡献,更谈及其“一 生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宏 扬鲁迅精神,是鲁迅研究界 最有影响的专家之一”、“长 期担任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 究生指导教师,他为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培养了大批骨干 力量”“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 究会会长及《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丛刊》主编,充分发挥 了他的研究工作组织者的巨 大作用”、“一生光明磊落, 追求进步”等。至于当初字 斟句酌,谈论王瑶先生学术 贡献的这段话,现在看来依 旧站得住,故值得大段引录 : 王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 文学史家,对中国古典文学 与现代文学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中古文学史论》是中 古文学研究中的开拓性著作 ,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王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 学史学科奠基者之一,他的 文学史理论与方法影响与启 迪了几代学者。他的《中国 新文学史稿》是最早的具有 完备系统的现代文学史专著 之一,建立了现代文学史研 究与教学的基本格局,并被 译为日文,享有很高的国际 声誉。王瑶先生在中国现代 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等 领域,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 成就。 在学术高度专业化的当 下,“学贯古今”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王瑶先生努力探索 与实践,在古典文学与现代 文学这两个不同领域都有里 程碑式的著述,值得后人表 彰与追怀。 …… 生活在20世纪中国,作 为“大先生”的王瑶,兼及教 书育人、著书立说与社会关 怀,故其得失成败,不完全 属于个人,必须纳入整个激 烈震荡、风云变幻的大时代 ,才能看得清、说得透。由 于图书性质以及编著者能力 的限制,这方面的论述未能 充分展开,只能留待日后弥 补。 导语 本书此次披露的珍贵照片与图像资料,原本散存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大部分是首次与读者见面,里面隐含的历史信息极为丰富。《庄子·天道篇》云:“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本书旨在经由视而可见的学者风姿,抵达言不尽意的精神世界。 后记 本书属于“文研馆·大先生 ”系列,得到北京大学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院以及北京大 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从最 初的热情约稿,到中间协调 购买图像/手稿版权,再到 为赶出版时间而同心合力、 快马加鞭,都着实让我等感 动。 今年5月7日,为纪念王 瑶先生110周年诞辰,北大 中文系及北大现代中国人文 研究所将有一系列出版及学 术讨论,本书便是献礼之一 。这也是明知写作时间仓促 ,书稿不太成熟,也要尽早 拿出来的缘故, 本书虽以图像/手稿等配 图为主要亮点,但文字部分 同样不敢稍为懈怠。为了保 证写作及出版质量,我邀请 学有专长且对王瑶先生深为 敬仰的四位学生合作。其中 全程参与且用力最多的是北 大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长聘 副教授袁一丹博士,她与我 一起负责整体设计以及全书 配图,还撰写了第一、第二 章文字。其余三章文稿的撰 写者分别是北大中文系长聘 副教授张丽华博士(第三章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 师何是博士(第四章)、北 大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季剑青 博士(第五章)。 我的任务是:全书的整 体设计,撰写绪言和学术年 表,通读书稿,提出修改意 见,并最终定稿。在这个意 义上,若出版后得到表扬, 那主要是合作者的功劳;若 出现重大失误,则我必须承 担责任。 我1984年9月进入燕园攻 读博士学位,而王瑶先生 1989年12月病逝于上海, 满打满算,我亲承教诲的时 间只有五年半。但先生去世 之后,我通过阅读遗著、参 与编书、讲授课程、组织纪 念会等,一直与其保持学术 及精神上的联系。 这回有机缘参与组织王 瑶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活 动,我深感荣幸与欣慰。相 信我的四位合作者也是同一 心情。所谓“薪火相传”,此 之谓也。 陈平原 2024年2月28日于京西圆 明园花园 精彩页 1914年5月7日,王瑶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道备村。在他的记忆中,“这村子是有名的富庶,汾河的水每年可以浇地一次,收获量是很丰的;村里头做买卖的人也很多,顺着山西商人的足迹,散遍到各处,每年都往家捎个一百八十元的,正如同山西人一般的性格,这里的人都很诚实,谨慎,不大好管份外的事情”1。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除汾河河谷平原,大部分以丘陵、山区为主,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道备村离平遥县城只有十里路,离省城太原也不过二百多里地,通常村民没有事情不肯去城市,周边的十里八村就是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近代山西的乡村社会虽然经历了从帝制到民国的历史变革,但村民的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自明代以来,以务农勤本著称的山西人凭借“开中法”跃居中国商界魁首,晋商的崛起不仅为山西带来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使世代务农的山西人有了新的职业选择。晋商近及乡间,远涉万里,而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山西村民,以自耕农为主,生活基本自给自足,民和商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认知空间。2 王瑶出生的平遥县地处汾河平原,是山西商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平遥这个地方颇不寻常,“在政治上,它一度是‘代’郡的郡城,故城郭保留,宛然至今。在金融业上,它是票号的发祥地,有清代华尔街之称”。老友赵丽生认为王瑶身上多少沾染了这种“在操业上和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娴于计算的明敏”。3 在票庄兴盛的时代,山西执全国商业之牛耳。经营票号的主要县份,素推祁县、太谷、平遥。据1935年刘容亭对三县商业状况的调查,所调查村落的商人比例在30%或40%以上,农户占比在40%至60%之间。平遥县道备村共 415户人家,从商者19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7.72%,务农者185户,占比 44.58%。4经商者户数超过务农者户数,足以证明道备村素有经商的传统。经商者居多的乡村社会,经济实力之消长系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商号若经营顺利,即可获厚利而致富;若遭遇变故,则赔累至于倾家荡产。从商者家境之暴富或骤贫,自会影响本乡经济状况及村民的生活习俗、择业取向。民国时期山西在外商业之衰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为票庄之失败,第二期为当业之倒闭,第三期为其他各业之衰微。山西人对基于信用与地缘关系的传统商业模式固有累世之心传,但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政治变革缺乏预判与应对之术,因此难以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在国内外竞争中渐趋劣势。 经商获利虽远胜于务农,但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相比,商贩常年奔走在外,安居乡里的时间有限。“学商于远处者,最初十五六岁随人出行,履桥千万里,觅一枝栖,辛苦十年或十五年,身股在五厘以上,则可越千万里归家置产娶妇,其后每三年一归,每归居三年,以至于老。”5据王瑶回忆,他的父亲王惠然幼年时只读过一年书,从16岁起,就做了佃农和挑扁担的小贩;祖父终年卧病,其父是长子,被迫担负起养家的重任。王惠然由挑贩瓷器而到瓷器铺当学徒,又辗转到布店钱庄,随后进入山西的票号。直到民国初年票号倒闭,王惠然当时已年满40,但还只是赚“身金”的店员,没有熬到可以分红利的“身股”6。所谓“身股”是晋商股东为鼓励掌柜、伙计勤勉敬业,实行的以劳力为基础的股份制。掌柜、伙计追随东家十余年之后,一旦获得“身股”,即可每隔一定年限分得红利,且拥有三年一归并居家三载的待遇,而没有“身股”的伙计只能两年半一归,家居半载。7 P17-2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