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与世界(以事观之修订版)(精)/具体形上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杨国荣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事”的多维度考察,展示了把握现实存在的独特进路,在扬弃思辨的形而上学和形式的形而上学的同时,也使以真实存在为指向的形而上学在新的形态中得到延续。从总体上看,本书可以视为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的具体尝试。
作者简介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重点人文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出版学术著作20余种,多种论著被译为英文、韩文,在Indiana University Press、BRILL等出版。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际形而上学学会(ISM)主席、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国际中国哲学史学会(ISCP)前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
杨国荣教授在对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以及先秦哲学、宋明理学、中国近代哲学做深入考察的同时,又创建了“具体形上学”的哲学系统,为当代中国哲学提供了独特形态。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于《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庄子的思想世界》《科学的形上之维》《道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人与世界——以事观之》等著作。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事”与现实世界
一 “事”与“物”
二 作为事实之域与价值之域统一的现实世界
三 本然性的扬弃与实然性的确证
第二章 人:因“事”而在
一 人之“事”与人之“在”
二 生成于“事”的交往关系
三 “事”与存在意义
第三章 存在与生成:从“事”的视域看
一 存在、变化与生成
二 现实世界:存在与生成的交融
三 人的存在与人的生成:基于“事”的统一
第四章 源于“事”的心物、知行之辩
一 心与“事”
二 心与物:由“事”而相涉与相融
三 知行之辩:以“事”为源
第五章 由“事”思“理”
一 “事”与“事实”
二 “物理”与“事理”
三 “事”中之“理”:“循理”与“讲理”
第六章 “事”与“史”
一 “事”以成“史”
二 “事”“史”“势”
三 “事”的变迁与“史”的走向
第七章 走向具体的存在
一 现实世界与具体存在
二 理想及其意义
三 作为“理”与“事”体现的形式与实质
四 做“事”和参与
五 存在的具体性:人与世界
附论一 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感受
一 感受:意义与意味
二 体验与评价
三 人与世界的三重关系
附论二 人类认识的广义理解
一 认知、评价与规范
二 关联与互动
三 广义认识所以可能的根据
四 以“事”观之:广义认识的现实指向
附录 事与思——对“以事观之”若干评论的回应
一 体系与系统
二 史与思
三 以“事”说心
四 哲学的视域与进路
五 多样之事与多重问题
后记
序言
对人与世界的理解,可
以有不同的进路,本书以“
事”为考察视域。宽泛而言
,“事”也就是人之所“作”。
从形而上的层面看,“事”展
开于人的整个存在过程:从
日用常行,到更广领域的多
样作为;从科学、艺术等观
念活动,到变革世界的现实
践行,“事”既与人的存在息
息相关,也与人生活于其间
的世界无法相分。这一意义
上的“事”首先表现为中国哲
学所运用的范畴:尽管以上
活动是人的存在过程所无法
回避的,但以“事”表示人之
所“作”,则主要见于中国哲
学。不过,尽管“事”打上了
中国哲学的某种印记,然而
,以人之所“作”为内涵,其
中同时又包含普遍的哲学意
义。如果说,“事”与人的存
在和世界的切近关系,使以
“事”观之不同于思辨或抽象
的考察而呈现为现实的进路
,那么,“事”所内含的普遍
哲学意蕴,则使以“事”观之
超越了特定的观念界域或思
想传统而展现了深广的哲学
视野。
人内在于其中的世界,
不同于本然的存在或自在之
物而表现为现实的世界。现
实世界的生成,离不开人“
赞天地之化育”的过程,后
者意味着通过多样之“事”以
变革本然的对象,在此意义
上,现实世界以“事”为源。
同样,人自身也因“事”而在
:正是在从事多样活动或做
多样之“事”的过程中,人将
自身与其他对象区分开来,
并获得了人之为人的内在品
格。“事”与现实世界和人自
身存在的以上相关性,决定
了对世界与人的理解,离不
开人所“作”之“事”。
作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
,“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这种综合性使“事”首先不同
于分析哲学视野中的行动。
以手的移动而言,对分析哲
学来说:有目的地抬手就是
行动,这一理解中的行动或
多或少被赋予孤立、抽象的
性质。在现实的形态中,抬
手可以表现为向人致意或示
意,并相应地展开为人与人
交往过程中所做之“事”;也
可以表现为以手遮阳或工作
过程中对物的作用,后者关
乎人与物互动意义上的“事”
。在这里,“事”的综合性或
者体现于人与人的交往过程
,或者呈现为人与物的互动
,特定的行动本身唯有从“
事”的角度考察,才能呈现
其实质的意义。“事”的以上
品格既具体突显了它在人与
现实世界关系中的本源性,
也进一步展示了其在理解人
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
就现实形态而言,人类
活动的具体过程有相近之处
。从“事”的角度去理解现实
世界和人类生活,并不是说
,作为“事”的人类活动只存
在于中国的传统中。事实上
,西方历史演化中人对现实
世界生成过程的参与,也是
通过他们多样的做事过程来
展开的。人生活于其间的世
界以“事”为本源,在这一点
上,东西方并没有根本的不
同。差别可能在于是否以一
个普遍的概念来表述相关活
动及其结果。中国哲学中“
事”这一概念,可以比较好
地帮助我们表述广义的人类
活动及其结果,而在西方的
思想传统中则似乎难以发现
同样的概念。这里的关系类
似思想演化中的以下情形:
中国没有西方
的“philosophy”概念,但这
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哲学。相
当于philosophy的学问,在
中国主要表现为追寻智慧的
性与天道之学。同样,西方
没有“事”这样的概念,但这
并不表明西方的历史传统不
涉及“事”。当然,“事”这一
中国哲学的概念也从一个方
面表明,中国哲学中存在着
其他文化传统所缺乏的观念
表达形式,这些表达形式有
助于推进对世界以及人类生
活更为深广的理解。
与以上思想背景相联系
,以人的现实活动及其结果
为指向的“事”,同时又表现
为具有哲学内涵的文化观念
,这一意义上的“事”与“道”
既具有相近的规定,又蕴含
不同的趋向。“道”作为表示
普遍存在原理的范畴,一方
面与形而下之器相关联,另
一方面又首先呈现形而上的
性质,所谓“形而上者谓之
道”,即表明了这一点;“事
”则既涉及形而上的规定,
所谓“即事是道”,又关乎形
而下之域。在兼涉形而上与
形而下这一点上,“事”与“
道”有其相通的一面,但在“
道”那里,形上与形下之间
的关联主要体现于形而上的
原理不离形而下之器;在“
事”之中,以上关联则表现
为形而下之域的人之所“作”
同时呈现形而上的面向:无
论是生活世界之中,还是生
活世界之外,人所“作”之“
事”既展开于具体的时空之
中,从而渗入了形而下的品
格,又具有建构现实世界以
及成就人自身的形而上意义
。与之相联系,从“事”的视
域考察人与世界及其相互关
系,同时在更具体的层面表
现为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
一中理解人与现实世界。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以上
统一所体现的,是具体形上
学的视域。事实上,本书可
以看作是我此前在具体形上
学之域所作思考的延续,就
其内容而言,它既与《道论
》《伦理与存在——道德哲
学引论》《成己与成物——
意义世界的生成》在理论上
相互关联,又与《人类行动
与实践智慧》前后相承。当
然,如前所述,在人与世界
及其相互作用中,“事”具有
本源的意义,以“事”为考察
视域,相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