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海岸风景线(港口灯塔炮台纪实)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具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岸线上的港口、灯塔、炮台已经或正在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书内容上下五千年、纵横六万里,以三者地理位置为经,以海洋经济、军事、航运、政治、文化等为纬,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灯塔和炮台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立足当下,既回顾过去,又展望未来;既有宏大叙事,又有细节描述。文本生动流畅,详略得当,图文并茂,史论结合,完美呈现了中国漫长海岸线上的主要人文自然混合景观——港口、灯塔与炮台的悠久历史及丰富文化内涵。全书三个篇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演绎了我国海岸线上曾经发生的真实历史和传奇故事。 作者简介 刘慧宇,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和南开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福建江夏学院教授,副校长。长期专注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金融史和区域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出版《中国中央银行研究1928-1949》等多部专著;发表《重组区域优势,重构省域体系》等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专著曾获省级“五个一工程”奖、省级最佳图书奖等。 目录 前言 港口篇 引言 渤海沿岸港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秦皇岛港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天津港 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登州港 东海沿岸港口 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上海港 万物富庶地上天官——杭州港 走集聚商舸珠香杂犀象——宁波港 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福州港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港 南海沿岸港口 千门日照珍珠市万瓦烟生碧玉城——广州港 远航起点双港齐发——徐闻、合浦古港 灯塔篇 引言 渤海海域灯塔 静伫烟墩古台侧——台子山灯塔 塔观双海历沧桑——老铁山灯塔 沧海明珠孤光照——大沽灯塔 六番重建静默久——曹妃甸灯塔 孤岛巨人日孜孜——猴矶岛灯塔 凌云仙阁立斜阳——普照楼灯塔 黄海海域灯塔 明珠高悬几春秋——烟台山灯塔 一灯孤悬望故乡——圆岛灯塔 燃灯一盏向天涯——成山头灯塔 琴屿飘灯染秋霜——小青岛灯塔 沧舟一叶听浪涛——朝连岛灯塔 石臼老塔是前生——日照灯塔 鹰游山头莲花绽——羊窝头灯塔 东海海域灯塔 水天之间守黄浦——吴淞口灯塔 澄照浮屠耸碧空——泖塔 老骥独步舟山岛——花鸟山灯塔 双塔曾擎半壁天——江心屿双塔 塔峙马江名中国——罗星塔 关锁烟雾尽望乡——姑嫂塔 英雄兀立厦门港——青屿灯塔 南海海域灯塔 百年耸立珠江口——舢板洲灯塔 伶仃洋上塔灯暖——桂山岛灯塔 麻石巧艺叠成塔——硇洲灯塔 尽南祥光几沉浮——洛尾角灯塔 战士凛然护海疆——白苏岩灯塔 急水门上塔冲天——木栏头灯塔 古塔亲睹乾坤换——临高灯塔 独占鳌头天地宽——博鳌灯塔 独守孤贞立海角——锦母角灯塔 五灯悬照宣主权——南沙灯塔 炮台篇 引言 东北海防炮台 辽左屏藩——大连湾炮台 北洋保障——旅顺炮台 守边老将——营口西炮台 华北海防炮台 列海捍卫——北塘炮台 海门古塞——大沽口炮台 华东海防炮台 东西并峙——烟台炮台 威震东海——威海炮台 胶澳要塞——青岛炮台 苏杭喉吭——吴淞口炮台 锁航要塞——江阴炮台 滨海堡垒——平湖市乍浦炮台 安定我圉——舟山定海炮台 海天雄镇镇海口炮台群 东南屏障——福州长门炮台 闽安雄镇——福州亭江炮台 守护船政——马尾炮台 天南锁钥——厦门胡里山炮台 播荡烟尘——漳州屿仔尾炮台华南海防炮台 坚如磐石——汕头崎碌石炮台 金锁铜关——虎门炮台 江防关键——广州大黄潛炮台 炎海风清——新会崖门炮台 海南保障——秀英炮台 南疆利器——广西海防炮台 后记 序言 在人类之家的地球上, 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已 知地球表面的大约71%是海 洋,而陆地只占约29%。海 洋,这个地球上最神秘、最 广袤的蔚蓝世界,如同血液 一样滋养着地球,为数不胜 数的物种提供生存居所。从 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 鱼,从美丽的珊瑚礁到奇异 的水母,多姿多彩的海洋生 物构成美轮美奂的海洋生态 景观,赋予无数生命奇观, 形成奇妙的生态系统。海洋 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产 生活息息相关。在耕海拓疆 的奋斗中,人类与海洋结下 亲密关系,谱写了海洋历史 文化的璀璨华章,展示出不 同国家和民族关于海洋的思 想观念、行为习俗以及由此 创造的精神和物质的文明形 态。从古至今,中华先民开 发海洋、经营海洋、利用海 洋,得鱼盐之利、享舟楫之 便,涵育出博大精深、兼收 并蓄、历久弥新的海洋文化 。 