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法律实务行业发展至今,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虽然法律人掌握着基础的法律思维模式,但执业领域的不同会导致知识结构、执业技能和客户类型有非常大的区别。很多时候,即便都在法律实务领域,也会感慨“隔行如隔山”。因此,可以深入介绍不同执业领域的优质内容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不仅对法律实务行业很有意义,还可以为即将步入法律职场的年轻人选择感兴趣与合适的执业领域提供借鉴;与此同时,也可以让法律圈外的群体了解律师实务工作的方方面面。 作者主理的《机智的律师生活》播客开设了“执业观察”栏目,栏目聚焦不同法律实务的执业领域,旨在打造“高端法律实务的百科全书”,通过邀请在不同执业领域拥有资深工作经验的嘉宾,深入浅出地去介绍相关领域执业情况。本书通过对这些播客内容的整理、归纳、提炼,以文字形式向读者呈现这些领域的执业观察,从商事律师的经验出发,去尽可能全面地介绍各个执业领域的实务经验和方法流程,涵盖了上市发行、反垄断、争议解决、数据合规、跨境并购、投融资、破产重组、私人财富管理、贸易合规等不同领域,为商事律师提供“接近”全领域的实操经验。 作者简介 徐浩哲,本硕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曾在国内一家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从事跨境并购和反垄断业务多年。同时,他也是国内知名法律实务播客“机智的律师生活”的主理人,通过邀请各领域嘉宾访谈或个人独白的方式为法律行业内外的朋友提供不同视角的观察和思考,播客设有“执业观察”“留学日记”“实务技能”“法律科技”等栏目。 目录 第一讲 律师在港股IPO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1.什么是资本市场?什么是IPO?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2.完整的港股IPO是一个怎样的流程?包含哪些阶段? 3.第一阶段:上市启动→提提交上市申请 4.第二阶段:上市申请→聆讯审查 5.第三阶段:聆讯审查→挂牌上市 6.聊聊保荐人/承销商和公司之间的合作与博弈 7.律师在港股IPO中有哪几类?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第二讲 大家对民商事争议解决律师都有哪些误解? 1.争议解决律师会天天在法庭上吵架吗? 2.日剧《Legal High》中的古美门律师是Chason心中的“白月光” 3.法律人应该“冷酷”,而非“冷漠” 4.如何看待律师业务的“高端”与“低端”? 5.并非所有诉讼律师的性格都很像“刺儿头” 6.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白嫖”咨询? 7.诉讼律师为何有时候给人一种“鱼龙混杂”的感觉? 8.诉讼律师是否也需要处理一些非诉项目? 9.遇到不易沟通的当事人,相当常见 10.法庭上收获的宝贵经验和趣事分享 11.当初为何抛下收入更高的非诉岗位,选择做诉讼? 第三讲 如何认识“垄断”?互联网反垄断怎么变热了? 1.反垄断律师做些什么? 2.反垄断与经济学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界定相关市场? 3.反垄断案件的程序和管辖 4.反垄断话题急剧升温的背后有哪些因素? 5.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思路 6.如果存在竞争问题,合并的企业会被拆分剥离吗? 7.监管执法与互联网发展的关系 8.顺带聊聊数据合规的现状 第四讲 听数据合规律师聊聊互联网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1.数据合规律师做些什么? 2.用户的个人信息有哪些用途? 3.互联网平台会通过哪些途径收集用户个人数据? 4.聊聊围绕苹果手机iOS隐私政策的一些争议 5.如何看待互联网经济发展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6.