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手帖--南朝岁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勋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通过“手帖”讲述南朝动人故事的美学作品。
魏晋时期,“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由于字体的漂亮,后来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模板,“帖”的内涵才从“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法模板。
这些“手帖”——文人间的书信便条,因为书法之美,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临摹写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时具有“私密”、“随性”却又极为贴近“真实”、“率性”的文体。暧昧迷离、若即若离,构成读“帖”时奇特的一种魅惑力量。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美的沉思》《吴哥之美》《舍得,舍不得》《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等。
目录
第一辑 平复帖
火箸画灰——《平复帖》种种
平复帖——陆机
陆机——“华亭鹤唳”
会稽鸡
顾荣——“彦先”
贺循——“彦先”
晋人残纸
鬼子敢尔
羊酪与莼羹
第二辑 万岁通天帖
姨母帖 初月帖
疖肿帖 新月帖
甘九日帖 柏酒帖 一日无申帖
第三辑 十七帖
周抚
旃罽帖
三希堂
静佳眠——适得帖
东篱
远宦帖——救命
寒切帖
上虞谢安
王谢堂前
积雪凝寒
得示帖
奉对帖
榜书
伯远帖
妹至帖
容止
执手帖

平城京
大福
小津
花事
书空
永和九年
苦楝
声明
蛇惊
智永
跋 手帖
附录 东坡《临江仙》
序言
刚从上海回来,想念起
台南赤莰的虱目鱼肠。如果
在台南过夜,我通常一大早
会到赤莰楼后面的一家小店
吃最新鲜的虱目鱼肠。鱼肠
容易腥,稍不新鲜,就难入
口。因此一大早,五六点钟
,刚捞上来鲜活的虱目鱼,
才能吃鱼肠。新剖的鱼肠,
经沸水一氽,即刻捞起,稍
蘸盐酱,入口滑腻幼嫩,像
清晨高山森林的空气,潮润
有活泼气味,吃过一次,就
成为身体里忘不掉的记忆。
唐代欧阳询的《张翰帖
》里说到大家熟悉的一个人
“张翰”——“因见秋风起,乃
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
归”。张翰当时在北方做官
,因为秋天,秋风吹起,想
起南方故乡的鲈鱼、莼菜羹
,因此辞了官职,回到了南
方。因为故乡小吃,连官也
不做了,张翰的挣扎比较大
,我庆幸自己可以随时去台
南吃虱目鱼肠。
“莼菜鲈鱼”因为张翰这
一段故事成为文化符号,一
千多年来,文人做官,一不
开心就赋诗高唱“莼菜鲈鱼”

