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甘肃岷县大崇教寺文书整理与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彭晓静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岷州,始置于西魏大统十年(544年)。明初,岷州卫成为河、湟、洮、岷防御带上一个重要的据点。随着明代藏传佛教在岷州地区的兴盛,在中央政府“多封众建”的政策下,番僧络绎往来,寺院经济实力大增,作为岷州历史规模最大、声明最显赫的大崇教寺,成为岷州藏传佛教发展的象征。甘肃岷县至今发现与大崇教寺相关的契约文书,计有300余件。文书内容以大崇教寺僧人及其后代的经济活动为主,包括土地执照、名册、置产簿、收租簿、字据、合同等。详细记录了大崇教寺土地来源以及“祖遗”“自置”“香火地”的交易史实。文书不仅直接反映了岷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更与寺院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极大地补充了大崇教寺僧人的历史活动,使寺院兴衰发展的过程更加生动具体。 作者简介 彭晓静,1980年生,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敦煌文献与丝绸之路宗教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重点课题1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参与省部级其他项目4项;先后在《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出版有《丝绸五道全史》丛书(第二作者,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一套。代表性论文有《甘肃岷县大崇教寺明清契约文书研究》《福州福寿宫摩尼教神祗探原》《从敦煌本(瑜伽论手记〉〈瑜伽论分门记〉看法成对蕃、梵经论的解读与应用》等。 目录 绪论 一、岷州历史地理沿革 二、大崇教寺及岷县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 三、大崇教寺文书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 第一章 岷州大崇教寺与藏传佛教 第一节 大崇教寺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岷州藏传佛教的发展 第三节 大崇教寺对岷州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 一、藏传佛教高僧对岷州佛教发展的贡献 二、藏传佛教对岷州汉人社会信仰的影响 第二章 明清时期大崇教寺文书释读 第一节 明代大崇教寺文书 第二节 清代大崇教寺文书 第三章 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崇教寺文书释读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大崇教寺文书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大崇教寺文书 第三节 未具日期的大崇教寺文书 第四章 大崇教寺文书的特征与性质 第一节 明清时期大崇教寺文书的特征与性质 一、明清时期大崇教寺文书的特征、性质 二、明清时期大崇教寺文书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民国时期大崇教寺文书的特征与性质 一、民国时期大崇教寺文书的特征、性质 二、民国时期大崇教寺文书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崇教寺文书的特征与性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崇教寺文书的特征、性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崇教寺文书形成的原因 第五章 明清时期岷州大崇教寺经济与民众社会生活的互动 第一节 明清时期岷州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概况 第二节 明清时期契约文书的形式与内容 第三节 明清时期契约文书所展现的区域经济特点 第六章 岷州后氏家族与明朝社会 第一节 明代僧印的特点 第二节 关于受印人沙加 第三节 明代敕封的岷州高僧及其原因 第四节 后氏家族性寺院在西北的影响力 结语 一、大崇教寺文书是研究明清、民国时期寺院经济的重要补充资料 二、大崇教寺文书是研究明清、民国时期岷县区域社会实态的珍贵资粉 三、大崇教寺文书是研究岷州藏传佛教及大崇教寺历史的宝 附录 参考文献 序言 自古以来,在土地、房 屋、牲畜等的买卖上,人们 为了避免因时间长久而引发 矛盾,会将各方责任和条件 明确约定并写在纸上留证, 这便形成了契约。传统中国 社会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是 通过契约这种形式进行规范 的。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以 来,数以千万计的契约文书 被使用,种类繁多,分散于 全国各地。