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先生为青年所作的两种小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谈美》,在这里合为一册,仍以《谈美》为名;同时收入作者在1980年所作的自传,大致交代自己的学问之路。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比如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升学选课等。《谈美》写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成书三年之后,被称为“第十三封信”。在这本“美学入门书”中,作者以聊天似的笔触,给予读者美的启示、美的教育,引导读者逐步认识美,理解美,掌握美的体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谈美(插图版)/三联精选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作者 | 朱光潜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朱光潜先生为青年所作的两种小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谈美》,在这里合为一册,仍以《谈美》为名;同时收入作者在1980年所作的自传,大致交代自己的学问之路。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比如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升学选课等。《谈美》写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成书三年之后,被称为“第十三封信”。在这本“美学入门书”中,作者以聊天似的笔触,给予读者美的启示、美的教育,引导读者逐步认识美,理解美,掌握美的体系。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 夏丏尊 一 谈读书 二 谈动 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八 谈作文 九 谈情与理 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 谈人生与我 附录一 无言之美 附录二 悼夏孟刚 代跋 “再说一句话” 谈美 序 朱自清 开场话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八 “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十 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附录 作者自传 序言 夏丐尊 这十二封信是朱孟实先 生从海外寄来分期在我们同 人杂志《一般》上登载过的 。《一般》的目的,原思以 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 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数 年以来,同人都曾依了这目 标分头努力。可是如今看来 ,最好的收获第一要算这十 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 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 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 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谁都 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 这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 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 青年的很好的礼物。作者曾 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 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 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 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 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等 教育的改进。作者实是一个 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 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 的朋友”,在深知作者的性 行的我看来,这称呼是笼有 真实的感情的,决不只是通 常的习用套语。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 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 ,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 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 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 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 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 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作者用 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 谈社会运动,谈恋爱,谈升 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 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 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 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 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 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 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 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 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 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 印人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 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 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 ,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 ,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 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 “超效率!”这话在急于 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 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 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 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 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 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 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 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 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 官,不称人基督教的为基督 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 ,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 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 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 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 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 校教育的现状看吧:坏的呢 ,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 ,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 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 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 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 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 ,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 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 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 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 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 ,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蹈 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 一蟹不如一蟹”,亦止是一 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 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 ,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 ”,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 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 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 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 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 ,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 可知。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 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1929年元旦书于白马湖 平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