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郦波解读曾国藩教子之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郦波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商品特色 内容推荐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定力?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真的对吗? 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 中国人重家、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位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善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千古家训”之典范。 郦波集多载之思,通过“十字法”全面剖析曾国藩教子的智慧,从教育孩子到教育自己,从目标建立到内驱力赋能、从习惯养成到趣味生活,郦波带你从曾国藩的教育智慧里汲取精华,从内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难题,启迪父母纠正平时教育中的不当举措,让你的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著有《五百年来王阳明》《唐诗简史》《宋词简史》《人生自有境界》《诗酒趁年华》《是为彼此 来此人世——郦波品读千古唯美情诗》《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等。其中,《五百年来王阳明》荣获央视“2017中国好书”,《唐诗简史》入围央视2018“中国好书”60强。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教育自己 ———— 001 爱身当如处子 003 守心重于一切 005 一失足成千古恨 007 定力从守志中来 011 可怕的“全民富二代” 014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018 “外圆内方”之法 019 识人和识己一样重要 025 第二章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 033 静到极处,自有天地 035 喧嚣声中有极静 040 被误解的“三思而后行” 043 临事之静,关乎成败 046 “静”的境界 050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054 第三章 处世之道与人生成败的勤与俭 ———— 057 勤敬兴家 059 败人两字,非傲即惰 068 勤俭相依 070 第四章 避免传递负面情绪 ———— 075 家和万事兴 077 家庭不可说“利害话” 082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有真朋友 088 怨天尤人者,终将天怨人尤 091 第五章 慎独而心安 ———— 093 人生的“四大陷阱” 095 一生只求“心安”二字 105 人心之间,权术敌不过“推诚” 110 第六章 关于学的五个问题 ———— 113 学习是为了成就无憾的自我 115 才学不是空中楼阁 119 条条大路通罗马 123 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127 学习要“取法于上” 130 学习贵在坚持 136 第七章 学到的东西要在心里酝酿,在心里绽放 ———— 143 思考是“复明”之法 145 思维模式很重要 148 要将内在修炼转化为实际磨砺 150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154 要善于抓住要害 161 第八章 行动力与执行力 ———— 165 即生时不忘地狱,虽逆境亦畅天怀 167 强者自胜,弱者胜人 177 “五到之法” 187 不要妄自菲薄 194 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196 成大事者需有大气象 198 第九章 情趣与志趣 ———— 203 生趣不可无 205 从兴趣到情趣 207 培养生活的情趣 214 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215 忧乐皆是终身之事 220 第十章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 223 功败垂成 225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28 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230 “恒”是人与自己之间的周旋 231 每一个“水到渠成”都源自“持之以恒” 236 序言 曾国藩一生十分重视家 钱穆评价曾国藩,说其“ 近年来,我对曾国藩的 这十个字,其实涵盖了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 教育不是灌输,强行浇 引导需要示范,行远胜 引导需要尊重,内生的 引导需要信仰。精神的 曾国藩被父亲引导,被 今天,我们从曾国藩的 世世代代,绵亘相传。 郦 波 导语 教育的宗旨只有一个——“引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引导孩子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以古为荐,更适合中国父母的教子智慧。 中国式家教典范,一代鸿儒的教子智慧!郦波高浓缩解读曾国藩家教智慧。 通俗易懂!十字法+古今中外例证,带你看透曾国藩教育思想的精华。 以古鉴今,打破诸多教育误区,解决各类教育孩子的难题。 精彩页 爱身当如处子 《曾国藩文集》里有一段话,是他晚年时所说,读来很有意思。 他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儒生,其实我这个人没有什么长处,都是缺点,离《论语》中圣贤所提的人生要求差远了。但是,《论语》中有一句话让我觉得自己比一般人做得好。哪一句话呢?“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儒家著名的“省身论”。 有趣之处在于,曾国藩还补充说:我之所以这一条做得好,不是因为我是儒生,而是因为这句话虽出自《论语》,但它并非孔子所说,而是我们曾家的老祖宗曾子所说。曾国藩能说出这样有意思的话,可见这个人其实很是风趣生动。他是活生生的一个人。 就“省身”这一条来讲,的确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曾国藩这个程度。他在教育孩子时也作如此要求。这也就是曾国藩教子的第一个方法:“省”字法。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是示范。 《曾国藩家训》里有大量关于省身、爱身的论述,比如他说:“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失则万事瓦裂。”就是说爱惜自己的人生,就要像打仗一样,因为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战役,输一步可能就会全面溃败。另外,儒家很重名节,外在环境已然很险恶,如果不爱惜自己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跌人万丈深渊。业古比如周作人。 周作人和他的哥哥鲁迅虽然有矛盾,但那是个人纠纷,单就才学而言,周作人并不逊于鲁迅,在某些方面,尤其是散文写作方面,甚至要强于鲁迅。而周作人的命运却转折于七七事变。 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北大的学人都开始逃亡。北大后来与清华、南开联合组成了西南联大,时任北大校长蒋梦麟在逃亡前找到周作人说:“周先生,我们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图书、仪器、设备,万一毁于战火,损失非常大。你在日本留过学,又娶了位日本夫人,跟日本人关系比较好,你能不能留下来?说不定你能保住这批物品,等我们回来时,还有希望重新建校。” 周作人最终留了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谁也不曾想到,留下后他被大势裹挟,身不由己,加上日本人早就对他心怀叵测,所以在民族危难之际,他一步走错后步步皆错,以至于最后事伪,名节荡然。 变节之事是周作人选择留京之初不曾料到的,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压迫。大环境中,个人一旦小节有失,再被外在环境影响,就很难全身而退。当然,无论环境如何胁迫,内因还是决定因素。 守心重于一切 实际上,与外在相比,更重要的是内在。 曾国藩讲,立身是根本。“大节一亏,终身不得为完人矣。”所谓不亏“大节”,就是内心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能驾驭自己,控制私欲与恶念。 汪精卫与袁世凯都是有大本事的人,但都没能驾驭好自己。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是汪精卫二十出头时写的诗。他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题诗于狱墙,何等壮志,何等潇洒!倘若那时他真殉于清兵刃下,毫无疑问将作为民国烈士为世人所铭记。 可惜,汪精卫没死。 古人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样的句子,放在汪精卫身上尤其契合。其实,汪精卫的最大心结就是他自己。他总以中山先生后第一人自恃,自认为是国民党的正统接班人,谁知北伐后蒋介石异军突起,迅速掌握党政军大权,自己只能屈居次位。他不甘居于人后,于是开始了与蒋的私人斗争,斗着斗着,私欲就盖过了大节,也就渐渐地从“纪念碑”滑向了“耻辱柱”。这就是“大节一亏,终身不得为完人矣”的鲜活事例。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