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非洲三万里(2024全新修订版全彩印刷)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毕淑敏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毕淑敏在游遍非洲大地,亲身体验非洲的风土人情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尽数倾泻于笔端。她随着蒸汽火车缓慢优雅的步调,穿越曼德拉被囚禁的监狱、草原上与狮共舞的游猎、黑奴拍卖市场的遗迹、中国援助却日渐凋敝的坦赞铁路。毕淑敏亲身体验了全球最大的贫民窟索韦托的生活,也走进非洲中产阶级家庭与女主人共进晚餐;亲口品尝了埃塞俄比亚咖啡的醇香,也逐渐习惯特色食物的奇妙口味。她将非洲的人文历史娓娓道来,以自己的眼睛为准则,写出了一个独特的非洲。 作者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知名心理咨询师,她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知名心理咨询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 她是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女作家,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杂志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中国台湾第十七届“中国时报”文学奖,中国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她是与世界温暖相拥的人,走过七十多个国家,探寻野性的非洲,思索中南美洲的文明,登临世界的尽头——北极点。 目录 1 露西说,欢迎你回家 2 索韦托买不到那张明信片 3 空棺 4 原始人洞穴的天光 5 被麒麟的紫色舌头舔过 6 那一刻,我变作黑人 7 罗本岛B区5号的修行者 8 哦,还是叫风暴角吧 9 黑人女老板和手机 10 小海豹的眼神 11 持枪的巡守员唯一知道的事儿 12 格拉萨·马谢尔的美丽 13 在中产阶级家里做客 14 我认这些机车为我的兄弟 15 我将把你的话转告天堂 16 你可在金伯利的矿壁抠出钻石 17 荒原上的古镇 18 这是我的第113个国家 19 指状阿当松和老相识钉子树 20 七车连撞列车晚点40多个小时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 22 在南十字星座辉映下 23 黑奴在这里拍卖 24 青尼罗河瀑布 25 不可思议的岩石教堂11座 26 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家族墓地 27 送给世界的礼物——埃塞咖啡 28 阿拉巴斯——渔夫之宝 后记 序言 关于非洲,你了解得可 多?恕我问你几个小问题。 你可知道非洲的全名? 当我如此发问时,听到 的朋友先是一愣,然后漫不 经心地回答——非洲不是就 叫非洲吗?难道还有其他名 字? 我说,亚洲的全名叫亚 细亚,欧洲的全名叫欧罗巴 。南美洲叫南亚美利加洲, 北美洲叫北亚美利加洲。以 此类推,非洲也应该有全名 的。 朋友怔了一下,缓过神 后说,那不一定。凡事皆有 例外。比如南极洲,肯定没 有另外的名称。你就别卖关 子了,直接说吧。 看我固执决绝的样子, 该人假装认真思忖后说,非 洲的全名,莫不是“非常之 洲”? 非洲的确可以称得上是 非常之洲,但它的名字不是 来自这个说法。我纠正道。 那就真是不晓得了。请 告诉我吧。朋友妥协。 美国华盛顿的约翰·霍普 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 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发展项目 的总监布罗蒂格姆教授,说 过这样一段不中听的话:“ 根据我的观察,在中国,关 于非洲的认识极为肤浅。