辛弃疾的句子大家很熟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季鹰归未?”季鹰是张翰
的字,他几乎变成汉文学里
退隐的共同救赎了。然而,
私下里,我宁愿相信那一个
秋天,张翰突然辞官回家,
真的是因为太想念故乡的小
吃。
小吃,比大餐深刻,留
在身体里,变成挥之不去的
记忆,是可以让人连官都不
想做的。做大官,常常就少
了与小吃的缘分。
张翰
张翰出身吴地望族,他
的父亲张俨做过吴国的大鸿
胪。吴国灭亡,江南许多旧
朝的士绅期望跟新的西晋政
权合作,纷纷北上求官,其
中包含了陆机、陆云、顾荣
、贺循、张翰。他们的时代
比王義之稍早,他们的故事
却都——成为后来南朝王羲
之那一代文人的深刻心事。
他们的故事留在《世说新语
》中,与南朝文人跌宕自负
的“手帖”,一同成为江南美
丽又感伤的风景。
我喜欢《世说新语》里
三段有关张翰的故事——第
一段是吴国灭亡不久,南方
士族的贺循应西晋新政权征
召,北上洛阳担任新职。贺
循是浙江绍兴人,北上时经
过吴地金阊门,在船上弹琴
,张翰在金阊亭上偶然听到
极清亮的琴声,因此下至贺
循的船上,认识了贺循,两
人成为好朋友。
……
《张翰帖》一开始介绍
张翰“善属文而纵任不拘”,
文学好,为人任性不受拘束
。下面就是与顾荣的对话,
结尾两行是最美的句子:“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
鲈鱼,遂命驾而归。”一向
端正严肃的欧阳询,似乎写
到这样的句子,也禁不住笔
法飞动飘逸了起来。
宋徽宗曾经评论《张翰
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
。唐高宗也曾经评判过欧阳
询的书法“晚年笔力益刚劲
,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
起,四面削成……”“猛锐长
驱”“四面削成”“险劲”“刚劲”
都可以从《张翰帖》的用笔
看出。
特意从《晋书·张翰传》
里抄出这一段文字,欧阳询
与许多初唐文人一样,流露
着对南朝手帖时代风流人物
的崇敬与向往。然而,南朝
毕竟过去了,美丽故事里人
物的洒脱自在随大江东去,
只有残破漫漶的手帖纸帛上
留着一点若有若无的记忆。
后代的人一次一次临摹
王羲之南朝手帖,其实不完
全是为了书法,也是纪念着
南方岁月,纪念着一个时代
曾经活出自我的人物,怀念
着他们在秋风里想起的故乡
小吃吧。
每到江南,秋风吹起,
我也会想尝一尝滑润的莼菜
羹,切得很细的鲈鱼脍,但
是都比不上在台南赤莰清晨
的虱目鱼肠。
收在这本书里的许多篇
章在讲“手帖”,在讲一些遥
远的南朝故事,但是,我总
觉得是在讲自己的时代,讲
我身体里忘不掉的虱目鱼肠
的记忆。
也许哪一个秋天,可以
磨墨写一封信告诉朋友:清
晨台南赤莰食虱目鱼肠,美
味难忘。
初安民兄诚挚豪气,有
侠士风,他创立《印刻》文
学杂志,我心中时时记念着
要为他写一辑“南朝故事”。
拖延数年,安民不以为忤。
改日相约,一起去赤莰尝一
次虱目鱼肠。
导语
何为手帖——文人间的书信便条,因为书法之美,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临摹写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时具有“私密”、“随性”却又极为贴近“真实”、“率性”的文体。
蒋勋以为——手帖其实不是书法,是洞澈生活的空灵明净小品。
暧昧迷离、若即若离,构成读“帖”时奇特的一种魅惑力量。
后记
四月底,觉得花季都过
了,其实不然。走在河岸边
,黄槿的花开得正盛。朋友
中认识黄槿的不多。小时候
家住在河边,在未经整理的
河滩烂泥地常有密聚的黄槿
。树干不挺拔,枝茎扭曲错
乱,结成木瘿疙瘩,像古人
批评的朽木。很难拿来做家
具栋梁,却使人想起庄子说
的“无用”之材,因为“无用”
才逃过人们的砍伐吧。
黄槿却不是完全无用,
黄槿巴掌大、椭圆、近似心
形的叶子,台湾民间常采来
衬垫糯米稞。红的龟棵衬着
黄槿的绿叶,是童年鲜明的
记忆。
小时候在河滩玩耍,在
密密的黄槿树丛里钻来钻去
,常常会看到一只死猫的尸
体,悬挂在不高的黄槿树枝
上,腐烂了,嗡聚着一群苍
蝇,发着恶臭。
黄槿,姿态低矮虬曲,
有点卑微猥琐,生长在肮脏
的烂泥滩,悬挂着动物腐臭
尸体。这样的树木,好像很
少人注意到它也开着美丽的
花。
然而,黄槿的花的确是
美丽的。
黄槿花是娇嫩黄色,小
茶杯那样大小,五瓣裂萼。
花蒂处圈成筒状,上端顺时
针向外翻转。形状优美,像
一盏清初官窑的鹅黄细瓷茶
盅。特别是映照着阳光,花
瓣透明成黄金色,花瓣一丝
一丝的筋脉细纹,整齐洁净
,清晰可见,使人想起女子
藏在腰间的细丝绢帕。
黄槿花最美的地方是花
蕊深处一抹深艳的紫色。包
围在一片嫩黄色间,那浓艳
的紫使人触目惊心。一枝强
壮的雄蕊从墨紫深处直伸出
来,颤颤巍巍,全心绽放,
透露生命在春天肆无忌惮的
繁殖欲望。
黄槿是顽强的植物,耐
风,耐干旱,耐盐碱,因此
常常蔓生在海河交界的岸边
,在潮汐来去迅速的烂泥河
滩。
很少人认识黄槿,或许
是因为这花凋落特别快,还
开得盛艳,却一朵一朵掉落
一地。
散步时,常常是因为看
到地上落花,才发现有一株
黄槿树。
花掉落地上,也还完整
。我捡起来把玩,黄紫的色
彩对比,花瓣迷离的筋脉,
都如常鲜艳,但已经凋落了

人们能够认识的花有时
是可以瓶插赏玩供养的花,
黄槿来去迅速,它的美,顷
刻凋零,不容有长久记忆。
有时候看王義之的手帖
,会无端想起初到南方的他
,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花?王
羲之如果确切生在公元303
年,那么,在311年永嘉之
乱的时候他应该是九岁或十
岁的孩子。
跟随在父母亲人后面,
一大家子,匆匆忙忙,在战
乱中从北方向南方逃难。这
么大的孩子,在兵荒马乱的
路途中,看到了什么?
沿途倒下去饿死、累死
、被杀死或病死的人,随意
挖了坑掩埋;或者,只是抓
一些枯草稍稍遮掩,不多久
就被饿慌了的野犬啃食拖走

