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法窗夕语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邢体兴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法窗夕语》是一部个人作品集,共有“大河长歌”“又见炊烟”“闲侃杂聊”“法窗夕语”四个小辑,收录的文章以散文、随笔和杂文为主。“大河长歌”描摹了人们在大河之畔的生活和场景,如抡瓦、装窑、推水车等;“又见炊烟”主要记述了作者与朋友和亲人的故事,把朋友和亲人们的形象留在了一篇篇作品中;“闲侃杂聊”以杂文为主,作者保持着对社会的关注,善于观察社会的发展变化,其笔下的作品对社会文化、现代人的心理现象等方面皆有涉及。 作者简介 邢体兴,河南原阳人,毕业于中南大学法律专业。现任河南未来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未来文学社社长。有诗歌、杂文散见于国家级、省级报刊;主编出版《青春记忆》,参与主编《未来》季刊二十五期,出版诗歌集《法间余墨》。 目录 辑一 大河长歌 悬河之侧,我明黄的肤色 大河长歌 河到三门峡 一朵花儿的新闻 行走在开封的街 凤湖随想 河工轶事 又闻槐花香 遭匪 经历窑场 夏日坯场 抡瓦老师 老井记忆 菜园 凭吊古井 老屋灶台 又近年关 喜庆中的悲伤 城里的玩意儿 闲话灯盏 一年又一年 偷嘴儿记 黄河酒风 敝处酒香 记吃不记打 老李其人 高大夫 乡居梦 辑二 又见炊烟 布鞋 弄璋之喜 臭臭儿 又见炊烟 向阳而生 我的大哥大嫂 二哥,是根芽菜 说什么孝道 红妞 娘娘 姑娘三十 心系军旅 安居 享受幸福 人到中年 一语三叹 渴望流浪 阿邓 小石头 笨人王老大 主任老赵 人生,没有归路 怀念崇书 又是瓜果飘香季 辑三 闲侃杂聊 莫若行善 杂说失空斩 戏说立品 崔健如昨 戏说姓名 杂话人品 亚洲蹲 杏林世家 醉卧三亚弯 辑四 法窗夕语 律师溯源 走向未来——在河南未来律师事务所建所25周年及乔迁新址会议上的 欢迎词 厚德尚法不忘初心——在庆祝河南未来律师事务所成立二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辩护在苏州 血腥传销 致敬退役军人 良知说 什么样的律师 风雨兼程 赶考人生 序言 如歌的行板 郭曰方 家乡和故乡没有区别。 如同流经家门口的黄河水, 分不清哪些含沙、哪些含泥 。正是那泥沙俱下、滔滔奔 流的黄河,哺育了我的童年 。我走出故乡已经60余载, 只要想想想起黄河水,我就 觉得格外亲切! 我与体兴原来并不熟悉 。只知道他是律师,在河南 未来律师事务所工作;从事 律师工作前,他在供销合作 社工作,也曾在我的家乡陡 门乡和郭庄乡任供销社主任 。 前一段时间,我被家乡 文联聘请为原阳县朗诵演讲 家协会的名誉主席。体兴是 该协会的副主席、秘书长, 我俩以文相会,结下文缘。 欣闻体兴的散文集《法 窗夕语》出版在即。他嘱我 作序,我囿于年事已高,视 力欠佳而感到压力不小。虽 然我看文字已很吃力,但因 本书是家乡文友所作,细细 品赏这些流淌着家乡风情的 文字,聊慰乡情,何尝不是 一件快事!从他的作品里, 能感觉到浓浓的乡情。 乡土烙印,深有同感。 离家愈久,思乡愈切。我们 看惯了“诗仙”仗剑八万里的 豪迈,却难悟“诗圣”颠沛流 离的沧桑。二十世纪六七十 年代,我的家乡有我熟悉亲 切的白云蓝天,有夏夜沁人 心脾的槐花香、蜂蜜甜,有 除夕夜的烟花漫天,还有元 宵节的锣鼓旱船。每一个人 、每一个节日,甚至每一个 记忆都值得珍惜。体兴淳朴 的语言,一次次勾起我对家 乡的怀念。 敝处即我处,酒乡是家 乡。家乡的人们虽不富裕却 淳朴善良,安贫乐道,宽厚 待人。从字里行间,我看到 了呈祥、曰谦、幸福这些熟 悉的名字。这些真实的名字 ,蕴含了长辈的美好祝福。 那杯酒、那些人、那些事儿 我都经历过。可能就是这浑 黄的河水,孕育出淳朴的家 教民风。 人间烟火情,温暖世间 爱。在辽阔的黄河滩,我的 记忆在纠缠。村庄、茅舍、 芦苇、炊烟……体兴的这些 文字,如邻家的饭菜香气。 熟悉而又浓烈。宋之问有“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之叹。