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精神生活基本规律和要求,结合实证调研和数据分析,系统客观分析了新时代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面临的典型问题及原因,并从政治保障、制度支持、文化滋养、价值牵引、主体协同等方面探寻应对之策,为加强新时代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的价值引导提供实践参考。 作者简介 蔡小菊,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2020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入选2020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厅级各类项目5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理论探索》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省级、厅级各类奖项6项。多次受邀参加广西卫视等主流媒体的理论解读与普及活动。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研究的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四、研究价值和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价值引导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借鉴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求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阶级培养与教育引导理论 三、西方学者关于精神生活需求价值引导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价值引导的现实必要性 一、青年农民工现代性获得的需要 二、青年农民工美好生活满足的需要 三、青年农民工道德生活重建的需要 四、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 五、城市社会秩序维护和文化治理的需要 第三章 新时代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的主体内容 一、信息和知识需求 二、主观认知和判断需求 三、情感生活需求 四、审美需求 五、休闲娱乐需求 六、品质和意义生活需求 七、政治归属感需求 八、社会信任需求 九、社会承认需求 十、公平正义需求 第四章 新时代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现状调研及主要问题 一、关于调查对象及相关调研情况说明 二、当前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的现状 第五章 新时代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主要问题的多维成因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资本逻辑的负效应影响 二、城乡二元结构负效应的存续 三、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 四、社会保障与利益表达制度的缺失 五、不良社会文化思潮对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的侵蚀 六、网络文化乱象对青年农民工精神追求的弱化 七、社会负面问题对青年农民工价值判断的掣肘和干扰 第六章 加强新时代青年农民工精神生活需求价值引导的有效对策 一、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的作用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 三、发挥社会文化的协同引导作用 四、加强青年农民工主体性的自主建构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