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武器装备(简称装备)电磁兼容性(EMC)保障,分电磁兼容基础、电磁兼容试验和电磁兼容工程实践三篇进行深入分析。电磁兼容基础,全面介绍了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及必要性,电磁兼容名词术语和常用单位,电磁理论与电磁兼容原理,装备电磁兼容管理与标准发展沿革,以及电磁环境及其效应;电磁兼容试验,详细介绍了装备电磁兼容试验场地及试验设备、试验一般要求,并从传导发射、传导敏感度、辐射发射、辐射敏感度等方面分别介绍了装备电磁兼容检测要求;电磁兼容工程实践,从电磁兼容设计程序,电磁兼容工程实践风险检查内容,电磁兼容仿真,元器件选型,印制电路板电磁兼容设计,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机理及抑制技术,线缆分类、布线要求,滤波器选用和安装指南,电搭接技术,结构件屏蔽技术,EWIS屏蔽效能参数表征及量化测试技术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工程实践中落实电磁兼容工程设计技术。 本书从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际应用需求出发,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作为装备电磁兼容测量、管理及设计等领域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电磁兼容基础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及必要性 1.1 电磁兼容起源及其发展 1.1.1 19世纪电磁学和电磁干扰研究的启蒙 1.1.2 20世纪前期:电磁干扰研究的起始 1.1.3 20世纪中期:电磁干扰研究军民结合以军为主 1.1.4 20世纪晚期:电磁干扰研究军民齐头并进 1.1.5 我国的电磁兼容技术发展 1.1.6 装备电磁兼容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2 实施电磁兼容的必要性 1.2.1 电磁干扰及其危害案例 1.2.2 电磁环境及其干扰对装备及人员的影响 第2章 电磁兼容名词术语和常用单位 2.1 电磁兼容的定义及研究领域 2.1.1 电磁兼容的定义 2.1.2 电磁兼容的研究领域 2.2 电磁兼容名词术语 2.2.1 基本名词术语 2.2.2 噪声与干扰 2.2.3 天线与电波传播 2.2.4 发射与响应 2.2.5 干扰抑制和电磁兼容 2.2.6 电磁环境 2.3 电磁兼容测量中常用单位 2.3.1 功率 2.3.2 电压 2.3.3 电流 2.3.4 磁场强度与电场强度 2.3.5 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 第3章 电磁理论与电磁兼容原理 3.1 电磁兼容概述 3.2 电磁干扰形成的三要素 3.2.1 电磁干扰源 3.2.2 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3.2.3 电磁干扰敏感设备 3.2.4 端口 3.3 电磁干扰源及其特性 3.3.1 概述 3.3.2 电磁干扰源分类 3.3.3 系统内和系统间的电磁干扰 3.3.4 自然干扰源 3.3.5 人为干扰源 3.3.6 电磁干扰的频谱 3.3.7 电磁干扰的幅度 3.3.8 电磁干扰的波形 3.3.9 电磁干扰的出现率 3.4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及其特性 3.4.1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分类 3.4.2 公共阻抗耦合 3.4.3 电源耦合 3.4.4 辐射耦合 3.5 装备电磁敏感性及其评价 3.5.1 装备对电磁干扰的敏感性 3.5.2 电磁干扰敏感机理 第4章 装备电磁兼容管理与标准发展沿革 4.1 装备电磁兼容管理 4.1.1 国内装备电磁兼容管理要求 4.1.2 国外装备电磁兼容管理要求 4.1.3 电磁环境效应管理 4.2 装备电磁兼容标准发展沿革 4.2.1 美国装备电磁兼容标准发展历程 4.2.2 我国装备电磁兼容标准发展状况 4.3 装备电磁兼容标准规范概述 4.3.1 美国军用EMC标准 …… 第二篇 电磁兼容试验 第三篇 电磁兼容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