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对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对隋唐时期诸多科技名著本身所蕴含思想的剖析和解读,重点探讨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总体状况,试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时期科技史发展的学术脉络,并对隋唐时期科技思想辉煌发展历史进行全面审视和反思。此外,本书还对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历史的总体状况进行研究,着重考察医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农学家等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以期为当代科技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本书可供隋唐史、科技史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隋唐卷)(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吕变庭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对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对隋唐时期诸多科技名著本身所蕴含思想的剖析和解读,重点探讨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总体状况,试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时期科技史发展的学术脉络,并对隋唐时期科技思想辉煌发展历史进行全面审视和反思。此外,本书还对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历史的总体状况进行研究,着重考察医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农学家等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以期为当代科技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本书可供隋唐史、科技史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简要学术史回顾 二、隋唐科技思想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三、隋唐科技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一章 医学家的科技思想 第一节 巢元方的病因病理学思想 一、《诸病源候论》的病原和证候思想成就 二、巢元方医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节 孙思邈的道家医药学思想 一、“十道九医”与《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二、孙思邈医药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王焘的医学文献思想 一、《外台秘要方》与唐及唐以前医方之集大成 二、王焘的主要医学思想及其与唐朝中前期政治生态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理学家的科技思想 第一节 唐玄奘的行记及其地理思想 一、《大唐西域记》与唐代的地理观 二、玄奘的探险精神及其历史启示 第二节 李吉甫的地理学思想 一、厚今薄古与“最为可据”的《元和郡县图志》 二、从宰相地理学家看唐朝政治与科学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文历算学家的科技思想 第一节 刘焯“博学通儒”的历法思想 一、《皇极历》与刘焯的主要历法成就 二、为何被压抑:刘焯现象的原因探析 第二节 王孝通的代数学思想 一、《缉古算经》与开带从立方法 二、问题意识:《九章算术》在天文历法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节 李淳风的历算学思想 一、李淳风的历算学思想及其成就 二、《乙巳占》与李淳风思想的时代局限 第四节 僧一行的历法思想 一、从《大日经疏》到《大衍历》:科学思维的途径 二、僧一行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历史局限 第五节 瞿昙悉达的中印历法思想 一、《九执历》与“奇诡”的印度历法 二、《开元星占》与中国古代昭示“天机”的星占思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学家的科技思想 第一节 陆羽的茶学思想 一、《茶经》与唐代的茶文化 二、出入儒道禅:陆羽茶学思想形成的场景 第二节 陆龟蒙“农夫日以耒耜”的农学思想 一、《笠泽丛书》与陆龟蒙对南方农业灾害的认识 二、《耒耜经》及唐代的农具变革 第三节 韩鄂的实用农学思想 一、《四时纂要》与唐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观念形态中的唐代北方农家生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其他科学家的科技思想 第一节 宇文恺的都城建筑思想 一、大兴城与“公私有辨”的建筑设计思想 二、追求“宏侈”和“乾卦”的设计理念与东都洛阳城的修建 第二节 李筌“神机制敌”的兵学思想 一、《太白阴经》与唐代道、儒、兵家的军事思想 二、李筌兵学思想的主要成就及其时代局限 三、《太白阴经》中的迷信思想批判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唐代科技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反思:隋唐科技思想的理论缺陷及其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简要 