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
分类 | |
作者 | 陈传锋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于当前我国日益普遍的隔代教养现象,基于对隔代教养家庭儿童及其主要教养人的抽样调查,揭示了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状况,系统考察了隔代教养相关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侧重考察了隔代教养儿童的祖辈依赖及其成因。作者在分析祖辈隔代教养利弊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中国式隔代教养提出了参考性建议,以提升隔代教养家庭的教育质量,促进隔代教养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传锋,心理学博士,二级岗位教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现任湖州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处处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已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荣获浙江省第14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第1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隔代教养概述 第一节 隔代教养的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隔代教养的优势及劣势 第三节 隔代教养对孙辈的双刃剑效应 第四节 隔代教养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第二章 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认知和依恋的影响 第一节 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 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影响 第三节 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依恋情绪的影响 第三章 隔代教养儿童的人际关系研究 第一节 隔代教养儿童的亲子关系研究 第二节 隔代教养儿童的祖孙关系思考 第三节 隔代教养儿童的同伴关系研究 第四章 隔代教养儿童的学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隔代教养小学儿童的学校适应研究 第二节 隔代教养小学儿童的学习依赖研究 第三节 隔代教养少年儿童的学习困难研究 第五章 隔代教养儿童的品行问题研究 第一节 隔代教养少年儿童的道德社会化研究 第二节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研究 第三节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研究 第六章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的心理依赖研究 第一节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的认知依赖研究 第二节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的依赖人格研究 第三节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的行为依赖研究 第七章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的祖辈依赖研究 第一节 学前儿童祖辈依赖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第二节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祖辈依赖的现状调查 第三节 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祖辈依赖的影响 第四节 祖辈依赖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 隔代教养儿童的身心健康研究 第一节 隔代教养小学儿童的生理健康研究 第二节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研究 第三节 隔代教养小学儿童的学习压力研究 第四节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研究 第九章 隔代教养家庭的干预对策 第一节 祖辈隔代教养价值的提升策略 第二节 隔代教养祖辈身心健康的干预方案 第三节 隔代教养学前儿童祖辈依赖的干预对策 第四节 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干预策略 后记 序言 顾名思义,隔代教养就 是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 育。