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戈壁荒漠覆盖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矿业工程 |
作者 | 王国灿 等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戈壁荒漠覆盖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和北部广大区域。这类区域填图的主要目标是查明覆盖层之下基岩地质结构,解决一些与覆盖有关的重要基础地质矿产问题,揭示覆盖层中一些重要目标地质体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状况。因此,在戈壁荒漠覆盖区填图,各种物探方法与钻探验证成为核心填图技术方法组合。但具体方法组合要根据探测目标特征与方法技术应用效果决定。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基于戈壁荒漠覆盖区特定的地理地质特征和填图目标任务,系统阐述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方法;第二部分基于新疆巴里坤盆地东部口门子-奎苏一带的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实践,系统阐述其具体填图目标、相关方法组合、工作量的投入和具体的工作部署。 目录 \t丛书序 \t前言 \t第一部分戈壁荒漠覆盖区1∶50000填图技术方法 \t第一章绪论3 \t第一节戈壁荒漠区基本地理地质特征3 \t第二节戈壁荒漠覆盖区覆盖类型划分9 \t第三节戈壁荒漠覆盖区1∶50000地质填图目标任务11 \t第四节填图阶段划分13 \t第二章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技术路线与主要技术方法15 \t第一节技术路线15 \t第二节主要技术方法17 \t第三章预研究与设计46 \t第一节资料收集整理46 \t第二节调研现状分析与工作程度图48 \t第三节野外踏勘及设计地质图49 \t第四节填图工作部署和工作部署图50 \t第五节设计编写54 \t第四章野外填图施工57 \t第一节野外填图施工常规措施57 \t第二节填图技术方法有效组合选择61 \t第三节野外验收及野外验收总结68 \t第五章综合研究与成果出版71 \t第一节资料综合整理及图件编制71 \t第二节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与空间数据库完善72 \t第三节覆盖区地质填图成果的表达方式73 \t第四节填图总结报告及成果出版发表74 \t第六章填图精度要求与填图人员组成77 \t第一节填图精度要求77 \t第二节填图人员组成建议81 \t第二部分新疆巴里坤口门子-奎苏一带戈壁荒漠覆盖区填图实践 \t第七章口门子-奎苏一带填图项目概况85 \t第一节位置及自然地理85 \t第二节覆盖区填图目标及调查内容的拟定86 \t第三节工作流程86 \t第四节主要实物工作量投入87 \t第五节具体工作部署87 \t第八章口门子-奎苏一带戈壁荒漠覆盖区域地质背景92 \t第一节地层概况92 \t第二节侵入岩概况105 \t第三节火山岩概况109 \t第四节区域构造格架及构造发育概况113 \t第九章口门子-奎苏一带盆地覆盖区地表地质填图129 \t第一节填图目标129 \t第二节方法选择及应用效果129 \t第三节口门子-奎苏一带地表第四系地质结构138 \t第十章口门子-奎苏一带覆盖区覆盖层三维地质填图146 \t第一节填图目标146 \t第二节方法选择及应用效果147 \t第三节口门子-奎苏一带盆地覆盖区第四系三维结构161 \t第十一章口门子-奎苏一带覆盖区基岩面地质填图178 \t第一节填图目标178 \t第二节方法选择及应用效果178 \t第三节基岩面地质结构191 \t第十二章新生代盆山关系及演化200 \t第一节新生代盆山关系分析202 \t第二节第四纪盆山结构与演化209 \t第十三章口门子-奎苏一带盆地覆盖区三维地质结构建模212 \t第一节巴里坤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数据库212 \t第二节巴里坤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215 \t主要参考文献236 精彩页 第一部分 戈壁荒漠覆盖区1∶50000 填图技术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戈壁荒漠区基本地理地质特征 戈壁(gobi)一词来源于蒙古语,原是指沙漠的一种,即地面主要由砾石构成的“沙漠”。但在中文中戈壁与沙漠含义不同,戈壁单指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地区,而沙漠是指以沙丘为特征的荒漠地区。本指南所指“戈壁荒漠覆盖区”(以下简称戈壁荒漠区)是指在干旱或特别干旱区长期受强烈风蚀或物理风化作用、地表由砾石覆盖的地势开阔荒漠景观区。戈壁荒漠(gobi desert)区主要分布于东亚内陆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以北。在行政区划上,我国戈壁荒漠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西走廊)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约57 万km2,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6%,整体向西和向东延伸(图1-1)。境外部分主要分布在蒙古国西部戈壁荒漠覆盖区。 一、戈壁荒漠区基本地理特征 (一)气候特征及戈壁荒漠气候分区 1. 气候特征 (1)干旱少雨:干燥度大于20(图1-2)。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250mm,且多小于50mm,而年蒸发量却远远大于1500mm。降水为阵性,越向荒漠中心越少,几乎无地表径流,同时地下水位也较深。山地水流局限于戈壁边缘,在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人类居住、生活与生产。 (2)气温寒暑变化剧烈:夏季异常酷热,优选气温可达50℃,昼夜温差悬殊,有时达30℃以上。 (3)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干燥剥蚀作用和风力搬运作用强烈,岩石机械崩解作用强烈,在山区及低山丘陵区有季节性冲洪积物。 2. 气候分区 根据气候干温系统,中国戈壁荒漠分布区可以划分为温性干旱极干旱戈壁区、暖性干旱极干旱戈壁区和亚寒干旱极干旱戈壁区3 个一级区(地区)(图1-1),其下根据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划分出9 个二级区,分别为内蒙古高原西部干旱戈壁区、阿拉善高原干旱极干旱戈壁区、河西走廊东中部干旱极干旱戈壁区、北疆盆地干旱极干旱戈壁区;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干旱戈壁区、河西走廊西部极干旱戈壁区、南疆盆地极干旱戈壁区;柴达木盆地极干旱戈壁区、昆仑山- 羌塘高原高山高原戈壁区(申元村等,2016)。 图1-2 茫茫戈壁滩,干旱少雨(新疆哈密) (二)植被特征 戈壁荒漠区总体植被覆盖率低,小于5%,荒漠植被发育(图1-3),包括红棉柳、灌木、骆驼刺和麻黄草等。 图1-3 戈壁滩上稀疏荒漠植被,受稀疏植物保护的风成沙丘(新疆哈密) (三)地貌特征 我国西部戈壁荒漠覆盖区的地貌特点可概括为干燥剥蚀山地、山地丘陵与山间盆地的“山盆交错”分布。典型的戈壁荒漠覆盖区从山脉至覆盖区依次为高山、边缘山地、山前滩地到中央盆地,如新疆的吐哈盆地。边缘山地与山前滩地地貌特征多为冲洪积扇平原(图1-4),而盆地中心为冲积- 风积平原(图1-5)与冲积- 湖积平原(图1-6)。 图1-4 山前冲洪积扇平原(新疆巴里坤盆地东部) 图1-5 冲积- 风积平原,表面发育新月形雏形的风成沙丘,迎风面为砾石滩,背风面富砂 (四)环境状况 1. 戈壁荒漠区生态环境 戈壁荒漠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是戈壁荒漠区生态环境的最基本特征。生态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极差,土地有效利用率极低。戈壁荒漠区与绿洲呈棋盘交错分布格局,干旱气候严重威胁和破坏着绿洲的生态系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