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酒见贤一以周公旦为题材创作的历史小说。
这是“日本的中国故事”系列中的一种,该系列主要出版日本作家根据中国古代人物、事件等创作的虚构作品。
周公旦是与姜子牙并肩的周王朝的建国功臣,孔子对周公旦制定的礼是如此推崇,以至于他在梦中与周公相见。对于这位至高圣人,作者以独特笔法进行了大胆阐释。能够灭掉殷朝,并引导周朝走向全盛的“礼”,到底具有怎样的内涵?周公旦究竟是政治家还是巫师?他亡命到蛮夷之国“楚地”的冒险之谜又如何展开?在这部妙趣横生的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小说中,你可以找到独出心裁的解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公旦(中国历史物语)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酒见贤一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日本作家酒见贤一以周公旦为题材创作的历史小说。 这是“日本的中国故事”系列中的一种,该系列主要出版日本作家根据中国古代人物、事件等创作的虚构作品。 周公旦是与姜子牙并肩的周王朝的建国功臣,孔子对周公旦制定的礼是如此推崇,以至于他在梦中与周公相见。对于这位至高圣人,作者以独特笔法进行了大胆阐释。能够灭掉殷朝,并引导周朝走向全盛的“礼”,到底具有怎样的内涵?周公旦究竟是政治家还是巫师?他亡命到蛮夷之国“楚地”的冒险之谜又如何展开?在这部妙趣横生的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小说中,你可以找到独出心裁的解答。 作者简介 酒见贤一,1963年生于日本福冈县,日本当代历史小说家,中国历史小说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风大胆、想象雄奇,敢于由人们司空见惯的历史故事中演绎出截然不同的变化。作者凭借《墨攻》一书获得了中岛敦纪念奖。 目录 导论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周公旦是殷周革命的核 心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历 史上屈指可数的圣人及政治 家,深受孔子的敬仰,甚至 曾频繁在他梦中出现。笔者 对周公旦感兴趣,倒也并非 出于这些理由。 周成王是周公旦的亲侄 子,同时也是他的主君。据 说周公旦在遭受成王猜忌险 些被杀之时,果断地逃往楚 地,而笔者的兴趣点怡恰在 此。逃亡地为何会是楚?我 对此深感疑问,是因为楚对 周而言几乎算是敌对国,堪 称“周朝超级VIP”的周公旦 如果逃入楚地的话,未免过 于危险。 鲁国本是周公旦的封国 ,作为逃亡地最为安全,但 他并没有选择鲁。如若担心 鲁的国力不足,完全可以请 求太公望吕尚将他藏在齐国 。召公爽的燕国也不错。眼 皮底下的郑国,说不定也会 超乎预期地安全。西边的秦 地虽属蛮地,估计也生活着 和姬姓有关联的人(即便亲 疏程度不同),应该也有诸 多的门路。 但是,周公旦逃到了楚 。楚地是巫师的王国,居住 着极度野蛮的南人,他们对 周朝的建立不会感到欢悦, 此后也没有要服从周的打算 。打个比方,就像是发达国 家的新兴政权的二号人物, 为了躲避政治争斗专门逃到 了危险落后的敌国,对此只 能用“不要命”来形容。估计 周公旦逃往楚地的时候,对 这种情况一清二楚,可他为 何还会选择楚作为亡命地? 他在楚究竟做了什么?关于 这些问题,《史记》等书籍 均未提及。 关于周公旦,还有非常 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神官 ,精通法术。他曾实施祈祷 武王、成王病愈的医疗法术 ,奉上祝词,甚至打算为此 献上自己的生命。周公旦是 西岐文王(西伯、姬昌)的 四子,武王姬发的弟弟,原 本是出身名门的贵人。如果 是太古时代的具体情况不得 而知,当时即使巫师能够担 任大王,也会被杀害。但在 周公旦的时代,至少贵人已 不再亲自实施法术。在已有 专人从事神秘领域工作的社 会环境下,周公旦竟然亲自 实施法术,这件事本身就具 有不同凡响的意义。而且, 周围人对周公旦的此类行为 似乎并未感到任何的不可思 议。 在《尚书》等著作中能 够看到的周朝发布的重要文 章,据说基本都由周公旦起 草。在当时,能够撰写文章 本身就被看作值得敬畏的法 术行为。顺便提及,还有一 种说法,认为周公旦和其父 文王一同编写了被誉为中国 密教精髓的《易经》。 另外,周公旦最大的功 绩在于对“礼”的整理与改编 。关于何为“礼”的问题,难 以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笔者 在参考诸多资料的基础上得 出了如下结论:“礼”实为体 系庞大的社会准则,不仅包 括古代中国的宗教及道德规 范,甚至涵盖整个社会体系 。在后来的儒教中,“礼”成 了“仁义礼智信孝悌”等道德 准则之一,意思被固定为礼 仪和礼节,当然,这也确实 是“礼”的一部分。 孔子体系的儒教,将“仁 ”作为最高道德,将“孝”作 为最高道义。