于我而言,小时候绝没 有机会享受这种“教养”,近 耳顺之年也尚未收到此种“ 奖赏”。因此,我对“隔代教 养”的认识与理解难免如隔 靴搔痒,属于坐而论道的“ 纸上谈兵”,但冀望能有“不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的效果。这可能也是 陈传锋教授“酒翁之意不在 酒”的良苦用心。 先说几句题外话。古今 中外,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类 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奠基性价值。隔代教养属于 家庭教育的范畴。祖辈是孩 子的根,孩子是父母的命; 亲子关系是生命的纽带,家 庭教育是祖辈、父母与孩子 联系的媒介。在这个意义上 ,隔代教养名正言顺、无可 厚非。然而,现实生活中许 多祖辈常常感叹:祖辈越做 越累,越做越难!确实,为 人祖辈能使人度过生命中最 美好的时光,也会使人体验 到人世间最糟糕的时刻;为 人祖辈可以是一种有价值感 、令人享受人生的经历,也 可以是一种否定自我价值和 令人沮丧的经历。因为隔代 教养貌似缩短了亲子之间的 沟通距离,但实际上限制了 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为 孩子逃避与父母的沟通提供 了机会。轻则影响亲子关系 和祖辈对自己的身份认同, 重则损害家庭心理健康。显 然,这是一把“双刃剑”,值 得认真研究。我想,这也是 陈传锋教授的高明之处:于 无声处见惊雷。 再来几下“班门弄斧”。 实际上,纵观中华民族的家 庭教育发展史,隔代教养世 代相传,源远流长。在约距 今4000年前的虞舜时期, 就已有类似教育机构的地方 ,即“庠”,其原意是饲养牛 羊之所。据推测,是由经验 丰富的老者从事饲养牛羊一 职,他们一边管理牛羊,一 边照顾孩子,这可能是最原 始的隔代教养。现代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 调整、社会竞争激烈、社会 日托照料资源相对不足、自 小被捧成“小公主”“小皇帝” 的独生子女一代逐渐为人父 母等现状的出现,加上老年 人的隔代情结和对生命价值 感的追求,隔代教养正在成 为现代家庭的“标配”,而且 已然成为父母应对孩子养育 压力的不二选择。由于隔代 教养的不可避免,祖辈教养 的特点及其对孙辈心理和行 为的影响备受关注。研究发 现:祖辈虽重视孙辈教养, 但乏于合理;虽经验丰富, 但过于传统;虽倾注情感, 却过于溺爱;虽有时间和耐 心,但体力和精力有限;虽 尽心竭力,但教养观念较为 落后,教养方法有失科学; 隔代教养内容虽有可取之处 ,却较为片面和滞后;虽能 减轻父辈压力,却过于干预 ;虽能增进祖孙关系,却减 弱了父母与孩子的联系。因 此,隔代教养对孙辈的积极 影响有之,但消极影响也不 可小觑。惟其如此,陈传锋 教授的新著〈隔代教养儿童 的心理与教育》才怡逢其时 ,其影响力和生命力可圈可 点。 还是言归正传吧。毫无 疑问,全面推进和深化家庭 教育,必须树立“大家庭教 育观”。其实质是从新时代 家庭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 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观念、 明确的家庭教育任务、科学 的家庭教育方法,提供适合 孩子发展需要的家庭教育服 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富 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体制 观。据此,陈传锋教授通过 抽样调查,运用问卷法和访 谈法,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隔代 教养儿童的祖辈依赖与教育 干预策略”(课题编号: BBA180077)的基础上,综 合其研究成果,进一步完成 了〈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与 教育》。该书较为系统地探 讨了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和 学习的不良影响,并侧重探 讨了隔代教养儿童的祖辈依 赖及相应的教育对策,结果 发现,隔代教养儿童存在祖 辈依赖,包括认知依赖、情 感依赖、人格依赖和行为依 赖,且年龄越小,依赖性越 强;儿童祖辈依赖不仅影响 亲子关系,而且影响其科学 探究能力、自我概念和心理 健康;隔代教养方式、祖辈 心理控制、祖辈教养意愿、 祖辈教养时间、儿童接受祖 辈教养阶段、家庭居住方式 等对儿童祖辈依赖具有显著 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进 一步提出了针对隔代教养家 庭的干预对策,包括隔代教 养价值提升策略、祖辈身心 健康干预策略和儿童祖辈依 赖干预策略等。该研究成果 对于构建隔代教养家庭教育 的理论和有关儿童心理发展 的理论等,具有重要的学术 价值;对于改进隔代教养家 庭祖辈——父辈的教育实践 、预防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 问题、促进隔代教养儿童的 健康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显然,这是一部理 论联系实际、“又好看又好 吃”的家庭教育专著,我愿 意推荐广大家庭教育研究工 作者和祖辈父母们阅读。 最后,我的忠告是:祖 辈要提供适合孩子发展需要 的家庭教育。