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2019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在全国率先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本科生设计课(4年级上学期“城乡规划设计(5)”“城乡规划设计(6)”)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加工提炼而成的。本书内容聚焦了国土空间规划面向的“规则统治”和“目标统治”理念和方法(事实上在学界甚至有人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两个“元理论”),并兼顾了传统城市设计“诗意栖居”营造的方法和工具积极运用。在生态环境、文化遗产、发展转型、扶贫致富等典型性和特殊性来看,规划设计对象——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不仅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样本,也是国家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的一个关键样本。 本书适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城市设计、人文地理学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可提高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深入理解,并提高从公共品、外部性等视角进行理性分析与综合判断的能力。 作者简介 于涛方,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 2003年获得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先后于香港中文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加拿大女王大学等进行访问研究。目前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行政区划促进会行政区划与空间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经济学科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和城乡治理与政策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长期致力于城市规划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多尺度空间规划与设计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录 第1章 序言: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变革的studio设计 1.1 组织设计 1.2 内容改革 1.3 设计地点选题 第2章 目标统治与规则统治作为城市规划的两个元理论 2.1 哈耶克“目标统治”和“规则统治”学说的提出 2.2 目标统治和规则统治被视为城市规划的两个并列元理论 2.3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目标统治和规则统治与国土空间规划 2.4 县市国土空间规划角色、任务和方法 2.4.1 县市国土空间规划角色和任务认知 2.4.2 基于“目标统治与规则统治”视角的县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第3章 涞源县国土空间规划专题探索 3.1 底线摸底和划定专题:双评价与全要素分析 3.1.1 单项评价 3.1.2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3.1.3 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 3.1.4 山水林田湖草气全要素生态格局 3.2 畿与陉专题:涞源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 3.2.1 文化遗产时空逻辑:从游牧边地到京畿从属 3.2.2 “山水陉”承载五大文化遗产谱系 3.2.3 涞源文化遗产战略价值认知与机遇 3.2.4 涞源县文化遗产结构及空间组织归纳 3.3 扶贫与致富:涞源县经济与产业 3.3.1 涞源产业发展面临脱贫和致富两个方面 3.3.2 涞源县产业发展现状 3.3.3 涞源产业发展趋势基本判断 3.3.4 县域旅游:高质量产业发展目标导向 3.3.5 从县域旅游到县城高端产业发展 3.4 美丽经济:景观风貌 3.4.1 整体形势之貌之意向 3.4.2 “五城之城”之风及山水城文化艺术骨架 3.4.3 涞源县域风貌与景观单元分区 3.4.4 城区风貌一眺望点和观山视廊 3.4.5 风貌总体判断 3.5 分异与融合:涞源城市化和多元城市主义 3.5.1 涞源人口及城镇化概况 3.5.2 新城市主义一涞源城镇化的多路径识别 3.5.3 空间表现一涞源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与增长 3.5.4 涞源城镇化逻辑归纳与趋势判断 3.5.5 未来的“涞源人”趋势判断 3.6 县域村镇:用途管制及变化 3.6.1 涞源县土地利用变化 3.6.2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村镇 3.6.3 职能结构空间雏形 3.7 世外涞源:首都地区层面分析与涞源定位 3.7.1 区域和上位规划 3.7.2 涞源县城市地位变化的历史脉络 3.7.3 形势判断:生态资源驱动、文化投资引领 3.7.4 战略定位:世外文化重镇·京畿生态绿城 3.7.5 他山之玉:日本轻井泽与涞源 第4章 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4.1 目标与传导 4.1.1 战略目标体系 4.1.2 战略指标体系 4.2 山水有道:减量提质生命共适 4.2.1 “三区三线”及管控 4.2.2 绿色景观休憩体系:大区域画意人居塑造 4.2.3 生态修复:腾退修复保山育水 4.3 文化遗产空间战略 4.3.1 文化特色区和文化精华核心区保护 4.3.2 传承:文化复兴、山水营城 4.4 县域国土空间总体布局 4.4.1 县域土地利用 4.4.2 县域总体空间结构:两轴两带,一主两副,四核多点 4.5 县域设施支撑体系 第5章 中心城区规划 5.1 中心城区土地减量优化:精明增长、集约发展 5.1.1 土地存量利用结构优化 5.1.2 土地总量优化与发展路径 5.2 中心城区功能结构:路径依赖与破坏 5.2.1 路径分析:山·水·城·道·人 5.2.2 三带三圈 5.3 集中建设区规划布局:资源管制与配置优化 5.3.1 4大片区、4大核心 5.3.2 绿地系统:五山环绕、三带五廊 5.3.3 道路交通:预留与疏解机部本上 5.3.4 公共设施:供需均衡、邻里配置 5.3.5 住区和就业空间:面向可达性和舒适性 5.3.6 远景规划布局:继续县城和白石山逻辑 5.4 山水城风貌景观规划设计:画意栖居 5.4.1 整体保护山水城风貌格局 5.4.2 积极创造新的山水城风貌 5.4.3 景观结合生命共同体设计 第6章 精华区城市设计 6.1 山水城“寓景营造”基因挖掘传承:中心城诗情栖居总体设计 6.1.1 西北一峰一寺、东南一峰一堡 6.1.2 城池近郊的4座祭坛构成重要的地理文化标识 6.1.3 “古城一市井一水口园林”:涞源古城的独特性 6.1.4 山水城区域设计基因传承下的总体设计结构 6.2 老城山水城格局传承活化设计 6.2.1 总体目标定位与设计 6.2.2 两条轴线的总体山水城艺术骨架重塑设计 6.2.3 绿地提供和街区有机更新 6.3 东部滨湖新活力枢纽点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