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在《悲剧的诞生》中,他是凭借他“内在的经验”理解了“奇异的酒神现象”,并“把酒神精神转变为一种哲学激情”。 《不合时宜的考察Ⅰ—Ⅳ》是尼采早期思想转折的一部作品,显示了成长和成熟时期尼采的基本思想,是对《悲剧的诞生》的延续,同时也预示了其未来哲学思考的新方向。 《1870—1873年巴塞尔遗著》收录了尼采长长短短共十篇文章。这些遗著让我们体会到尼采当时紧张而充满激情的探索,这种探索传达出他的文学抱负和雄心的形成。其中显示出那种年轻的急躁心态,尼采力图以此迫使自己获得一种快速的风格成熟,而且,在他努力用一种非专业的语言处理古代问题的尝试中,已经包含着他对自己面对语文学教职产生的危机感的一种预先认识。 作者简介 尼采(1844-1900年),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诗人和散文家。他很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目录 前言 悲剧的诞生 一种自我批评的尝试 序言:致理查德·瓦格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不合时宜的考察Ⅰ 大卫·施特劳斯——自白者与作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不合时宜的考察Ⅱ 论历史对于生命的利弊 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不合时宜的考察Ⅲ 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不合时宜的考察Ⅳ 理查德·瓦格纳在拜罗伊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1870—1873年遗著 关于希腊悲剧的两个公开演讲 狄奥尼索斯的世界观 悲剧思想的诞生 苏格拉底与希腊悲剧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为五部未成之作而写的五篇前言 致《新王国》周刊编者的新年贺词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在道德之外的意义上论真理与谎言 告德国人书 科利版编后记 尼采手稿和笔记简写表 译后记 《悲剧的诞生》译后记 《不合时宜的考察》译后记 《1870—1873年遗著》译后记 关于本卷的编译 序言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年)生前落 寞,死后却很快走红。 1908年心理分析大师弗洛 伊德在维也纳组织了第一次 尼采研讨会,之后在两次世 界大战期间,尼采阅读和研 究达到了高峰,尤其是马丁 ·海德格尔,在1930—40年 代的战乱中讲尼采哲学,居 然一口气讲了10年。“二战” 以后,尼采更成为一个持续 的学术热点,也成了世界上 被阅读得最多的现代哲人。 尼采于1889年1月初发疯 后不再写作。1894年,19 卷本《尼采著作全集》开始 出版,即所谓“大八开本版” 。1920年代有理查德·厄勒 (Richard Oehler)编的23 卷本;继之有阿尔弗雷德· 博伊姆勒(Alfred Baumler )编的12卷本(1930年起 出版);卡尔·施莱希塔 (Karl Schlechta)编的三 卷本《尼采著作集》于 1956年出版,也是一个影 响不小的袖珍文集。 1967年至1980年,意大 利学者乔尔乔·科利 (Giorgio Colli)和他的学 生马志诺·蒙提那里 (Mazzino Montinari)编辑 了15卷本的考订研究版《尼 采著作全集》(Samtliche Werke,Kritische Studienausgabe,德文简 称KSA,中文简称“科利版” )以及规模更大的考订版《 尼采全集》(Kritische Gesamtausgabe,德文简称 KGW,著作部分与KSA相同 );此后又编辑了8卷本的 《尼采书信全集》 (Samtliche Briefe,德文 版简称KSB)。科利版 (KSA)校订严谨,包含大 量编注、考证性前言和疏解 性后记,出版后广为流传, 逐渐取代了此前各版本,成 为国际学界通用的定本,也 是世界上多个尼采译本的底 本。 有鉴于此,我们决定以 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 15卷)为基础,编译符合国 际学界惯例的中文版《尼采 著作全集》。中文版在版式 上严格对应于科利版原版, 同时标出原版页码。科利版 原版把编者注释单独编为第 14卷;中文版为了方便读者 直观阅读和对照异文,把这 一卷的内容改成了当页脚注 ,分别编入第1—13卷中, 并标识为“编注”。所以,中 文版共计14卷,包括正文的 第1—13卷,加上第14卷, 即科利版原版第15卷(《尼 采生平编年史》《尼采著作 全集总索引》)。 编者主要组织了哲学界 的尼采研究者,邀请他们参 与中文版《尼采著作全集》 的翻译工作。尽管做了一些 沟通的努力,但各位译者的 译文风格和用词偏好仍旧是 难以统一的。我们退而求其 次,只能要求中文版译文体 例的基本统一性。 尼采哲学影响中国已逾 一个世纪。中文世界的尼采 翻译可谓丰富而精彩,形成 了一些优秀中译本,有的译 本本身已成为现代汉语学术 和汉语文学的经典;但毋庸 讳言,尼采汉译一直比较芜 杂。我们唯希望能够为学术 界提供一个版本可靠、译文 成熟、哲学性强的中文版《 尼采著作全集》。真诚期待 学界朋友提供批评意见,帮 助我们做好这项学术基础工 作。 孙周兴 2019年9月28日于波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