杜甫有“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之感。对于 离乡的人来说,这种感觉, 毋说是提起,就是后半夜的 月光也能触发泪点。游子, 其实就是在漂泊。 闲侃见人性,杂聊窥人 生。我生于河南,工作在北 京。故乡的梆子戏和京腔雅 韵的皮黄都耳熟能详。豫剧 如黄钟大吕,京剧似流水舒 缓明亮。体兴的杂聊,亦正 亦邪,似捧又贬。随手闲侃 ,颇见正气。抛却文字的修 养,但就嬉笑怒骂间,足见 人品之端方。 体兴是职业法律人,谈 法律是他的专长。他的作品 是在品良知、话正义,这当 然与法律相关,所以说他没 跑题。我挺愿意看他信手拈 来的文字。毕竟他在电视台 做了十年的普法栏目,我也 感佩他为家乡普法做出的贡 献。 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 ,近百篇佳文,可谓洋洋大 观。拜读之余,我不禁纳闷 儿,体兴是律师,整天进行 理性思考,哪来的时间和精 力练习文学创作?再读他的 文字便懂了,他写的每一篇 文章,都是真实的存在。 散文题材广泛,可以抒 情、叙事,可以说时事、话 历史,可以夹叙夹议,更可 以纵论古今。体兴把真实生 活当作素材,每日记录练习 。从不同的角度叙事抒情, 其实,就说了一件事,那就 是家乡。 看惯了语言华丽、辞藻 堆砌的文字。我更喜欢体兴 这种带着乡土气息的方言俚 语,这才接地气,这种文风 我很喜欢。 希望体兴能写出更多、 更好的作品来。是为序。 导语 家乡的人们虽不富裕却淳朴善良,安贫乐道,宽厚待人。 在《法窗夕语》四个风格迥异的部分有华丽诗化的语言,有平实朴素的语言,更富有思辨的语言。 《大河长歌》《观炊烟》《闲侃杂聊》三部分则以平实为基调,生动、真切、传神地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经历。 书评(媒体评论) 乡土烙印,深有同感。 离家愈久,思乡愈切。我们 看惯了“诗仙”仗剑八万里的 豪迈,却难悟“诗圣”颠沛流 离的沧桑。二十世纪六七十 年代,我的家乡有我熟悉亲 切的白云蓝天,有夏夜沁人 心脾的槐花香、蜂蜜甜,有 除夕夜的烟花漫天,还有元 宵节的锣鼓旱船。每一个人 、每一个节日,甚至每一个 记忆都值得珍惜。体兴淳朴 的语言,一次次勾起我对家 乡的怀念。 敝处即我处,酒乡是家 乡。家乡的人们虽不富裕却 淳朴善良,安贫乐道,宽厚 待人。从字里行间,我看到 了呈祥、日谦、幸福这些熟 悉的名字。这些真实的名字 ,蕴含了长辈的美好祝福。 那杯酒、那些人、那些事儿 我都经历过。可能就是这浑 黄的河水,孕育出淳朴的家 教民风。 ——郭日方(中国科学院 文学艺术联合会名誉主席) 精彩页 大河长歌 在中国的版图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划为南方与北方。南方繁华秀丽,以温婉示人;北方沉稳浑厚,以壮阔著称。自古以来,人们又把北方的黄河流域称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不无道理。 河南多古都.在全国八大古都中占半壁江山;洛阳、开封、安阳、郑州都是位于河南的重要古城。行走河南,你哪一脚没注意,拿不准就会踩到古迹。 大凡古人建都的地方,多与河流有关;洛阳有洛水、开封有汴水、安阳有洹水、郑州则临黄河。帝王们的身后事,也极愿托付河南,所谓“生在苏杭,死藏北邙”。 远古,大禹在洛阳洛宁县境内的洛河中,得到神龟背驮的“洛书”。依此劈三门(神门、人门、鬼门),疏龙门,才有了诗仙李白:“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的扼腕。三门开,洛水、黄河汇流人海。禹治水成功,受禅建夏朝,定都洛阳,遂划天下为九州,日: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即古九州名)。 商建都于郑州(亳),迁于安阳(殷)。而武王在洛阳孟津会盟后,举兵讨伐,灭了商。 周武王灭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把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称宗周)。鼎到洛阳则岿然不动,无奈将九鼎安放洛阳。武王去世前,召公到洛阳选址营建成周(洛阳)。