鲜 有中国大学教授开设与非洲 相关的课程,对非洲文化、 历史和政治经济的理解也很 少,因此在这个方面有着巨 大的欠缺。如果你想向外走 ,但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又很 少,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在中国,这种文化 敏感性和对投资国家的政治 经济的了解亟须加强。” 非洲的全名叫“阿非利加 洲”。意思是:阳光灼热的 地方。我说。 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 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古时有位 名叫阿非利加的酋长,于公 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 那里建立了一座城池,就用 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壮丽 的城池。由于这座城市叫阿 非利加,后来人们便把这座 城市周围的大片地方,也叫 作了阿非利加。 第二种说法:“阿非利加 ”是一位女神的名字。。公 元前l世纪,居住在北非的 柏柏尔人,在一座庙里发现 了一位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 塑像,她名叫阿非利加。柏 柏尔人于是拜认了这位女神 做自己的守护神,然后以女 神的名字“阿非利加”命名了 这块广袤荒凉的大陆。 第三种说法:阿非利加 是迦太基人常见的名字,通 常认为它和腓尼基语的“尘 土”相近。于是,有人认为 ,这片沉寂的大陆很可能是 由迦太基人命名的。 第四种说法:阿非利加 来源于柏柏尔人的词汇,意 为“洞穴”。原意是指在这一 广大地区,生活着穴居人。 第五种……暂且打住。关 于非洲命名的由来还有许多 种说法,时间有限,恕我只 拣几种常见的源头说罗列在 此。 关于名称的起源,也许 并非最重要的事情。就像人 总要有个名字,不过是个符 号。好在关于非洲后来的发 展进程,各家的说法不再继 续纷乱——古罗马人通过三 次布匿战争,打败了迦太基 人,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 这省也太大了!)。之后罗 马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张,阿 非利加的名字随着罗马人的 铁骑,疯狂地延展并传播。 它从最初只限于特指非洲大 陆的北部地区,扩大到从直 布罗陀海峡至埃及的整个东 北部辽阔区域。于是,人们 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和本 地人统统叫阿非利干,即阿 非利加人。再以后,这个词 继续野火般地蔓延不止,直 到今天泛指整个非洲大陆。 让我始终心生疑惑的是 ——阿非利加,按照中国人 的习惯,应该称它为阿洲, 不该取第二个字音命名啊。 就像我们不能把亚细亚说成 是细洲,不能把欧罗巴称为 罗洲。 先说说非洲的面积吧。 从小学地理,讲到每个省份 或地区,首先就是记住面积 。这很单调且需要死背,那 时完全不明了面积的重要性 ,觉得就是一个枯燥的数字 。随着沧桑感的增加,才明 白这个指标的重要性。找男 朋友一定要问问身高,所以 对于某个地域的了解,不知 道面积,历史就无从谈起, 所有的了解都是镜花水月。 在地球上来来回回走了 几趟,才发现面积这个东西 实在是要命的。一个国家如 果没有了面积,那就是亡国 。就像我们每个人挥之不去 的集体无意识和祖先占据的 面积,也密切相关。泱泱大 国自有妄自尊大、满不在乎 的意识沉淀在胸,弹丸小国 、立锥之地的子民,多见谨 小慎微、见风使舵的秉性遗 传。所以,无论你因为幼年 的考试而对面积等数字多么 深恶痛绝,也请心平气和地 记住非洲的面积。 非洲大陆包括岛屿,约 为3020万平方千米,相当 于三个多一点儿的中国面积 。南北长约8000千米,东 西长约7403千米。约占世 界陆地总面积的20.2%。