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有一句名言:“我们有指望吃上一顿晚餐,并不是因为肉贩、酿酒师或面包师傅大发慈悲,而是因为他们关心自己的利益。”他认为“趋利的本性”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亚当·斯密终身未婚,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其母亲除了照顾其起居外,每日为其准备晚餐。她的行为并不是出于“利益”,而是因为“爱”。毋庸置疑,亚当·斯密母亲的行为应纳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然而,即使到了今天,母亲照顾孩子、清洁和烹饪等工作,也未被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正因如此,本书对传统经济学使用单一“经济人”假设解释社会经济发展提出质疑,并从亚当·斯密的餐桌开始,讲述“经济人”诞生的故事,追溯“经济人”的神话,回顾了“经济人”在2008年优选金融危机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通过这一过程,描绘出一个崭新的、更有包容性的“现代经济人”(包含女性特质),尝试去弥补“经济人”(男性特质)的不足,提供了看待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新视角,以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惠及更多人——不仅是男性,更包括女性,很终凝练出本书作者的核心观点:维系社会良好运行的基础并不只是那双“看不见的手”,还存在着一颗“看不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