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理性(可持续土地利用决策的概念和工具)/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意)卡洛·雷加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规划,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视角,以“生态理性”为切入点,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学科前沿理论,构建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理性框架,系统解释景观转变的内在驱动力,并结合丰富的欧盟政策实证研究进行系统验证,最后得出在空间规划中恢复生态理性的建议。本书可作为规划从业者、学者及政府决策者开展规划编制、空间研究与战略部署的参考书目,为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规划编制理论、方法和实践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简介 卡洛·雷加,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工程硕士,空间规划博士。关注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研究兴趣涵盖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析、土地利用模型、生态模型、农村发展和环境评估等领域。 目录 第一章 立于巨人之肩:重拾规划传统中的生态学方法 第一节 引言和大纲 第二节 复兴规划传统中的生态学方法 第二章 生态理性的概念及其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第一节 理性的概念 第二节 不同形式的理性和当前经济理性的主导地位 第三节 不同形式的理性和空间规划 第四节 生态学、生态系统和景观:定义及主要概念 第五节 生态理性的概念 第三章 弥合隔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学和政治生态学的融合 第一节 规划体系和过程中的生态理性原则 第二节 当前决策系统对实现生态理性的先天失能 第三节 土地利用学、政治生态学及其与空间规划的联系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和空间规划 第五节 总结 第四章 空间规划中生态理性的概念框架 第一节 空间规划中生态理性概念框架的提出 第二节 景观转型驱动之一:社会新陈代谢和新陈代谢断裂 第三节 景观转型驱动之二:空间生产、过度生产和空间修复 第四节 生态理性和空间重构的统一框架 第五节 景观重构的过程:扩张、集约化和简化 第五章 近观欧洲国土转型过程:城市化、农业集约化和撂荒 第一节 近来欧洲国土转型的宏观进程 第二节 后政治规划框架下的欧盟城市化 第三节 让政治重回规划 第六章 欧盟政策和监管框架及其与空间规划的必要联系 第一节 欧盟政策框架和空间规划 第二节 《栖息地指令》和《水框架指令》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和空间规划融合的空间显式方法 第四节 CAP和农村发展政策:迈向可能的辖域化 第七章 浩然前行:在空间规划中重启生态理性的五点建议 后记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序言 1969年无疑是20世纪最 引人注目的年份之一。理查 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于1月20日就任美国第37 任总统。水门事件 (Watergate Scandal)后 ,他转瞬成为史上第一位辞 职的美国总统。美国各地的 大学校园里纷纷举行学生抗 议活动,要求维护公民合法 权利并反对不断升级的越南 战争。11月15日,该国历 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战示威爆 发了,50万人在华盛顿特区 游行。然而事与愿违,美国 还是在12月1日举行了自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抽 签征兵活动,召集公民服兵 役。欧洲也无法置身事外。 前一年5月,法国经历了大 规模的示威和罢工,包括占 领工厂和大学,其激烈程度 使许多人担心革命将至。戴 高乐(De Gaulle)总统被 迫离开该国数小时。始于 1968年的意大利“热 秋”(Hot Autumn),在这 一年达到了高潮,同样,这 场社会运动也伴随着大规模 罢工、占领以及学生和工人 的联合示威活动。 7月21日,尼尔·阿姆斯 特朗(Neil Armstrong)和 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在月球表面行走, 创造了载入史册的奇迹,这 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 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据 估计,全世界大约有5亿人 观看了这一盛事。伍德斯托 克(Woodstock)音乐节于 8月15~18日在当时名不见 经传的纽约州贝瑟尔镇 (Bethel)附近举行。这次 活动堪称现代流行文化中最 重要的事件之一,超过40万 人参与其中。另一个事实在 当时似乎没有引起大众媒体 的注意,但回过头来看,可 以认为同样重要:10月29 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一台计算机史无前例地向斯 坦福研究所的另一台计算机 发送信息。这是用美国高级 研究计划署网络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ARPANET)完成的,这个 为军事目的开发的分组交换 网络正是现在互联网的前身 。 尽管对今昔的人来说, 这些事件无疑是重要的,但 无论多么重要,它们也许仅 会被后代的历史学家视为偶 发事件,而非决定性的历史 时刻。也许公元1969年将 因另一个原因被铭记。根据 最新估计,这是历史上迄今 为止全球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与 全球生态承载力 (biocapacity)之比低于1 的最后一年。这听起来有点 复杂,但实际上概念很简单 。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 、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 生态足迹是指在当前技术和 资源管理条件下,生产这些 人口消耗的所有资源与吸纳 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弃物 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 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 力是指生态系统利用当前的 管理方案和提取技术,生产 人类使用的生物材料和吸收 人类产生的废物的能力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2018)。这一比率1969 年为0.95,到1970年已达到 1.01。这意味着,从那时起 ,人类消耗的资源已经超过 了整个地球系统能够再生的 资源,此后情况进一步恶化 :该比率1980年是1.19, 1990年是1.29,2000年是 1.37,2014年是1.69。换言 之,自1969年以来,我们 正愈发迅速地消耗着人类作 为一个物种赖以生存的有限 资源存量。 当然,将人类作为整体 来谈论全球平均值可能会让 很多人想起意大利诗人特里 卢萨(TrilUSSa)关于鸡的 著名的十四行诗。这首诗写 道,如果有个人有两只鸡, 而另一个人没有,他们仍然 平均每人有一只鸡。例如, 2014年,美国人均生态足 迹为8.4Gha,而意大利为 4.3Gha,中国为3.7Gha, 印度为1.1Gha,厄立特里 亚为0.5Gha。如果世界上 每个人的消费模式都与美国 人的“平均水平”一样,那么 人类需要四个以上的地球才 能维持生存。况且,据估计 在美国尚有4300多万人生 活在贫困之中。 目前的全球发展模式在 长期(甚至短期)内是不可 持续的,这已不再只是少数 环保主义学者或激进分子的 观点。这是基于热力学定律 的事实,我们无法逃避。智 人,在生存了大约30万年后 (与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时间 尺度相比只是沧海一粟), 可能正把自己引向自我毁灭 的边缘。我们究竟是数百万 年进化的巅峰,还是一个注 定要灭绝的失败实验?这完 全取决于我们现在和不久的 将来做出的选择。而这些选 择又取决于我们对目前生物 基础加速消耗模式的深层原 因的理解。如果我们想应对 这个过程,就必须做一些事 情:学者必须了解支撑生产 和消费模式的动力、生态系 统的运作方式以及人类活动 对生态系统支撑人类生活能 力的影响机理;决策者必须 探讨这个不断成长的知识体 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我们 每个人都必须反思目前的生 产系统和消费模式,并意识 到区域、民族和国家的相互 依存性以及这种相互依存性 如何决定目前物质资源基础 的开发水平。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我们唯有迎难而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