在 这块土地上,分布着54个国 家和5个地区。 在去非洲之前,我对非 洲的了解很有限。不了解并 不等于没有先人为主的印象 ,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包 括我在内的某些人的刻板成 见才越发冥顽不化。 偏见这个东西的真正意 思——你好奇和感兴趣,但 所知甚少。 早先我一想到非洲,脑 海中涌出的画面大致有这么 几幅。 黑如漆墨的当地人、荒 芜的草原、无尽的沙漠,还 有惊慌蹦跑的羚羊和懒散伟 岸的雄狮……哦,说不定你 也是这样想的。我们都是《 动物世界》的拥趸。 骨瘦如柴的百姓、铁 导语 作家毕淑敏旅行散文代表作,对非洲风土人情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以悲悯的人文情怀注视这片古老的土地,观照生命的真谛。 在人类初诞之地,直面贫困和抗争,狮子和荒野,原始和现代,痛苦和幸福。 14天,5个国家,5530公里路途,每两年发车一次。“非洲之傲”,世界上无比奢华的商用蒸汽机车之一,服务于全球的财阀豪门、商业精英、政界领袖,以盛装之姿,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缓缓前行。这是一次史诗般的旅程。 窗内,是维多利亚式的精致优雅;窗外,是旷野、生命、饥馑、真实。一道车窗,隔开贫穷与奢侈,愚昧与文明。 2024全新修订版,全彩印刷,封面及排版全面升级,阅读更加舒适。140余张图片重现非洲的自然风物、人文历史,内附超大拉页。 后记 坐着“非洲之傲”绿皮火 车,在非洲原野上驰骋。左 看风起云涌,山高水低;右 看植物枯荣、城市兴衰。须 臾之间,一切都在变化中。 时有动物出没,绿叶长 百花开。世间百态,鳞次栉 比。 我常常几个小时凝然不 动地望着窗外。 芦淼外出回来,问我, 可要为你栽下一株菩提? 旅游对于我,有明显的 教育意义。它使我在奔袭中 安静,在纷乱中镇定,使我 增加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景仰 。 写一段观花之感。 马蹄莲是我在寻常的桃 花杏花玫瑰花之外,认识的 第一款不同凡响的花。说它 不同凡响,是因为那个年代 、那个时刻。它当时被周恩 来总理抱在胸前,寒风中盛 开。拍摄于周恩来出席苏共 “二十二大”,中途愤而退场 回到北京时,毛泽东、刘少 奇、朱德同去机场接他的瞬 间。照片上除了四位叱咤风 云的伟人,就是这束洁白的 花朵夺人眼球。这花的身份 ,自是矜贵神圣的。 我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 字,问周围的人,大家都不 知道。多年后,我认识的一 位开花店的朋友告诉我,那 是马蹄莲。 我说,那花好像一朵只 有一瓣,是一匹白马的独蹄 。 朋友不理我的插科打诨 ,问,你可知马蹄莲的花语 ? 我说,周总理从充满火 药味的战场上归来,领袖们 抱着马蹄莲去接他,这花的 花语大约是战斗与胜利。 朋友笑得弯了腰,说, 马蹄莲的花语是——“忠贞 不渝,永结同心”。在西方 婚礼上,常常被新娘捧在手 中。 我惊诧地说,依当时的 形势,这花语似乎阴差阳错 了,最起码是八竿子打不着 。 朋友说,那时是1961年 的11月,已是北京的深秋。 一般的花都凋零了,只有马 蹄莲还坚持开放,所以人们 就采下它当作迎宾花,并无 其他深意。后来人们传说领 袖特别喜爱马蹄莲,其实没 有根据。 我说,百花肃杀之时, 马蹄莲依然开放,它挺皮实 啊。 朋友说,也不尽然。马 蹄莲喜欢大肥大水大光,还 酷爱酸性土壤,养好它要施 硫酸亚铁呢。 依我的医学知识,知道 贫血的病人要补硫酸亚铁, 却不晓得看起来洁白如雪的 马蹄莲也好这一口。 很多年后,我坐着火车 ,某一天行进到了某一国, 午睡醒来,无意中往窗外一 瞟,当即被震撼。 无垠的旷野上,怒放着 一丛丛洁白的花朵,浩浩荡 荡。如同天地间原有一只硕 大无朋的银盘,砰然进碎, 无数碎屑落人凡尘,遍地生 根,化作花朵圣洁美丽,傲 然挺立。 这是什么花?我扑到窗 前,凝神细看。 铺天盖地的白花,是数 不清的马蹄莲! 车轮铿锵,快速行进。 我再努力,在每一株马蹄莲 上,也只能分辨一点点细节 。