这意味着要了 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把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 他们的兴趣和成长需要;要 视身教重于言教,保持心态 平和,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让自信陪伴孩子一生。教育 是一盘永远也不会下完的“ 棋”。要一看、二听、三带 ,这样孩子的棋艺才会不断 提高。一句话,祖辈应调整 心态,放松心情,放慢脚步 ,发挥余 导语 全面推进和深化家庭教育,必须树立“大家庭教育观”。其实质是从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观念、明确的家庭教育任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供适合孩子发展需要的家庭教育服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体制观。作者通过抽样调查,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隔代教养儿童的祖辈依赖与教育干预策略”的基础上,综合其研究成果,进一步完成了《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该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和学习的不良影响,并侧重探讨了隔代教养儿童的祖辈依赖及相应的教育对策。 后记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教 育学国家一般项目“隔代教 养儿童的祖辈依赖及其教育 干预策略”(课题编号: BBA180077)研究成果,是 作者继2009年和2012年受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后的又一 个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成果 。前两个课题成果主要关注 学生的课内外学习与学校教 育,而本课题成果则更加关 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家庭教 育,尤其是家庭隔代教育。 在当前我国隔代教养日益普 遍的背景下,本书基于对隔 代教养儿童及其主要教养人 的抽样调查,揭示了我国当 前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和行 为状况,系统地考察了隔代 教养相关因素对儿童心理发 展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并侧 重考察了隔代教养儿童的祖 辈依赖及其心理依赖特点。 基于本研究调研结果,同时 综合国内外有关隔代教养研 究成果,对如何优化我国隔 代教养、提升隔代教养价值 ,进而促进隔代教养儿童健 康成长,提出了相应的教育 干预对策。在本课题研究和 成果提炼过程中,中国人民 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 生导师俞国良教授,上海教 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华东师 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桑标教授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 会老年心理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 生导师王大华教授等给予了 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心 理发展与教育》编辑部主任 刘霞教授,《学前教育研究 》主编赵南研究员和文字编 辑刘向辉博士,杭州师范大 学学报《健康研究》常务副 主编杨宏艳女士,《上海教 育科研》周明编辑等对本课 题成果提升和发表给予了细 心指导和热情支持;许多学 校、幼儿园和广大师生(含 幼儿)对本课题的调研给予 了大力支持和热情配合。本 研究还得到了全国教育科学 规划办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以及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作者所 在单位(湖州师范学院)的 领导和同事也为课题组的研 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和帮助。此外,我的许多本 科生和研究生参与了本课题 研究。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深 深的敬意和谢意。 本课题成果得以成书, 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 和精诚合作的结果,是大家 集体攻关和共同奉献的结晶 ,也是我的学生共同参与和 努力的结果。