周武王去世,成王立,周公摄政的第五年,开始动工建设洛阳。周成王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建成了洛阳,在太庙定鼎,表示周朝已完成灭商大业。 洛阳的建成,开了两京制的先河。以陕州立柱为界,召公治理陕州以西,周公治理陕州以东,称为“分陕而治”,成就了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个盛世“成康盛世”,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 秦武王四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然后直人洛阳,以窥周室。其时,周朝王室式微,周赧王遣使郊迎,秦武王围九鼎观览.赞叹不已。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守鼎的官吏说:“此周武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秦武王两臂举鼎,不得行走。‘‘鼎坠于地,人气绝而亡”。 到了东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家养的一个恶奴在洛阳西市杀人。犯事后,躲进公主府,妄图逃脱法律的制裁。洛阳令董宣,在公主游行途中揪出恶奴,当场正法。被称为“强项令”,是为传统曲剧之《洛阳令》,并广为流传起一句“箫鼓不鸣董少平”的民谣。 隋设洛阳为东都,开始于隋炀帝即位后的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他命令宇文恺大规模于洛阳营建新的首都,开始了洛阳作为隋唐两代东都的历史。 历史,总是不忍仔细咂摸的。隋文帝总是被人记住他的文韬武略,却不知道隋文帝因为建都长安,两次充当逃荒到洛阳的“难民首领”。唐太宗、唐玄宗作为开国的帝王,依旧走上了隋文帝的老路子。这不仅有经济问题,还有文化问题。 在唐代朝堂之上,你要说长安方言,那就是被嘲笑的对象。唐代李涪在《刊误·切韵》中明确:“中华音切,莫过东都”。 其实,将洛阳设为东都,是因为隋都长安位于关中地区.虽然拥有八百里秦川,但是黄土高原本不宜耕作,南有绵延秦岭,致使关中平原地势偏狭长,收不足以供给帝都。 唐代继承了隋的制度,实行两京制。所以,洛阳在当时的地位。比肩现在的“北、上、广”。 盛唐的大多时间,都城是洛阳。因此,描写洛阳的唐诗多于描写长安的唐诗,也是这一历史事实的反映。盛唐时期,东都洛阳和长安并重,并无主副之分。到了女皇武则天时期,更是把洛阳提到“神都”的位置,长安由陪都被降格为普通城市。《旧唐书》中说得很明确:“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旧唐书》中的这句话很清楚地说明,从隋大业元年开始,洛阳成为隋朝的都城,现在是唐朝的都城。 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时,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一直重视洛阳的地位。后来唐玄宗撤回长安后.没几年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走下坡路。 洛阳盆地虽然不足够大,但是东连江淮,北达涿郡,为运河中心.天下税赋集中于此,隋、唐两代皇帝多次驾临洛阳,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反观西安偏居一隅,产出不足以保障自身,除了偏居一隅带来的军事优势,一无是处。 隋、唐两朝,洛阳毫无疑问是“两京”之一。不说古代,就有铁路史以前,西安人想从陆路往东出行,最快捷最省力的路径依然是走洛阳。 北宋一首《上元词》云:“日暮迎祥对御回,宫花载路锦成堆。天津桥畔鞭声过,宣德楼前扇影开。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这描写的是宋徽宗时期,宋朝都城开封元宵节车水马龙的盛况。皇帝与民同乐,大官小吏前呼后拥,老百姓蜂拥而至,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