好在窗外的马蹄莲大军前 赴后继扑面而来,这使得我 虽然距离花朵尚有一段距离 (它们从远方一直蔓延到铁 轨边),但无数次重复后, 对马蹄莲的观察逐步加深。 其间火车还有临时停车,我 更能下车仔细端详马蹄莲。 认真说起来,马蹄莲每朵只 是半片花,且这唯一的花瓣 也只是半开。不过马蹄莲花 形虽简,但并不潦草敷衍, 竭力把花瓣的优美弧度打造 得毫无瑕疵,两侧花缘优雅 地延伸到近收尾处,将尖锐 与柔和交融在一起,既显示 锋芒,又毫无攻击性地温和 低垂。瓣面上有润洁的白光 沁射而出,单纯明朗。叶片 翡翠般晶莹地绿着,蜡光灼 灼。 我僵在那里,被马蹄莲 孑然而立的风格震慑。 我原以为马蹄莲是温室 的花朵,还要不断吃治疗贫 血的药。不想在荒凉的非洲 旷野上,它们开放得如火如 荼、恣肆汪洋。我不知火车 外是何时出现这些马蹄莲的 ,只知道从我开始凝视它们 ,火车又开了几个小时。无 穷无尽的马蹄莲无声无息地 怒放着,纷至沓来。花瓣像 凝乳,像蛋白,像蚕茧,像 遍撒的鹰洋……花容灿烂, 银辉普照,兴致勃勃地摇曳 ,毫无遮拦地展现活力。我 一直凝望,直到暮色将马蹄 莲染成黑马的留痕。 它们拢共有多少朵呢? 我做个最保守的估计,有一 百万朵吧。它们已经在此盛 放过千年吧?它们没有等待 过殊荣,也完全不知道附加 的花语,甚至不需要任何理 由。盛放就是它们生命轮回 的必然,盛放就是马蹄莲的 使命和责任。 身为一株会盛放的花, 出生在这寂寞荒野里,并不 曾走人花店,也不曾出席婚 礼,未得伟人擎在手里,甚 至能一睹它们绝世芳容的人 也很少,它们是不是枉为了 马蹄莲的一生? 马蹄莲是有些禅意的花 ,它有一个别名就叫观音莲 。一亿朵马蹄莲吐放着清幽 草木的气息,坚定地给出了 自己的答案——每一朵花, 都有盛放的理由,因为生命 的号角在暗夜时分就已经吹 响。 人一生,心灵会蒙灰。 这并不可怕,但须洗涤。你 要找到灵魂的清泉。大海的 涛花进溅,风雨的吹拂鞭打 ,鸟的欢鸣和鲜花的怒放, 都是藏在清泉中的老师。大 自然有自成体系的优美,等 待你身心与之共振。 人的生平,所占的时间 宽窄是有定数的。耳聪目明 、手脚伶俐的时光,不过几 十载而已。时间如同鲜血, 每一滴都咸且弥足珍贵。 旅游是既不安 精彩页 参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国家博物馆。 一座古朴的建筑,草坪和清泉。只是在这一派田园牧歌式的表面安宁之下,是戒备森严的警戒。随处可见持枪的卫兵,半仰着枪口,枪支保持着随时可以击发的姿态。参观者在这里经受了堪比机场的严格安检。细想起来,在参观非洲的所有博物馆中,这是最不马虎的一次。 是因为反恐吗?我问当地人。 是,也不全是。这里一直很严,因为要保护一个女人。 谁?我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让相当安全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引发如此灵猫般的警觉,并伴以兵临城下的峻厉? 主要是她的年纪太大了。当地人说。 多大呢?我问。 350万岁了。名叫露西。当地人不无骄傲地回答。 走进博物馆,大厅里迎面扑来一具残缺的骨骼化石拼凑起的大幅图片。在这张图片的下面赫然写着——露西说,欢迎你回家。 突然在那一瞬,热泪盈眶。 露西是谁? 通常我们说到家,是指那些和我们血脉相连,肌肤相亲的特定一群人。它不会很大,数目也不会很多。家是鲜血栅栏围拢起的私密小圈子。但是,在这里,在露西瘦弱纤细的臂膀下,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不论男女、不拘种族、不辨肤色,更遑论国家,男女老少都被她揽入怀内。所有的人都是她的亲人,她视普天下的人为一家。 我们从哪里来?所有的人都曾在生命的不同时刻,叩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一般人浅尝辄止,想到自己的爷爷和爷爷的爷爷,也就脑仁疼了。讲究点儿的人家,多半是祖上出现过显赫人物的家族,或是有家谱的,但最久远的也不过以数千年计(据说最早的家谱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再之前,就是天地洪荒的一笔糊涂账了。 