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研究(上下)/纵观上海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张忠民//陆兴龙//朱婷//徐琳//方书生等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以往对近代上海工业或者说对近代中国工业的考察,大致可以分成:从发展的阶段性上考察,如19世纪后半叶的上海工业、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工业等;分行业、分门类考察,如近代上海棉纺织工业、近代上海面粉工业等;依照工业企业不同的产权主体考察,如晚清上海官办工业的研究、近代上海民营工业的研究等;对典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研究,如荣家企业研究、刘鸿生企业研究等。
此书在学界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总体面貌以及相关的重大问题,分条线、分阶段、分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深入研究,推进和加深了对近代上海工业在近代中国工业,以至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此书在史料的挖掘、问题的展开、方法的使用,以及话语的表述等方面,系统、弘敞、细致、认真,在当今海内外的同类学术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其所具的学术价值及社会价值体现在为上海经济史、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认识和解读,而且可以对当今上海以至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有说服力的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方书生,1980年生,安徽枞阳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经济史、经济地理,承担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撰有博士学位论文《近代经济区的形成与运作: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口岸与腹地(1842-1937)》、博士后报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空间的演化与机制(1840-2008)》,参与撰著《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
目录
绪论
上篇 示范、扩张、竞合:近代上海的外商工业
第一章 外商工业的发轫(1843-1894年)
第一节 开埠前后的上海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节 近代上海外商工业的起源(1843-1859年)
第三节 外商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二章 外商工业行业的确立时期(1895-1913年)
第一节 外商工业行业确立的条约及城市投资环境因素
第二节 外商工业行业的确立
第三节 1895年前后日商工业的萌芽
第四节 日商工业的初步发展(1902-1913年)
第三章 外商工业格局之变异(1914-1936年)
第一节 日商纺织工业的迅猛扩张(1914-1925年)
第二节 日商纺织以外工业的扩展(1914-1925年)
第三节 一战影响下的西商工业
第四节 日商纺织工业的持续扩展(1926-1937年)
第五节 日商纺织以外工业的发展(1926-1937年)
第六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十年间西商工业的发展状况
第四章 全面抗战时期上海的外商工业(1937-1945年)
第一节 日商工业的初步扩张(1937年7月-1938年6月)
第二节 战争相持阶段日商工业的急速扩张
第三节 “孤岛”时期的西商工业
第四节 日商工业的下降以及对英美企业的侵占(1940年7月-1942年6月)
第五节 日趋衰落的日商工业企业
第五章 战后上海的外商工业格局(1945-1949年)
第一节 上海敌伪工业企业的接收和处理
第二节 外商工业企业短暂的再度繁荣
第三节 上海外商工业的收缩与转移
第四节 上海解放前夕的外商工业
中篇 仿效、起步、自立:近代上海的本国工业
第六章 在仿效中产生的本国工业(1865-1894年)
第一节 率先起步的官办工业
第二节 民营资本对近代工业的投资及近代民营工业的产生
第七章 求强图存中的本国民营工业(1895-1911年)
第一节 清政府实业政策的转变
第二节 若干初具规模的民营工业行业
第三节 官办工业的行业演化
第八章 崛起与奋争中的本国工业(1912-1936年)
第一节 本国工业崛起的环境因素
第二节 民营工业的崛起和奋争
第三节 国营重化工业的起步与扩张
第四节 抗战全面爆发前上海本国工业在全国的地位
第九章 抗战环境下的本国工业(1937-1945年)
第一节 国民政府工业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上海民营工业内迁壮举以及在后方的发展
第三节 日军占领下的上海工业
第四节 上海国营工业的境遇
第十章 战后上海本国工业的兴衰变化(1945-1949年)
第一节 国营工业的迅速扩张和主导地位的形成
第二节 民营工业的短暂复苏与最终困境
下篇 体系、总量、空间、制度、地位: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的总体分析
第十一章 近代上海工业体系的生成与演化
第一节 近代上海的工业门类
第二节 近代前中期上海的工业体系
第三节 工业体系演化的趋势及含义(1937-1949年)
第十二章 近代上海工业总产值的估算
第一节 近代上海工业总产值再估算的基础与可行性
第二节 基于工业用电量的工业总产值再估算
第三节 估算结果的文献佐证与评论
第十三章 近代上海工业的空间
第一节 近代上海工业的空间分布
第二节 近代上海工业的空间形态
第十四章 近代上海工业的制度演进
第一节 近代上海工业发展中的企业制度演进
第二节 近代上海工业的管理制度变革
第三节 近代上海工业发展中的融资制度演变
第四节 近代上海工业发展中的工人薪资与生活
第十五章 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与工业发展路径
第二节 近代中国工业体系及格局中的上海工业
附录
附录一 西商在上海设厂明细表(1843-1894年)
附录二 西商在上海设厂明细表(1895-1945年)
附录三 1942年上海日商工厂一览表
附录四 1895-1911年上海民营工厂企业统计表
附录五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民营工业部分著名品牌一览表
附录六 抗战时期上海内迁民营工业工厂一览表
附录七 “八一三”期间上海部分民营工厂损失一览表
附录八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上海国营工业企业概况表(1945年9月-1949年5月)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12年5月6日至9日,根
据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
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
长陈奎元的要求,时任中国
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
务副院长王伟光组织学部委
员赴上海考察。其间,学部
委员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等重大理论
和现实问题,对上海的航运
、金融、制造业和文化产业
等进行了深入调研,深深感
受到上海历史文化的深厚积
淀和改革开放率先发展的巨
大活力。
正是在这次考察期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社会科
