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汉语动结式的计算机翻译是机器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帮助计算机识别与解读汉语动结式,为其提供相应的语言学理论支撑。首先,在“语义语法”思想指导下,立足汉语动结式的计算机识别,运用计量语言学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能够充当结果补语的谓词进行穷尽式统计分析,提出结果补语选择谓词的语义标准及相应的形式鉴别标准。然后,通过对《汉语动词-结果补语搭配词典》中的322个补语谓词、4129句真实口语语料进行封闭式统计分析,对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维度——指向对象、方向、数量和范围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运用标记理论、语言象似性原则找出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一般规律并解释其合理性,同时探讨了结果补语深层语义与动结式表层句法投射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根据不同维度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及其倾向性规律制定出结果补语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即动结式解读的流程图。 作者简介 马婷婷,女,1983年生,湖北枣阳人,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为湖北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理论背景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语料来源 2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相关研究现状 2.1 动结式研究现状 2.2 语义指向研究现状 2.3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现状 2.4 当前研究的不足 3 结果补语对谓词的选择限制 3.1 结果补语谓词的计量统计现状 3.2 结果补语对形容词的选择限制 3.3 结果补语对动词的选择限制 3.4 结果补语选择谓词的特点 3.5 结果补语谓词的计量统计 3.6 小结 4 基于深层语义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对象 4.1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对象概述 4.2 基于论元结构分析的指物式动结式 4.3 基于“语义双向选择论”的指动式动结式 4.4 小结 5 语义指向对象与动结式句式分布的互动关系 5.1 动结式主要分布的句式 5.2 指物式动结式句式分布的理论推理与实证 5.3 指动式动结式句式分布的理论推理与实证 5.4 小结 6 基于表层句法结构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6.1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方向 6.2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范围 6.3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数量 6.4 小结 7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与判定准则 7.1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 7.2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判断方法与原则 7.3 小结 8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计算机识别 8.1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策略 8.2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流程 8.3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流程的解读 8.4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流程的不足 9 结语 9.1 基本结论 9.2 创新之处 9.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