宋学中,“仁” 为道德中心,甚至成了涵盖 一切的概念。然而,“义智 忠信孝悌”原本是被包含在“ 礼”之内的部分,而不是包 含“礼”。“仁”是孔子为了表 达自己理想中难以表述的新 理念而采用的特殊词语。完 全可以说,这些概念原本就 包含在“礼”中,为何后世的 学者总将如此简单的事情颠 倒呢?笔者才学疏浅,对此 深表疑惑。要想探究此类问 题,看来有必要重新追溯堪 称中国唯一之正统学问的“ 经学”的历史。 道德伦理、祭祀活动、 祖先供奉、历史、人在集团 内的尊卑等级等,所有的一 切都包含在“礼”中。“礼”是 儒教、黄老之学、仙道、方 术及民间宗教的母体。据史 书记载,周公旦对“礼”进行 了改编。但只要对“礼”的具 体含义略加思考即可明白, “礼”的改编,实际上是与建 立国家相匹敌的重大事业。 为了推行治国平天下的 政治,周公旦专门将夏殷的 古礼进行了更为精密的体系 化分类,将“礼”作为服务于 政治的工具。我们只能将周 公旦定义为稀世奇才,拥有 完善“礼”的超凡能力,或者 说他才是真正的圣人。 孔子敬慕的对象既非文 王也非武王,进而向前追溯 的话,也不是尧或舜,更不 是伊尹或太公望吕尚,而是 周公且,笔者认为原因就在 于此。孔子最后选择的亡命 地也是楚国,估计他肯定熟 知周公旦的故事。 言归正传,笔者最初对 周公旦感兴趣,就是因为对 他逃亡楚地的举动感到不可 思议。 导语 现如今,理想的多元文化主义正在被强国的一国统治掩埋。尊重他人的价值观,通过接触异文化来反省自身价值体系的谦虚态度正在逐步丧失。而恰是因为处于这样的时代,我们才不应忘记,周公旦追求的形式化之前的“礼”之真谛,会作为现代问题“真实地”出现。 周公旦最大的功绩在于对“礼”的整理与改编。道德伦理、祭祀活动、祖先供奉、历史、人在集团内的尊卑等级等,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礼”中。只要对“礼”的具体含义略加思考即可明白,“礼”的改编,实际上是与建立国家相匹敌的重大事业。 精彩页 第一章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之后,武王(他自称“太子发”)宣布出兵伐殷。 当时武王将文王的牌位供奉在车上,置于中军,表示此次发兵是已故文王的意思。这说明武王对自己的威望尚无自信,同时对讨伐能否成功也缺乏把握。这个时期的武王,尚需文王的威光辅助。 或许是一种测试,或者说是赌注。作为殷朝臣子的西伯,要征讨本为主公的纣王,不论出于何种理由,均属叛逆行为。四方诸侯及各部落对此能否容忍?尽管私下已提前与各方沟通,也获取了一定程度的承诺,但武王依然深感忧虑,担心会有反对者出现。 行军途中,王弟周公旦一直处于冥想之中,他闭着眼睛,任凭车辆摇晃。为了支撑西岐对殷朝的战争,周公旦殚精竭虑地治理国家。而一旦到了征战阶段,负责内政的官员就成了无用之人,他认为可以将所有的军事活动委托给其他大人。在军事方面辅佐武王的有太公望吕尚、召公爽、毕公等,可谓人才济济,交给他们,大可放心。 由战车、步兵组成的长长的行列,可以说是动员了周全部的力量,再加上各地部族诸侯的加人,军队力量愈发庞大,目标直指孟津(盟津)。太公望吕尚提前以武王的名义发布了强制出兵的号令:“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此种貌似强劲的势头不知究竟是吉是凶,武王愈加不安。 行军突然停止,前面传来一阵喧器声。周公旦睁开眼睛观望前方。 两位老者拦住了武王的车,似乎要控诉什么,他们挣脱了护卫士兵,正抓着武王的马辔谏言。 “失礼失礼,恕我直言,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什么人?” 两位老者自报姓名,是伯夷和叔齐。两人的进谏内容,正是武王最为心虚的地方。 周公旦依然在一旁的车子上观望,他听说过伯夷和叔齐的名字。在河北有个小国孤竹,国主被称为孤竹君。孤竹君原本有三子,伯夷和叔齐分别是长子和末子。按孤竹国的规定,会根据具体情况由长子或者末子继承王位。而伯夷、叔齐两人互相谦让,最后竟都放弃了成为国主的机会,一起出走。如此一来,中间的儿子就成了孤竹君。之后,伯夷和叔齐一度流浪四方,他们奇特的行为及无欲的性格也在诸侯及百姓之间流传,成了大家口中的仁义之士。 伯夷和叔齐年事已高,孤竹国局势稳定,于是想寻找能够安度晚年的安身之处。他们听说文王西伯昌治理的位于岐山脚下的周善待老人,于是打算投靠文王。然而到达此处时,文王已驾崩,两人不仅未能与文王会面,且怡逢武王正要起军讨伐殷朝。伯夷和叔齐便按捺不住仁义之血,冒死挡在了武王面前。 血气方刚的武王被人戳中痛处,立刻火冒三丈,不安随即转化成愤怒,立刻命人斩杀两位老人。 周公旦想阻止兄长,刚要着急下车,却发现已没有这个必要。 太公望吕尚抢先拦住士兵,对武王说:“此乃义士。如若现在斩杀伯夷、叔齐,国君将会在天下人面前失去声望。” 吕尚对武王而言,既是稀世良师,亦是神机妙算的军师,他拥有无限渊博的知识和智谋,文武双全,政略战事无所不通。 武王顺从地说:“既然师尚父如是说,那就照办。”太公望吕尚被尊称为师尚父。 伯夷、叔齐被士兵礼貌地驱逐走了。这一场面让周公旦不禁怅然,也可以说有所警觉。他暗想:“啊,原来师尚父也想攫取天下,或者至少有此类想法。” P15-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