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精细地解读了朱熹、张居正等对四书的注释,并对比分析柏应理、卫方济和沃尔夫的拉丁语著作《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华帝国六经》《中国人实践哲学演讲》等与前者的关系,展现了西方传教士和启蒙思想家传播和接受宋明理学的路径。不仅如此,该书首次详尽地分析了柏应理、卫方济和沃尔夫之间的脉络关系,从而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宋明理学如何影响了欧洲启蒙思想家,进而影响欧洲的启蒙运动,并由此论证了宋明理学在启蒙运动发展以及欧洲迈向近代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其研究内容具体深入,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我国在明清时期传教士汉学,以及该时期东西思想文化交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在日本,相关研究却进行得如火如荼,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书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井川义次,1961年生于东京,筑波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文学)。历任琉球大学法文学部人文科学教授,现为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哲学思想专业教授。主要论文有「十七世紀イエズス会士の「易」解釈——「中国の哲学者孔子」の「謙」封をめぐる有神論性の主張」[曾获日本中国学会奖(哲学)],译著有康德谟(Max Kaltenmark)「老子と道教」(人文書院,2001)等。 目录 序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一部 柏应理《中国哲学家孔子》之中国哲学观 第一章 关于《中国哲学家孔子》“导言”的研究 序言 第一节 真神与理性之光 第二节 张居正——柏应理理解中国典籍的标识 第三节 《易经》注解——围绕“谦”卦之有神论性的论断 第二章 《中国哲学家孔子》对儒家经典的译释 序言 第一节 理性·博爱·最高善——对《大学》“三纲领”的翻译 第二节 平天下与理性——《大学》“八条目” 第三节 性理与理性——《中庸》的“天命”和“性” 第四节 “灵魂”的真实存在——《中庸》里的鬼神 第五节 理性认识之书——柏应理的《论语》译释 第二部 卫方济《中华帝国六经》对儒家伦理的称扬 第三章 《中华帝国六经》对儒家经典的译释(I) 序言 第一节 卫方济与《大学》——对朱子学的接受和译释 第二节 贯穿物理和理智的Ratio——“格物补传” 第三节 理性与天命 第四章 《中华帝国六经》对儒家经典的译释(II) 序言 第一节 天道与死——以《论语》为中心 第二节 性善、民本及革命——以《孟子》为中心 第三节 “孝”的宇宙论——以《孝经》为中心 第三部 沃尔夫——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冲击 第五章 《中国人实践哲学演讲》(Ⅰ) 序言 第一节 沃尔夫与中国哲学的周边 第二节 沃尔夫对孔子的评价 第三节 沃尔夫的“天”——脱离宗教的宇宙法则 第四节 中国哲学原理——试金石 第六章 《中国人实践哲学演讲》(Ⅱ) 第一节 《大学》 第二节 作为实践哲学实例的中国 第三节 日益更新的努力——不断前进 第四节 是最高善还是完成——持续的优越性 第五节 沃尔夫所见中国哲学之宇宙构造论 终章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