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战
略合作,致力于改进和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研
究手段。充分发挥当代史研
究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
用,努力为上海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双
方达成了共同开展当代上海
研究的意向。在中国社会科
学院和上海市领导的关心、
支持下,在时任当代中国研
究所党组书记、所长李捷和
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琪、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
潘世伟等的具体推动下,
2012年10月20日,中国社
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与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合作建立的当代中国研究所
国情调研(上海)基地正式
挂牌成立。当代中国研究所
国情调研(上海)基地成立
后,双方本着优势互补的原
则,通过凝聚京沪两地高端
研究人才,积极开展国情调
研、对策研究和经验总结,
用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
有机结合的科研成果,为党
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为
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贡献力量,并推动双方的研
究体制机制创新。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快
速而深刻的变革,需要我们
对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及时
加以分析和总结。上海在中
国的特殊地位使其在中国当
代史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
而独特的意义。因此,研究
当代中国历史不能不研究上
海历史和当代上海。为此,
基地成立后不久,即提出合
作开展“纵观上海”和“当代
上海”两大系列课题研究,
并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理
论处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列
入了规划办的特别委托项目
。此后,项目又继续得到了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
和上海社科院领导的关心与
指导。两大系列共计16个课
题,全方位展示上海的历史
和现当代上海在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生态、都会
、社区、民生、党建等方面
的发展演进。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
年。论及开放的历史,很少
有其他国内城市能与上海相
提并论。自1843年开埠以
来,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
入,上海逐渐从一个小渔村
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国际化
大都会,在经济、金融等方
面独领风骚,也吸引了各派
政治力量的竞相角逐。在晚
清以来的各种政治思潮和政
治活动中,上海都扮演过重
要的角色。南京国民政府建
立之后,上海更成为另一个
政治中心。
上海还是中国共产党的
诞生地、早期中共中央的所
在地。大量的人口、产业、
资金、技术、信息和文化的
集聚,在推动上海快速发展
的同时,也把中国带进了世
界现代化的舞台。可以说,
没有一个城市像上海这样在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扮
演过如此重要的角色,也没
有一个城市像上海这样在中
西文明的交汇融合过程中发
挥过如此关键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
开放传统又一次重焕生机。
经济、贸易、航运、金融全
面发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
异,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了
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上世纪
90年代以后,上海抓住了浦
东开发开放这一历史机遇,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大胆突破各种束缚,在现
代工业、城市建设、高新科
技等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
展,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的
理念深入人心。2018年11
月5日,习近平在首届中国
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
主旨演讲中指出:“上海背
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
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
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
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
放作为紧密相连。我曾经在
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
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
中国的重要性。开放、创新
、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
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
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这是对上海的高度评价,也
是对上海的殷切期望,更突
显了总结上海发展历史和发
展经验的重要时代意义。
跨区域、跨行业、跨专
业的协同创新,是实施哲学
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全面推
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
的重要组织形式。中国社会
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与上
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
作建立的当代中国研究所国
情调研(上海)基地,在发
挥各自优势、推动协同创新
方面作出了积极尝试。衷心
希望当代中国研究所国情调
研(上海)基地“纵观上海”
和“当代上海”两大系列课题
的成果,能进一步深化对中
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特
别是深化对上海革命、建设
和改革历史的研究,从而总
结和提炼出上海城市发展的
一些规律性问题,在新的起
点上充分展示作为排头兵、
先行者的创造性,全面增强
城市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国
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
和科技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5: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