人类在探秘海洋过程中 创造出丰富的海洋文化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 ,它不仅维持全球的气候平 衡,还构筑人类丰富的资源 宝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 石油、天然气、盐等矿产资 源,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对 于人类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海洋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无论是渔业、能源开发还 是旅游业,都离不开海洋的 支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海洋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通运 输线,是连接各个国家和地 区的桥梁与纽带,为全球贸 易和运输活动提供了便利且 低廉的通道。毋庸置疑,海 洋国家和地区,均因海洋经 济获得丰厚利益。 与陆地相比,海洋在人 类认知领域虽然重要,却也 更为陌生,而人类自诞生起 就对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 好奇心可谓人类的一种天赋 秉性,远到江河湖海、日月 星辰乃至宇宙空间,近到人 们社会生活的衣食起居、万 事万物,凡一切奇异有趣之 事无不吸引人类探索的目光 。好奇心推动着人类不断探 寻未知世界,也驱动人类从 蒙昧走向文明,并在跨越不 同文明阶段的过程中,创造 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 类的好奇心是无穷无尽的, 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 类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探索海 洋,也在认识、研究、挑战 和征服海洋的过程中享受着 巨大乐趣,带来无数的利益 和好处。 海洋奥妙无穷,探索其 奥妙,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成为千百年来人类认识自身 和自身之外广阔海洋的永恒 追求。从目前来看,人类对 海洋已有的认知还相当浅薄 ,对其奥妙的探求也只是冰 山一角。比如,海洋的深度 就超出人类的想象。陆地上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 拔约为8848米,而海洋最 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则深达 11000米!这个深沟险壑隐 藏着多少未知的秘密,迄今 人类不得而知。深海的黑暗 中隐藏着无数未知的生物以 及神秘的生态景象,给人类 的深入探索带来巨大挑战。 在这条艰险丛生却趣味盎然 的求索之路上,人类在与海 洋的互动中相互成就、相互 馈赠,谱写了无数海洋文化 的恢弘篇章。 正因为海洋与人类关系 密切,自古以来在人们的观 念中,一直都是向海则兴, 背海则衰。早在2500年前 ,古希腊海洋学家狄米斯托 克利就曾预言:“谁控制了 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过去人们借助海洋“兴渔盐 之利,通舟楫之便”,现在 海洋更是国际竞争的“新高 地”。相信海洋作为人类生 命的根基,对人类的繁衍生 息、繁荣发展都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 观望历史,人类似乎从 未停止对海洋的探索,通过 探索不仅拓展了自己的地理 知识,也开启了全新的贸易 和文化交流。从远古时代起 ,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就 把目光转向远方的大海,幻 想着大海深处的神秘和大海 尽头的奇美。只要有海洋的 地方,人们便会到海水上或 海水下探索,逐渐加深了对 海洋的认识,扩大了对海洋 的开发上利用,从而在海洋 探索史上成就了一个又一个 辉煌壮举。 …… 在中国近代史上,海岸 炮台的产生有其特殊背景。 当时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 和威胁,特别是来自海上的 侵略。为了保卫国家的主权 和领土安全,中国开始大规 模地修建海岸炮台。这些近 代海岸炮台增强了我国的海 防力量,在反侵略战争中曾 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例如,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中,中国的海岸炮 台在抵御外来侵略中都发挥 了重要作用。而在抗日战争 期间,有些海岸炮台也成为 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 。总的来说,海岸炮台是中 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军事设施 ,具有军事防御等多重作用 ,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 多重大事件,见证了历史变 迁,成为中国历史和海洋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矗立于海岸炮台上 的海防大炮,依然肃穆朝向 大海,向人们讲述着曾经发 生在海岸线上的一个个惊心 动魄的战争故事。海岸炮台 的历史,构成了整个中华民 族的海疆御辱史。每一座班 驭古老的炮台,都承载着一 段悲壮凝重的历史;透过炮 身经由战火留下的痕迹,我 们可以想象炮火连天、硝烟 弥漫的战斗场面…… 现在,历史的硝烟已经 散去,守卫炮台将士们 导语 学术性历史文化通俗读物。