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傅雷家书(附实战训练导读版青少年彩绘版)/初中语文配套名著阅读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傅雷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傅雷家书》以傅雷长子傅聪的留学打拼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主线,精心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内容偏重“人伦日用”,突出傅雷“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做人”准则,少了文化艺术的长篇论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这份两代人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它不仅反映了亲子交流的重要,也利于青年学子在阅读中理解父辈、增进沟通。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代表作有:《傅雷家书》、《约翰·克里斯多夫》、《巨人传》、巴尔扎克全系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目录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〇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附录 中外名家眼中的傅雷和《傅雷家书》 名句大观 阅读札记·读后感 序言 呕心沥血传大爱,苦心 孤诣书真情 ——走进《傅雷家书》的 世界 “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 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 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这是一位平时很低调的父 亲自信地写给远在大洋彼岸 的儿子的一句话。这位父亲 的名字叫作傅雷。 一 傅雷(1908—1966), 字怒安,号怒庵,中国著名 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教育家。一生译著宏富,翻 译名家名作计三十四部,约 五百万言,其中包括巴尔扎 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 名家著作,最具代表性的有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 头》《约翰·克利斯朵夫》 等。 1908年,傅雷出生于江 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浦东 新区航头镇)。然而在他四 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便将 家庭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 上,对他进行着悉心又严厉 的教育。 受到母亲教育风格的影 响,傅雷早年对儿子的教育 十分严苛,尤其是对长子傅 聪。为了让他专心练琴,傅 雷亲自编制教材,制定H课 ,亲自督促,严格执行。爱 之深,往往便伴随责之切。 倘若傅聪在学习中偷懒或不 专心,便常常会受到体罚。 父子二人关系曾一度紧张。 1954年,傅聪远赴波兰留 学。离别后,傅雷才醒悟到 自己教育方法的不当,便请 求孩子原谅。在离别的思念 与担忧中,傅雷开始给儿子 写信。 二 《傅雷家书》由傅雷家 人辑录,是傅雷及其犬人 1954年到1966年间写给两 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 的书信集。于1981年首次 出版,至今已有四十余年, 畅销不衰。因为辑印在这本 集子中的,不仅仅是普通的 家书,更是熨帖心怀的话语 ,字字句句皆是父亲对儿子 的深情与期许:它潜藏在对 生活细节的悉心指导中,对 为人处世的严格要求中,对 人生问题的未雨绸缪中,对 音乐艺术的探讨交流中,对 国家、世界的高尚情感中… …这教子之道背后,是中国 文人满腔的教育热忱,是一 颗无愧于天地的赤子之心。 傅雷给儿子写信是有多 重用意的。“第一,我的确 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 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 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 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 ,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 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 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 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 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 ,做面“忠实的镜了”,不论 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 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 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 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 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 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 法,教导儿子要有对国家和 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 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 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 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 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 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 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 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傅雷是这样教育儿子的 ,他也是这样做的,永葆“ 赤子之心”是他一生的信仰 。所谓“赤子之心”,是指婴 儿的心,一颗对外界毫无戒 备、完全敞开、直接反映的 真诚的心。“真”是傅雷最大 的性格特点。 “真”首先是为人真诚。“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次 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在信中始终把做人放在 第一位。“宁天下人负我, 勿我负天下人”,真诚地对 待世界,是傅雷一生的做人 准则。对朋友,他总是全力 相助,给予最诚恳的建议; 对国家,他自始至终都是坚 定的爱国主义者。“祖国的 建设,安徽人民那种急起直 追的勇猛精神,叫人真兴奋 ……看到内地的建设突飞猛 进,自己更觉得惭愧,总嫌 花的力量比不上他们,贡献 也比不上他们。只有抓紧时 间拼下去。”傅雷为祖国建 设取得的种种成就而骄傲自 豪,也为自己没有对祖国做 出更大的贡献而感到惭愧。 即使身处低谷,他也从来没 有抱怨过祖国对自己的不公 ,没有抱怨过命运对自己的 捉弄。他早已将深厚的民族 情感根植灵魂,以“赤子之 心”践行对国家、民族和人 民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 傅雷的“真”其次表现在 为学真纯。“学问第一,艺 术第一,真理第一”是傅雷 一生没有变过的人生目标。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傅雷对待学问与艺术,始 终保持着十二分的热爱与纯 真。他时常在书房工作到深 夜,即使后来老眼昏花,疾 病缠身,也舍不得离开书桌 。翻译著书时,他更是认真 严谨,一丝不苟。所译《高 老头》历时十七年共修改三 次,《约翰·克利斯朵夫》 翻译两遍、修改六次。香港 中文大学翻译系金圣华教授 点评说,傅雷翻译的成就归 功于审慎严谨,准备功夫周 详。 最后,“真”还体现在父 亲对孩子的拳拳关爱上。对 儿子的教育,傅雷可谓是苦 心孤诣、呕心沥血。除了对 儿子生活细节的谆谆叮嘱外 ,更可贵的是他总是能从繁 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为儿 子的艺术提供自己力所能力 的最大帮助。他不时地给傅 聪寄去一些汉代的石刻画像 拓片,中国古代的诗词集、 画集,中国作家的小说、散 文等,还特意抄出丹纳《艺 术哲学》译稿六万余字,并 另加 导语 《傅雷家书》系傅雷家人之间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其中的傅雷家信更是感事命笔,信手写来,粲然成章,并不是为发表而创作,由傅雷次子、傅聪胞弟傅敏选编,一九八一年初版面世,至今已三十七年。本书系傅聪留学波兰期间(1954-1958年)家人之间的来往家信,由傅雷家人编定。不仅收录这一时期傅雷夫妇的家信,更有傅聪和傅敏学生时代的家信,弥足珍贵。这是一份两代人之间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厚重不失轻松,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它利于青年学子在阅读中理解父辈、增进沟通;学生阅读后或将明白,即使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也是在父母的“唠叨”“说教”中成长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正是以这种方式传达的。贯穿全书的傅雷家人照片与文字相辅相成,拉近了家书与读者的距离。 精彩页 一九五四年 一月十八日晚 聪: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①。出站时沈伯伯②再三劝慰我。但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③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曚昽阖眼④,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得。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_一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①,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一月十九日晚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作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②,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今儿一天精神仍未恢复。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这一关对我,对你妈妈都是从未有过的考验。别忘了妈妈之于你不仅仅是一般的母爱,而尤其因为她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为你受的委屈——当然是我的过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一月三十日晚 亲爱的孩子: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哕里哕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①,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①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