学术史回顾 唐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 开放时代,是一个自信、开 放、统一、强大的时代,也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尤其是盛唐科学,在科 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 有的辉煌成就②,然而,功 成犹有身所限,“唐代科技 发展的官方色彩浓厚,政治 依附性较强,功利性较强… …从整个世界科技发展的历 史来看,更是明显存在着另 外一些局限性”,例如,当 时,唐朝的商品经济不太发 达,“无法有力促进生产力 包括与之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④。所以李约瑟博士在《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 总论》中评论唐宋科学发展 状况说: 对于科学史家来说,唐 代却不如后来的宋代那么有 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氛完 全不同。唐代是人文主义的 ,而宋代则较着重于科学技 术方面。但是可以肯定,唐 代的道家很热衷于炼金术… …当时的某些化学书本对我 们还是有用的。程 李约瑟博士的这种比较 ,引发了国内学者的极大研 究兴趣,从结论上看,学界 出现了“扬宋抑唐”“同质延 续”等多种观点,也发表了 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何忠礼在《试论宋朝在 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由唐宋 两朝国情比较所见》一文中 针对以往学界轻视宋朝的倾 向,依据李约瑟博士的论断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 :“长期以来,人们虽不时 以唐宋井称,但言及宋朝在 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时,除在 文化上有所肯定以外,总是 将它说得那么不堪,与唐朝 相比,简直不可望其项背。 事实上,宋朝除国土面积不 及唐朝以外,在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农民的社会地位等方面,都 要优于唐朝,对后世的中国 乃至世界,无论是贡献或影 响,也比唐朝要大得多。” 与之不同,李健在《唐宋时 期科技发展与唐宋变革》一 文中则认为:“唐宋时期我 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 思想文化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因此学界有‘唐宋变革说’ 。唐宋时期科技发展也是不 争的事实,但有学者特别强 调宋代的突出成果,这与事 实有所出入,不完全准确… …因此可以认为,宋代的科 学技术是在唐代基础上大大 向前发展和进步了,而唐宋 科学技术发展的差别并不是 ‘划时代'的变化,而是同质 的延续。”国所谓“同质”是 指它们都是一个历史过程中 的两个不同阶段,无论是生 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 的变革,都没有出现异质的 冲突与变革。例如,生产力 发展仍然是依靠人力或育力 ,而非机械动力或电力,正 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唐代的 科学技术发展也取得了丝毫 不逊色于宋代的辉煌成就。 对此,周尚兵的博士学位论 文《唐代的技术进步与社会 变化》有详细讨论,他以农 业为例,认为唐代为宋代科 技进步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物 质基础: 不仅以曲辕犁为核心的 生产工具系统具有里程碑的 意义,而且最富革命性的科 学建树是新的耕作制度成熟 ……在唐以后的农业生产, 复种农作物的种类组合上也 许有所调整,或许技术更加 精细,但对唐代所确立的耕 作制度与复种指数上却再无 结构上的变更,由此,唐代 农业领域的科学成果是划时 代性的贡献。 历史本身是一个波浪式 的前进过程,然而,人们究 竟应当如何描述中国古代科 学技术历史发展的前进过程 呢?目前学界尚有分歧。20 世纪20年代初,王班在《中 国之科学思想》一文中提出 了如下观点。他说: 考吾国科学思想有可发 达之时期六:一曰学术原始 时期;二曰学术分裂时期; 三曰研究历数时期;四曰研 究仙药时期;五曰研究性理 时期;六曰西学东渐时期。 在此数时期间,一部分学者 ,或注意于宇宙之物质构造 ,而加以思索……苟能善用 此等机会,则科学之发达, 亦复不难。惟其来也如潮, 其去也如汐,旋见旋没,从 未有能持久而光大之者。③ 若与历史相对应,则: 两汉及魏晋数朝,皆为 阴阳家当行之际。学术思想 之受其害者,既深且广。惟 于天文历数二科学,不能谓 无大进步。科学中在吾国之 稍有根底者,即为天文历算 ,而成其端者即两汉。张仓 、落下闭、司马迁等,皆精 于历算,而后汉之张街、贾 遠研究尤深。 可惜,两汉的科学思想“ 究不发达,成绩究不丰富, 且不久遂沉寂无闻”⑤。之 后,由历法而转为仙药,所 以王班还说: 阴阳五行分配之学说, 实滥觞于易学,然经一朝代 ,其说即变本加厉,而愈深 固。其说之所以不易颠仆者 ,在于其学说之可以活动应 用,且未曾一受实验之考试 。其稍与以实验之尝试者, 即南北朝及唐代之仙药家, 即吾国之点金术家也。…… 因有仙药家金石之研究,如 魏伯阳、葛洪之徒,于是有 铅汞之学说。充铅汞说之量 ,应足以发吾国化学之端, 因其术与欧西中古之点全术 ,固极相类。若一细读《抱 朴子》《参同契》《钟吕传 道记》诸书,则见仙药家对 于全石之实验研究,实顺有 所得。① 尽管王琏站在欧洲近代“ 科学”的立场,审视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其 中有些观点未免失之偏颇, 但就整体把握中国古代科学 的波浪形发展阶段而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