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跟着毛泽东学诗词/毛泽东谈文论史全编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介绍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书,从毛泽东这些诗词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词语注解、诗意赏析、典故运用等方面加以讲解,解析其独有的用典故增强生动性与形象性的诗词创作风格,让人们跟着伟人学习和体会其诗词作品的博大精深与高远淳美。本书还比较注重吸收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集历史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积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目录 总序 序 第一编 贺新郎·别友(1923年) 沁园春·长沙(1925年) 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采桑子·重阳(1929年秋) 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2月)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7月)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春)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十六字令三首(1934-1935年)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29日)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1950年10月)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七律·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 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 七律·冬云(1962年12月26日)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 第二编 五古·挽易昌陶(1915年5月)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4月) 虞美人·枕上(1921年) 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年)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1936年12月)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3年) 五律·张冠道中(1947年) 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9月)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二)(1950年11月)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年秋) 五律·看山(1955年) 七绝·莫干山(1955年) 七绝·五云山(1955年) 七绝·观潮(1957年9月) 七绝·刘蒉(1958年) 七绝·屈原(1961年秋)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诞辰(1961年) 杂言诗·八连颂(1963年8月1日) 七绝·贾谊(1964年) 七律·咏贾谊(1964年) 七律·洪都(1965年) 七律·有所思(1966年6月) 第三编 祭母文(1919年10月8日) 归国谣(1919年) 祭文·祭黄帝陵(1937年3月) 七绝·有感仿陆放翁令《示儿》诗(1958年12月21日) 七律·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1959年12月)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5日) 第四编 儿歌·应舞狮(1902年) 五古·井赞(1906年) 五古·咏指甲花(1906年) 杂言诗·耕田乐(1907年) 七绝·呈父亲(1910年) 七绝·咏蛙(1910年秋) 五言诗·登高泛海(1913年10月) 五言排律·湘江漫游联句(残句)(1914年) 四言诗·题《明耻篇》(1915年5月) 五律·朱张渡(1915年) 杂言诗·游泳启事(1915年夏) 七古·游泳(1916年冬) 杂言诗·意志之锻炼(1917年4月) 七律·游学即景(1917年) 五言诗·云封桥锁(残句)(1917年夏) 七绝·呈刘翰林联句(1917年夏) 杂言诗·河出潼关(1917年至1918年) 五言诗·大沽观海(1919年) 新体诗·颂赵女士的人格(1919年11月18日) 四言诗·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1929年1月) 四言诗·懦夫奋臂(1935年10月) 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1939年) 四言诗(1939年6月1日) 赞“密使一号”(1950年1月上旬) 七绝·改梅白《夜登重庆枇杷山》(1958年) 四言韵语·养生十六字诀(1958年) 七律·答友人(1961年)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年11月17日) 十六字令·八首(1964年) 附 毛泽东相关诗论文字 毛泽东读范仲淹词批语 致胡乔木 毛泽东致陈毅信 参考文献 跋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境界 序言 2023年12月26日,是中 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 志诞辰130周年。经过多年 酝酿策划和组织编撰,我们 于今年正式出版发行《毛泽 东谈文论史全编》(以下简 称《全编》)以示隆重纪念 。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 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 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 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 英雄,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 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 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 代伟人。”同时,毛泽东同 志又是世所公认的伟大的文 学家、史学家、诗人和作家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大精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 辰13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 上,组织编撰出版这一大型 项目图书,为人们缅怀毛泽 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毛 泽东同志的伟人品格、政治 智慧和文化思想,提供了一 套非常重要的文化历史资料 ;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 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 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 煌”的重要精神具有十分宝 贵的启示和积极的意义。 在组织编撰这部大型项 目图书的过程中,我们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 习党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三 个决议精神,特别是十九届 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 对全部书稿的政治观点和思 想内容进行了认真把关,使 其符合三个决议精神,也符 合习近平总书记十年来有关 论述毛泽东同志历史功绩和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重要 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学习党 史国史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编》计27种40册 1500万字。编撰者耗费数 十年心血收集、整理阐析、 赏评,把毛泽东在各个时期 的文章、诗词、书信、讲话 、谈话中引用化用、批注、 圈阅、点评、编选的古今人 物和文史作品,把毛泽东传 记、年谱、回忆录中提及或 引用和评点的古今人物和文 史作品,即使片言只语寸缣 尺楮也收集入册,希望能够 集散为专、分门别类,尽量 避免遗珠之博,力求内容全 面系统、表述科学客观。 这部《全编》有以下几 个特点: 资料齐全。毛泽东同志 一生酷爱读书,可以说是博 览群书、通古贯今。他曾说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 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 不读。他熟读《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等中国历代著 名历史著作,熟读中国历代 优秀的诗词文学作品,且不 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做了 大量批注和圈画,还常常在 自己的文章、诗词、讲话、 谈话中引经据典、巧妙运用 ,真可谓博学约取、学以致 用。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浩如 烟海的珍贵史料。在编著这 部《全编》时,我们想最大 限度地收集、整理、汇编其 所涵盖的各个方面的文献史 料,力争做到文献可靠、史 料精准,可读性、知识性和 趣味性兼具,使其成为研究 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文 化思想的重要资料。 分类精细。毛泽东同志 喜欢中国古代文学,阅读、 圈评了大量各类体式的文学 作品,他的诗词创作尤为脍 炙人口。因此,收录《全编 》中关于毛泽东同志的文史 资料,浩瀚如海,编撰者都 进行了认真严格的划分整理 ,将其分三辑,文学类就有 两辑,所占分量最大。比如 ,编撰者将其细分为评点名 诗、名词、散曲、辞赋、小 说、散文、戏曲的“毛泽东 同志评点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7种19册,以及《跟着毛泽 东学诗词》《毛泽东诗话》 《周世钊论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致周世钊书信手迹》 与毛泽东读唐诗、宋词、元 曲、古文等的“毛泽东与中 国诗词曲赋”8种9册。评述 允当。在这部《全编》中, 编撰者将每篇作品分为毛泽 东评点、人物、事件评述或 毛泽东评点、原文和赏析, 力求评述或赏析允妥、适当 ,即深刻理解毛泽东原文含 义,紧扣毛泽东的评点,不 作过多发挥,文字力求简明 生动。同时,编撰者注重史 料收集整理的文献性,兼顾 知识性和趣味性,这就使得 这部大型项目图书兼具很强 的可读性。 这部《全编》还有一个 最突出的重要特点,那就是 比较集中地梳理和呈现了毛 泽东同志的历史自信和文化 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 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 代以来中国的爱国者和民族 英雄”。这个评价反映在毛 泽东同志学习和运用、继承 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 面,鲜明地体现为他的历史 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我 们认为这部《全编》的编撰 出版,有益于读者更深入体 会党的二十大报告论述的“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 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的重大论断。在这部《 全编》中,有关毛泽东圈阅 、评点历史人物和文史作品 的材料,就很具体地体现了 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伟大开拓者”,是如何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去激活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又是如何通过继承 、运用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 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