永嘉之乱,西晋政权瓦
解,南下的游牧民族四处屠
杀,动则数万人。
贵族士绅家庭向南逃亡
,留在北方的祖先坟墓被毁
坏,刨挖棺椁,盗劫财物珍
宝,尸体随意丢弃。
王羲之的家族是北方豪
族,他的伯父王导在战乱中
辅佐晋元帝在南京建立政权
,联合南方士族,稳定了局
势。他们在北方的祖坟正是
敌人一再毁坏荼毒的对象。
王羲之的《丧乱帖》里
说的是——“先墓再离荼毒”
,祖坟再一次被破坏蹂躏,
“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
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那是残酷到无法想象的
年代,那是号啕大哭的年代
,那是人性被摧毁绝望无告
的年代,痛到心被贯穿,痛
到肝被贯穿,痛,却无可奈
何。
王義之的手帖里重复用
得最多的词句是“奈何奈何”

战争、死亡、亲人的流
离失所,生命的被践踏荼毒
,大概可以想象自那以后,
王義之看到的、听到的、谈
论的,都是死亡、灾难、哀
祸。
他给朋友写信说:“频有
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
。”
“手帖”像南方岁月里一
则一则哀伤的故事,那么哀
伤,因此他常常只是淡淡地
写信问朋友——“卿佳不?”
你还好吗?
读着南朝的手帖,我还
是在想:王羲之初到南方,
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花?
精彩页
《平复帖》大概是这几年在古文物领域被讨论得最多的一件作品。
《平复帖》唐代就收入内府,宋代被定为是西晋陆机的真迹。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曾经看过,用“火箸画灰”四个字形容《平复帖》秃笔贼毫线条的苍劲枯涩之美。宋徽宗有泥金题签——“晋陆机平复帖”,题签下有双龙小玺,边角有“政和”“宣毹”的押印。
《平复帖》在元代的收藏经过不十分清楚。明清时代曾经被韩世能、韩逢禧父子和安仪周、梁清标等人收藏,绫边隔水上都有收藏印记。董其昌在韩世能家看过,也留下跋尾的题识。
乾隆年间收入内府,后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理。清末再转入恭王府,流传到溥心畲手上,隔水上也有“溥心畲鉴定书画珍藏印”。溥心畲为了筹亲人的丧葬费,转手卖给张伯驹。1956年,张伯驹把《平复帖》捐出,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启功先生释文
《平复帖》是汉代章草向晋代今草过渡的字体,古奥难懂,加上年久斑驳,字迹漫漶,很不容易辨认。启功先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释读了《平复帖》,虽然还有不同的看法,但目前已成为流传最广泛的释文: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
《平复帖》开头一段的释读比较没有歧异。大概是说:“彦先”身体衰弱生病,恐怕很难痊愈。初得病时,没有想到会病到这么严重。
“彦先”是信上提到的一个人,自宋以来,也因为这两个字,引出了陆机与《平复帖》的关系,因为陆机有好朋友名叫“彦先”。
麻烦的是,陆机亲近的朋友中有两个都叫“彦先”。一个是顾荣,顾彦先;另一个是贺循,贺彦先。两位都是出身吴国士族,又同时与陆机在西晋做官的朋友。其实继续探索下去,陆机的朋友中可能还不止两个“彦先”。徐邦达先生就认为《平复帖》里的“彦先”是另一个叫“全彦先”的人。这一点早在《昭明文选》李善注里就已经提到。《文选》里有陆机、陆云兄弟为“彦先”写的《赠妇诗》,李善注指出这个“彦先”不是顾荣顾彦先,而是全彦先。
三个“彦先”使探索《平复帖》的线索更为复杂,各家说法不一,一时没有定论。这几年随着《平复帖》2003年在北京展出,2005年在上海展出,讨论的人更多。有人根本否定《平复帖》是陆机所书,大概是以为只依据信里“彦先”两个字,难以断定《平复帖》是陆机真迹,何况“彦先”此人是哪一个“彦先”还不清楚,宁可存疑。
但是各派说法都同意《平复帖》是西晋人墨书真迹,的确比王羲之传世摹本更具断代上的重要性。《平复帖》还是稳坐“墨皇”“帖祖”的位置。
启功先生对《平复帖》的释读目前是最被广泛接受的。他解读的“彦先贏瘵,恐难平复”,——因为彦先病重,身体衰弱,正与《晋书。贺循传》里描述的“贺彦先”的身体多病衰弱相似,也自然会使人把彦先定为贺循。
但是《平复帖》里的“彦先”,依据这么一点点联系,就断为“贺循”,当然还会使很多人迷惑。而因此联系上陆机,也一定会让更多人对《平复帖》的真相继续讨论下去。2006年5月的《中国书法》期刊上甚至有人提出——晋代读书人为表示“荣耀祖先”,不少人都取名“彦先”,“彦先”是晋代文人非常普遍的名字。如果此说成立,《平复帖》上的“彦先”就不一定是顾荣或贺循,因此也不一定是陆机的朋友,一千年来定为陆机作品的《平复帖》又重新需要厘清真正的作者,或重新定位为晋代某一佚名文人的手迹了。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