聊聊我国目前监管机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 7.为什么说SDK和API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灾区”? 8.保护个人信息的窍门 9.从HiQ诉LinkedIn案探讨爬虫技术的正当性 10.中、美、欧个人信息保护有哪些异同? 11.数据合规会有怎样的趋势与未来? 第五讲 与投行伙伴聊聊并购项目全流程 1.万里长征第一步:靠谱买家哪里找? 2.统筹规划大局观:交易时间表与节奏规划 3.态度端正很重要:各方如何明确合作意向? 4.不断潜入“深水区”:尽职调查的深度与广度 5.锱铢必较来吵架:交易文件的起草与谈判 6.吵来吵去看价格:最核心的价格如何确定? 7.“最后一公里”不轻松:交割过渡期的琐碎杂事 第六讲 PE/VC律师真的每周一个新项目吗? 1.PE和VC两者有何区别?又有什么共同点? 2.PE/VC与上市之间的一些关联 3.和PE/VC相关的基金就是让我们天天亏钱的那个玩意儿吗? 4.PE/VC业务与资本市场、投资并购的关系 5.PE/VC的门槛并不高,但做到专业还是很有难度 6.律师在PE/VC业务中都和哪些人打交道? 7.PE/VC执业过程中一些艰难的项目经历 8.“短平快”是否就是PE/VC业务的代名词? 9.聊聊PE/VC业务中的尽职调查 10.PE/VC业务的基本项目流程总结 第七讲 风口上的AI创作和AIGC,在法律上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1.如何理解当下的AI创作? 2.AIGC又是什么? 3.有哪些优秀的AIGC产品值得体验? 4.AIGC是否具有著作权?如果有,那著作权人又是谁? 5.AIGC在当下可能有哪些法律风险? 6.是“图一乐”还是生产工具? 第八讲 给“超高净值人士”做私人财富管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何为超高净值人士? 2.“可投资资产”是什么样的概念? 3.何为家族办公室与家族信托? 4.信托作为法律工具,在财富管理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5.律师在私人财富管理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开展哪些工作? 6.私人财富管理中的婚姻家事与争议解决 7.私人财富管理律师与哪些机构打交道?需要哪些领域的知识技能? 8.私人财富管理会是一片快速增长的新兴“蓝海”吗?? 9.如何看待近期新加坡家族办公室的爆火?是否可持续? 第九讲 破产律师的那些“破人破事儿” 1.概念厘清:庭外重组、庭外和解、预重整、破产重组、破产清算 2.破产重整、破产清算会经历哪些流程? 3.破产程序会有哪些类型的当事人参与? 4.法院在破产程序中扮演的角色 5.破产程序的项目周期是多久? 6.破产律师面临哪些压力?破产管理人的报酬如何? 7.破产项目是否真的采用人海战术? 8.聊聊当前市场情况下的破产业务现状 第十讲 这些年中美博弈中出现了哪些“法律武器”? 1.回过头看,2018年美国突然启动的关税调查有何背景? 2.何为出口管制?如何理解美国政府发布的各式各样的清单?对中国企业/实体有何影响?如何救济与应对? 3.何为经济制裁?一级制裁和二级制裁有何区别?常被大家诟病的“长臂管辖”背后是什么逻辑? 4.面对中美博弈,全球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寒蝉效应” 5.中国采取了哪些反制措施?如何解读 序言 从一档法律实务播客说 起 两年前,我创办了播客 《机智的律师生活》,这是 一档围绕法律实务行业的播 客,通过邀请嘉宾访谈或是 个人独白的方式来分享不同 视角的观察和思考。截至这 篇前言落笔成文,播客总共 发布了39期节目,在全网收 获了百万播放和数万订阅, 听众中既有法律行业的资深 前辈、职场新人和法学院学 生,也有很多法律行业外的 专业人士和播客爱好者。虽 然这些数据和众多自媒体相 比不值一提.但优质的内容 能得到大家认可并帮到大家 ,让我发自内心感到快乐。 相比短视频和公众号, 现阶段的播客在国内毕竟还 属于相对“小众”的内容领域 ,为了让更多人以不同的方 式接触到播客节目的优质内 容,将播客内容整理为文字 稿进行出版的方案就应运而 生。