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海港、灯塔和炮台的历史故事。本书结构严整,内容详实,文字质朴而富于逻辑性,严谨而不刻板,活泼而不轻浮,融航海贸易、海防建设、海洋科技等于一体,从海港、灯塔、炮台三个维度介绍了有关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海洋贸易和海上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书稿深入浅出,图文结合,充满正能量,是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上佳读本。可以申报主题出版重点选题。 后记 大海,广表无垠,五彩 斑斓。水天相接竞耀日月星 辰,碧海银浪曼舞沙鸥渔舟 ,丝线般的海岸绣出风光旖 施、人间清欢。如一面巨鉴 ,大海映照着我们伟大祖国 悠久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抚今追昔,沿着美 丽的中国海岸风景线,从历 史奔涌而来的浪花中捡拾海 港、灯塔和炮台的故事,仿 佛心怀梦想的拾贝者,用一 个个文字将珠贝般的故事串 成海洋的记忆,呈现给喜欢 故事的读者。书稿付梓之际 ,回观组织写作的过程,欣 慰和感动中满怀感恩。 首先,感谢山东齐鲁书 社的信任和肯定,为本书与 读者相见搭建了桥梁。特别 要感谢该社原总编辑傅光中 先生,他耕耘的中国故事园 地深深吸引我,才最终成就 了这部作品。虽然不可预知 的原因使原出版计划不能达 成,但也因此从他千辛万苦 的努力中,见证了中国出版 人对事业的执着和理想的追 求,以及对作者劳动的尊重 。在往来商议出版事宜的过 程中,深切感受到他对出版 工作的严谨负责,对其敬业 精神至为钦佩,引为榜样。 其次,感谢福建江夏学 院的大力支持,感谢其下属 设计与创意学院的潘旭君书 记在本书写作组织中所给予 的热情帮助。感谢该学院的 郑美平、周艳菊、胡小梅老 师,感谢他们于炎炎暑热中 认真研讨和倾力写作。感谢 李斌娥、孔菊玲、王晓娟三 位老师为本书写作搜集整理 资料,李斌娥和王晓娟两位 老师还分别参与海港和炮台 部分章节的写作。感谢林莹 老师奉献宝贵时间对部分文 稿的校改。在此需要说明的 是,围绕本人的总体设计和 框架安排,在具体写作中, 各位老师分工协作,郑美平 老师主要负责执笔海港篇, 周艳菊老师主要负责执笔灯 塔篇,胡小梅老师主要负责 执笔炮台篇。再次,感谢中 央宣传部老领导、著名摄影 家王朝彬先生,资深媒体人 、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 心学术总监梁二平教授。他 们二位慷慨提供的有关现场 照片或宝贵图片,为书稿的 内容锦上添花、增色良多, 帮助本书最大程度上实现了 图文互动、雅俗共赏的预期 效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 参考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 引用了部分相关图片。但因 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未能 一一联系作者并标注出处, 特此说明并请海涵。对于相 关图文作者,在此致以衷心 感谢和崇高敬意。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 恩。”受限于本人专业知识 和写作水平,虽经数度全篇 审阅,几易其稿,但书中仍 难免错误疏漏之处,恳请读 者诸君批评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海陆之间,屏齿相依抑 或屏亡齿寒,既视乎经济形 态、航运技术、军事实力、 政治策略而推移亦因时、因 地、因人、因势而变迁。然 则在32000公里的大陆及海 岛海岸线上,那些串珠一股 的港口、灯塔、炮台、见证 着中华民族的生息,谱写着 黄色文明的旋律,记录着中 国人的探素精神中国海岸凤 景线》,既是作者声情并茂 的“陆”国图志,也是笔者眼 里的海岸传奇 ——胡阿祥,南京大学历 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 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 中国地名大会”特邀真宾 中华民族是最早认识和 利用海洋的民族之す。从远 古时代起,就在江河湖海向 穿行探东且有文献记载。著 名的海」丝绸之路,构成丁 联纬亚非欧儿大文明的贸易 和交流通道。本书从海洋更 的角度,系统勾勒了中国沿 海港口、灯塔和炮台的历更 。全书图文结合、深人浅出 ,资料干富条理清晰,是。 本内容丰赡而又通俗易懂的 海洋历史文化普及谈物,值 得推荐。 ——王日根厦门大学历史 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国务 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海港是陆地与海洋的交 会点,一个个海港申联成海 上丝绸之路,遍布于中国海 岸线的灯塔是具有鲜明个性 和丰富内涵的人文景点;向 海而立的老炮台,则串联起 近代中国抵御外辱的历史, 成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 神象征。本书完美星现了三 者独特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湖 ,相信读者可从中获得许多 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梁二平海洋文化学者 ,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 心学术总监 精彩页 渤海沿岸港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秦皇岛港 秦皇岛港,位于渤海西北部、河北滨海平原的东北侧,扼东北、华北之咽喉,拥有“天下第一关”,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不冻港。