可是,人类一定是有祖先的。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他们,但无神论者对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我们本能地怀念祖先。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东北约350千米,有一块古老的盆地,叫阿法。开阔的荒原,植被稀疏,树影零落。起伏的小山丘和沟壑,构成了干燥的地貌。由于雨水的冲刷,每当雨季之后,裸露的土地中会显露出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化石。这有点儿像露天煤矿,便于收集。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工作,考古学家们对那里的地层顺序关系已了然于胸,再加上此地富含火山灰,可以通过同位素测定获得的化石的准确年龄。于是,这个阿法盆地让考古学家们爱不释手,简直成了人类化石的储物箱。 1974年,在阿法盆地,有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发现。考古学家找到了在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 为什么叫露西呢? 那时,紧张的化石采集工作十分辛苦,考古学家们每天都要曝晒在炙热的非洲阳光下,T作十几个小时,等到收工吃晚饭的时候,常常已接近晚上9点。发现这具骨架的那天晚上,发掘队全体成员顾不得劳累,尽情狂欢,载歌载舞。夜晚一直在播放美国流行的披头士乐队的歌曲《天上戴着宝石的露西》,以示庆祝。反复的轰鸣,让这首本是歌颂迷幻剂的歌曲令工作人员脑洞大开,把当天发现的这具骨架呢称为“露西”。 “露西”之所以弥足珍贵,一是在于它的完整。如果把一个人的全部骨架比作l,那么露西包括同一个体40%的骨架。我猜你一定不无遗憾地说:啊,还不到一半!请不要太苛求哦,这已是迄今发现的所有距今1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副了。 二是在于露西的高龄。科学家们用钾一氩法测定,推导出露西生活的年代距今大约350万年。于是,她成了获得最多肯定的最早的人类祖先。所以,广义上说,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曾曾曾曾曾曾……(以25年为一代,此处省略14万个“曾”)祖母。 走进展厅,精致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露西的真身。浅棕色骨骼化石安放在防弹玻璃下,零落而暗淡,恍如一些树枝和细碎石子的散乱组合。我屏住呼吸,蹑手蹑脚悄然上前,生怕惊扰了这位老祖宗。 抵近观察,露西褐白相间的细弱骨骼勉强为人形,若干缺失处,要靠想象去连接。第一个感觉是她的个子好小啊,身量简直像个幼儿。据说经过科学家复原测算,露西的身高大约1.1米,体重约30千克。 从一块完整的髋骨结构上,科学家判断出露西是女性(男女骨盆的形状是不同的)。她的膝关节及各肢骨的特征,表明她已具有类似现代人的两足直立行走步态,同时还保留着适应树居生活的重要解剖特征。也就是说,露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陆地上,偶尔也重操旧业,爬到树上攀缘。遗憾的是,“露西”的头骨前部完全缺失,看不到她的前额骨骼,只保存着后脑勺儿的小块骨片。据此复原出的露西头骨,比一个能放在掌中的小甜瓜大不了多少,脑容量有限。她的智齿(第三臼齿)已完全萌出,并能看出齿面有磨损。人类智齿萌出的年龄大约在28岁左右,如果加上萌出后的年代,说明露西已经不是少女,是成年人了。据推测,她死亡时的年龄在25~30岁之间,脊椎骨有些变形,已开始患上了关节炎。 发现露西的美国科学家约翰森,把这副化石骨架定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南方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