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分享教育是什么?很难用一句两句话来下定义。本书以意象表达的方式把分享比作树、比作旅行、比作水、风、光、歌,旨在表达在分享教育内涵的建构、以分享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的展开、环境的营造、教师的成长、集团的发展等方面,作为深爱教育的一位实践者、思考者的不断追问、反思、实践与提升。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学校生活变革的小学生分享品行养成研究》(课题编号:DHA120246)的主要研究成果。 目录 前言 我与分享教育 章 分享如树 ――我理解的分享教育 引子 校园里有棵“银杏树” 初识银杏――一次岗位变动 远观银杏――一次意外住院 敬仰银杏――一份发展规划 节 为什么是分享教育 一堂课引发的思考 一群老师给我的启迪 一天总值日的体悟 第二节 分享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本书的启迪 一场论证会的价值 一次“探航”的经历 第三节 师生眼中的“分享” 从“精勤”到“分享” 正是分享好时光 师生说“分享” 第四节 我理解的分享教育 分享教育的逻辑意义 分享教育的价值取向 分享教育的文化内涵 分享教育的研究框架 分享教育的哲学表达 第二章 分享如旅 ――给孩子们100种经历 引子 校园里有这样的“一天生活” 学校生活“变一变” 主题学习“玩一玩” 课程整合“做一做” 学生评价“改一改” 节 给孩子们一段温暖的记忆 为什么是“100种经历” “100种经历”的研究过程 “100种经历”的研究成效 第二节 让孩子们去触摸历史 从神话的窗口看世界 在银杏树下 打开民间艺术世界 第三节 在了解社会中成长 我上学啦 我要做个好孩子 走进老常州 第四节 走,亲近自然去 拥抱春天 发现秋天的足迹 第三章 分享如水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引子 我喜欢这幕剧 “我是学习的主人” 你是分享的“源”吗 节 “分享”渗进每个课堂 我们追求的分享课堂 从教学行为到学习行为 第二节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有效分享的课堂在这里 站得高,蹲得下,点得准 走进想象的世界 第三节 “课堂”不只在教室 去“国防园”啦 小学生走进“高职校” 我们的“田野课堂” 第四章 分享如风 ――时时处处有分享 引子 校园里有了分享展厅 给孩子们多一点展示空间 孩子们开办个展啦 让展厅成为孩子们分享的平台 节 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 分享园――孩子才华展示的天地 分享长廊――学校智慧分享的平台 拍墙课程――我的学校我做主 民俗街区――弥漫“家乡的味道” 第二节 让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 阳光驿站:我来说说心里话 生命教育:让空间充满体验 书香长廊:“诚信”静静弥漫 第五章 分享如光 ――令人骄傲的教师团队 引子校园里的“三连冠”光环 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专题式的校本教研 节 让团队散发分享之光 我们这样进行分享――实小有个分享论坛 我们这样开展研究――工作室里分享智慧 我们这样进行评比――分享团队是个家 第二节 重新定义“优秀” 青年教师的定位――做最好的自己 中年教师的追求――让优秀成为习惯 老年教师的境界――都是为了孩子 第六章 分享如歌 ――我谈教育集团发展 引子“这里的土壤有营养” 化被动为主动 来一次“恳谈会” 节 集团化办学是一种分享 走一条一体化办学之路 建立新的管理机制 第二节 “学会分享”是一种双赢 集团“母体”的分享价值 集团校区的分享意义 第三节 集团办学因分享而走得更远 “同”中追求“异” 走一条“文化引领”的集团办学之路 后记意蕴恒久远,分享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