不论是律师的职业特点 让看似聊天的口头分享更具 层次和逻辑,还是市面上对 于系统介绍商事律师不同执 业领域书籍的“缺位”,都让 播客节目以文字形式出版成 为可能。 商事律师执业面临的“信 息差” 在筹备出版期间,我一 直在思考这本书的定位与切 入点,最后决定落脚在“信 息差”这三个字上。结合我 这些年的执业经历,商事律 师在执业过程中需要面对三 个维度的“信息差”:(1) 法律行业内不同细分执业领 域之间的“信息差”,(2) 法律行业内外的“信息差”, 以及(3)法学院学习和法 律实务工作之间的“信息差” 。 我们先来看法律行业内 不同执业领域的“信息差”。 法律实务行业发展至今,越 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虽然 大家都从法学院走出来,掌 握着基础的法律思维模式, 但执业领域的不同会导致知 识结构、执业技能和市场需 求有非常大的区别。很多时 候,即便都在从事法律实务 ,也会感慨“隔行如隔山”, 这在商事法律服务中更加凸 显。 举例而言,如果你为一 家新兴科技公司的跨境并购 项目提供法律服务,你不仅 需要掌握最为基础的民法和 公司法相关的知识、技能和 实操经验,还需要对数据流 动、反垄断申报、贸易合规 等不同细分领域有所了解, 最终得以反映到交易谈判和 文件条款之中。当然,你可 以就不同领域的问题去咨询 其他领域的专业律师,但与 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交易成本 的上升和服务效率的下降。 至少对交易律师而言.尽管 不要求你去“精通”每一个细 分法律领域成为专家(事实 上可能也做不到),但了解 不同执业领域的业务常识和 工作流程对于你构建全局观 念大有裨益。 因此,本书收录了大部 分播客中的“执业观察”系列 节目。从商事律师的经验出 发,去尽可能全面地介绍各 个执业领域的实务经验和方 法流程,涵盖了上市发行、 反垄断、争议解决、数据合 规、跨境并购、投融资、破 产重组、私人财富管理、贸 易合规等不同领域,为商事 律师提供“接近”全领域的实 操经验。在播客节目的录制 过程中。我既会站在一个商 事律师的视角去剖析和发表 观点;也会“换位思考”。把 自己“抽离”出来,站在听众 和读者的视角去理解和追问 。所以我相信大家在阅读本 书时会有一定程度的“代入 感”,能更好地去理解播客 和本书分享的内容。 其次是法律行业内外的“ 信息差”。一方面,法律的 专业性使得有其拥有独特的 思维模式和方法技巧;另一 方面,法律的社会性又让其 不得不与众多其他行业产生 互动。这些年的从业经历, 让我有机会和各行各业的朋 友打交道。既有初出茅庐的 创业公司,也有日进斗金的 互联网巨头;既有西装革履 的投行精英,也有专注于学 问和技术的专家学者。在与 他们的互动中,我可以感受 到他们对于真实的法律行业 存在些“误解”和“偏见”,包 括客户在内的社会大众也对 “律师一天到晚干些什么”“ 律师为什么收这些钱”存在 困惑。基于此,本书的第2 讲《大家对民商事争议解决 律师都有哪些误解?》就尝 试去澄清这些困惑,希望更 多人可以理解律师的立场和 思路。 …… 在本书出版和播客制作 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感谢 的人。虽无法穷尽列举,但 还是希望借此机会对他们表 达感谢。 首先是受邀嘉宾们,很 感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 参与,才让本书和播客成为 可能。特别感谢播客《子非 鱼》的主播Garem老师,与 他合作的那期聊反垄断的节 目(本书第3讲)让播客收 获了“第一桶金”(第一波粉 丝),得以让法律实务播客 的种子发芽成长。与嘉宾们 一次次的深入沟通,让我真 切感受到了不同视角的经验 和思维碰撞产生的水花,这 个水花激起的涟漪也如一个 个圆圈般不断扩大,影响着 越来越多法律行业内外的朋 友。 其次,感谢小宇宙编辑 团队和法律出版社。在如今 “流量为王”和“算法推荐”的 时代,小宇宙编辑团队仍然 坚持着“编辑精选”栏目,让 本该小众的法律实务播客有 了更多曝光的机会,也让更 多法律行业内外的听众可以 接触到我精心准备的内容。 播客文字化看似简单,但实 则面临很多复杂琐碎的工作 ,编辑橙子姐的专业、认真 和负责给了本书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