对数量如此庞大 的契约文书进行系统性的整 理和体系性的研究,是目前 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 是因为契约文书的内容丰富 多样,折射了中国历史的变 迁,更由于我们要从中总结 出传统中国民间社会的务实 精神、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 。尽管关于这些精神的具体 内涵还有着诸多争议,但在 这些争议背后是我们应该以 何种时空语境来对这些精神 的内涵进行判断,值得进一 步探索。 20世纪初以来,随着敦 煌文书、徽州文书、清水江 文书等文献资料的陆续发现 ,契约文书为学界所广泛关 注。敦煌契约文书(汉文文 书)可追溯至1921年斯坦 因公布S.2199《咸通六年( 865)十月廿三日尼灵惠唯 书》。此后,关于敦煌契约 文书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20世纪50年代中期,徽州 文书被发现后多以影印等方 式被刊布。清水江文书自20 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发现, 1988年首次出版公布。 2000年以后,《清水江文 书》等汇编型资料陆续出版 。21世纪以后,福建、浙江 、台湾、江西、广东(以珠 江三角洲为主)、山西等地 的契约文书陆续刊布。华北 、中南、西南地区以及内蒙 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契约文 书在整理出版方面也取得一 系列新的突破。 以上契约文书的研究, 成果丰硕。但从整体上看, 对于契约文书的研究,学者 们集中关注于其中体现的物 价变化、赋税轻重、租佃制 度、阶级分化、生产关系、 所有权制度的历史演进等。 除却契约文书本身记录的经 济内容之外,契约文书的出 现也有着更深层次的缘由。 日本学者岸本美绪曾说,“ 在旧中国社会里,支持私人 之间契约关系的观念或秩序 究竟是什么”,“从外部支撑 着契约关系的社会秩序或契 约文书发挥作用的社会空间 本身构成了更为重大的课题 。”也就是说,若从时间与 空间的层面以及文化系统整 体构架的视角,去分析契约 文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探讨社会的土地关系、契 约关系及其社会文化生活, 就能更大程度地揭示出契约 文书真正的内涵所在。 甘肃岷县大崇教寺相关 的契约文书,目前搜集整理 的约有300件,均以汉文书 写,年代最早的为明代天启 四年(1624年),最迟者 为1955年,其中明清时期 43件,余下多为民国时期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 书。契约文书内容主要是以 大崇教寺(包括其属寺)寺 僧及其后人的经济生活和社 会活动为主,内容包括土地 执照、名册、置产簿、收租 簿、字据、合同等多种形式 。若从类别上区分,又可分 为买卖契、租佃契、借贷契 、施舍赠予交换契、诉讼文 书、寺院制度和账簿名册等 。其中民间所立契约(白契 )较多,有少量(红契)是 由地方政府颁发。契约文书 不仅记录了大崇教寺及其属 寺相关的固有、钦赐布施、 纳献、赠予,以及“祖遗”“ 自置”“香火地”等土地的交 易和流转史实,还对寺院的 制度、社会区域状况以及寺 院与周边地区民众的社会生 活互动等都有所体现。契约 文书中提到的地名(地点) ,均集中于大崇教寺及其属 寺的周边,即现在的甘肃岷 县梅川镇区域。契约文书书 写于黄棉纸之上,其年代明 确,内容基本完整。本书选 取其中有代表性的106件契 约文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契约文书中所记录的岷州 佛寺的兴衰、家族性寺院的 管理模式、“中人”的角色、 伦理道德的约束、土地房产 的流转、地价的变化、区域 经济特点等问题进行分析, 以加深人们对于明清以来岷 州地区社会文化生活历史演 化的认识。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经 济文化发展和传播速度开始 加快,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发 展。随着明清中央政府对于 西北地区相关政策的执行, 人口流动增多,经济也在缓 慢地发展。在此背景之下, 岷州地区涉及土地、房舍、 家庭等类型的契约数量大幅 增加,契约文书也因此而呈 现多元化与地方化的特点。 契约文书作为一种法律 文书,是社会现实生活中占 有关系的法的表现,是一定 产权关系与产权形式的反映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契 约文书各有特点,也正是由 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契 约文书的研究更加丰富。岷 州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又因 大崇教寺在此独特的地位, 于是记录寺院主体与其他社 会群体之间经济往来的契约 文书是岷县区域社会史的载 体,也是民众参与社会经济 文化活动与社会交往的重要 凭证,作为地区经济史、社 会史、家族史、制度史的重 要组成要素,为现有的研究 提供了新的参考与借鉴。加 之,明清时期岷州汉藏民众 以藏传佛教为纽带,创造了 独具魅力的区域藏传佛教文 化,丰富了藏传佛教的内容 。对岷县大崇教寺相关契约 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也是对岷 州藏传佛教的历史考察,有 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藏 传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