具体而言,本 书各章内容撰稿分工如下: 第一章“隔代教养概述”:陈 传锋,李萍,杨雨清,黄娅 妮,赵玲玲,徐可盈,邓惠 连,姜徐淇,卞娟娟;第二 章“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认 知与依恋的影响”:陈传锋 ,葛国宏,赵玲玲,卢丹凤 ,岳慧兰,卞娟娟,张文鸯 ;第三章“隔代教养儿童的 人际关系研究”:陈传锋, 陈璐,赵玲玲,梁佳怡,曹 佳敏,岳慧兰,杜晓凌,洪 鑫兰;第四章“隔代教养儿 童的学业发展研究”:陈传 锋,吕敏燕,梁佳怡,孙亚 菲;第五章“隔代教养儿童 的品行问题研究”:陈传锋 ,王玲凤,周宇琦,高瑜婕 ,杜晓凌;第六章“隔代教 养学前儿童的心理依赖研究 ”:陈传锋,王敏,陈钰雯 ,俞婷,张金荣,俞睿炜, 卞娟娟;第七章“隔代教养 学前儿童的祖辈依赖研究” :陈传锋,王玲凤,黄娅妮 ,杨雨清,陈璐,孙雨田, 张笑阳,王英杰,张文鸯; 第八章“隔代教养儿童的身 心健康研究”:陈传锋,王 玲凤,张雨茜,孙雨田,田 涌立,金雪菲,张宪山,姜 秀荣,罗燕;第九章“隔代 教养家庭的干预对策”:陈 传锋,邓惠连,黄娅妮,徐 可盈,洪鑫兰,罗燕,刘盛 敏。书稿完成后,研究生杨 雨清、黄娅妮、张雨茜、姜 徐淇、徐可盈、赵玲玲、邓 惠连对书稿内容进行了三遍 精心校对,研究生张淑芳也 参与了校对的部分工作。 中国纺织出版社的编辑 关雪菁与宋贺对本书的编辑 和出版给予了密切关注和大 力支持,在书稿内容和编校 质量等多方面加以指导、亲 自把关,不仅使本书能够得 以顺利出版,而且使本书的 整体水平得以提高。俞国良 教授对本书的撰写给予了高 度关注和热情鼓励,并在百 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此外, 本书引用了许多前辈和同行 的研究成果,使本书内容更 加丰富和充实。在此,谨向 所有关心和支持课题研究和 书稿出版的领导、师长、同 事、学生和亲朋好友们,致 以深切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对于构建隔代教养 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儿童心理 发展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 价值,对于改进隔代教养家 庭的教育实践、促进隔代教 养儿童的健康发展,亦具有 重要的应用价值。这是一部 理论联系实际、“好看又好 味”的家庭教育专著,我愿 意推荐给广大家庭教育研究 工作者及家长们阅读。 ——俞国良 中国人民大 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 导委员会秘书长 精彩页 一、隔代教养的概念与类型 (一)隔代教养的概念 隔代教养(grandparenting),也称隔代教育、隔代抚育、隔代照料、隔代抚养,指相对于亲子教养而言,由祖辈担当起对孙辈实施教育、抚养的部分、主要或全部责任,是祖辈和孙辈之间双向影响和互动的过程(李晴霞,2001;段飞艳,李静,2012;李洪曾,2006)。亦即,隔代教养(育)是指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主动或被动地参与照料孙辈,孙辈曾经(如婴幼儿期或小学时期)有一年以上、或暂时(因父母工作关系,晚上或假日时间)或长期(因父母离异、死亡、异地工作或其他因素)完全或部分由祖辈教育、抚养、照料一年及以上,或父辈为了减轻自己照料子女的负担而要求老人协同自己照料孩子,或祖辈自己为减轻子女负担主动要求协同子女照料孙辈一年及以上的家庭教养形态(陈传锋,孙亚菲,2020)。 (二)隔代教养的类型 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将隔代教养分为不同类型: 第一,按祖辈参与隔代教养的不同时段划分,可将隔代教养分为工作日隔代教养型、晚间隔代教养型、周末隔代教养型、寒暑假隔代教养型,以及时段不固定的隔代教养型(陈传锋,孙亚菲,2020)。 第二,按祖辈参与隔代教养的不同程度划分,可将隔代教养分为完全隔代教养(父母长期与儿童分离,祖辈承担全部教养责任)和不完全隔代教养(祖辈—父辈协同教养)。不完全隔代教养又称为祖辈—父辈协同教养,即祖辈—父辈共育,包括祖辈辅助型教养(低照料强度,祖辈教养时间低于父辈)、祖辈合作型教养(中等照料强度,祖辈教养时间和父辈相当)和祖辈主导型教养(高照料强度,祖辈教养时间高于父辈)。 第三,按祖辈参与隔代教养的不同原因划分,可将隔代教养划分为祖辈被迫型隔代教养(包括因父辈要求而参与教养孙辈、父辈丧失教养能力等)和祖辈主动型隔代教养(即祖辈自己希望并要求参与教养孙辈)(陈传锋,孙亚菲,2020)。 第四,按家庭成员的代际构成划分,可将隔代教养分为由祖辈和孙辈二代成员组成的隔代教养家庭(即完全隔代教养)和祖辈、父辈和孙辈三代成员构成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辈—父辈协同教养)(陈传锋,孙亚菲,2020)。 第五,按家庭成员的居住方式划分,可将隔代教养分为祖辈和孙辈共居型(包括父辈偶尔回来居住和父辈独居),祖辈、父辈和孙辈三代同堂型(或合居式祖辈—父辈协同教养型),祖辈独居、父辈和孩子共居型。前两种居住方式又称为“有祖辈同住”型,后一种居住方式则可称为“无祖辈同住”型(或分居式祖辈—父辈协同教养型)。 第六,按隔代教养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划分,可将隔代教养分为儿童在婴幼儿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婴幼儿和小学阶段、婴幼儿和初中阶段、小学和初中阶段以及从婴幼儿到小学及初中阶段的隔代教养(陈传锋,孙亚菲,2020)。 此外,按隔代教养是由父系祖辈还是由母系祖辈来承担,可将隔代教养分为父系祖辈(祖父母)照顾型和母:系祖辈(外祖父母)照顾型(孙亚菲,2013);按隔代教养的地域划分,可将隔代教养分为农村地区的隔代教养和城市地区的隔代教养。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