这里海岸曲折、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泥沙淤积很少,万吨货轮可自由出入,历史上先后被称为碣石港(隋唐之前)、平州港(隋唐)、马头庄港(明清)等。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口岸,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和综合性国际贸易港口,以输出煤炭、石油为主,为水路、铁路联运港口。 秦皇岛港的历史变迁 据《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芒“东狩于海,获大鱼”,此处的“海”,应是渤海。既然能够“狩”于海上,说明当时已经能造船并且开始了海上航行。秦皇岛港,古代称“碣石港”,在中国港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我国的一些重要古籍,如《尚书》《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其中都有关于碣石港的记载。 我国古代对于碣石港所在的位置观点不一,大体可以归纳为“专指”“泛指”两种说法。专指说主要有北戴河金山嘴说、秦皇岛南山说和黑山头止锚湾说。认为碣石港在北戴河金山嘴的研究者认定,燕昭王的碣石宫就修建在这里,他的人海求仙船队也是从这里出发的。认为碣石港在秦皇岛南山的学者,根据明成化十三年(1477)在这里所立“秦皇求仙人海处”的石碑,认定这里是秦始皇当年派遣方士人海求仙的始发地。泛指说者则认为,秦皇岛沿海一带地形狭长,海岸多低山岬角,有不少天然优良港湾,如北戴河金山嘴、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及止锚湾等,这些港湾都是舟楫停泊的理想场所,而碣石港应是附近沿海一带舟船停泊处的统称。 殷商时期,碣石港是孤竹(商代的一个方国,位于秦皇岛地区)向商王朝输送贡物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商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进行征讨、贸易和运输贡物的口岸舟楫进出频繁,贡使往来不绝。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后,开始重视海上交通,以获一带渔盐业发达,也是周朝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主要取鱼盐之利。碣石沿海通道,因而倍受重视。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是渤海北部的一个小国,经常遭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齐国是当时的东方大国,航运发达,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军。齐桓公为了称霸,以“尊王攘夷”为口号,联合各诸侯国讨伐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在讨伐山戎的过程中,齐国水军沿着渤海北上,从碣石附近登陆。燕国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也大力发展水军,碣石港遂成为燕国最重要的水军基地。碣石港是燕国都城通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朝鲜的重要通道。当时已经有从碣石港出发,沿渤海海岸绕行至山东半岛再到东南沿海的航线,以及绕至辽东半岛再到朝鲜、日本的航线,甚至出现了从碣石港到转附港(今烟台港)的横渡渤海的直达航线。这大大减少了海上航行时间,加强了地区之间的交流。 秦皇岛地区自古以来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加上位于重要的战略要地,吸引了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访。据统计,到过秦皇岛的历代帝王有10余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先后五次巡游天下,其中第四次巡游(公元前215年)就到了碾石。秦始皇这次的北巡路线,大致是由咸阳出发向北沿上郡(今陕西榆林县南)过九原(今包头),经云中(今呼和浩特)、雁门(今右玉)、上谷(今怀来)、渔阳(今密云附近)、右北平(今天津市蓟州区)到达碣石的驰道干线。秦始皇到碣石后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登碣石山观海,刻碣石门辞,以宜扬他一统四海的功德;二是寻找入海求仙的方士。秦始皇曾派徐福人入海求仙,但没有结果;后又在燕地“考入海方士”。燕地和齐地一样拥有许多懂得航海术的方士,韩终、卢生、侯生便是从碣石港出发前往海外求仙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在李斯陪同下也来到了碣石,临海远望,刻石纪念,之后便从碣石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沿海岸南下,直到会稽方离舟登岸,在中国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武帝也曾于元封元年(前110)北巡碣石。他是从山东半岛乘大型楼船穿越渤海直达碣石的,这说明西汉时期的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已大为提高,而此时碣石港也已经具备了停泊大型船队的能力。 P5-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