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者将30年田野民族、艺术考察的亲历亲闻亲见浓缩成19篇文章,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密集的知识、丰富的配图,呈现种种田野细节,勾陈史事,刻画人情,讲述村庄里的艺术,力图“让生活开口说话”。本书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展现了村庄生活的本真模样,揭示了民艺民俗隐藏的文化脉络和内储的文化内涵,及其与族群文化心理、气候地理的深刻关联,书写了乡村里的中国、民艺里的中国,为我们理解村庄,理解我们民族自身的历史与现实,理解民族活态的生存艺术史,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有温度的通道。 目录 村庄里的社火 冰雹与民俗 仪式的伦理 水稻与节日 工具与文明 神奇的哈冲 女人与剪花 歌谣与剪纸 活的隐喻 剪纸的千年传承 最后的玩偶 老人与童心 一座山的故事 山寨牯藏节 反排的夜 雪中木偶戏 拉祜的年 走进布朗 村庄里的细节 附录 后记 序言 理解村庄 村庄似乎是一个熟悉的 地方,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真 正了解中国的村庄。我们更 多的是从图书和电影、电视 与互联网中了解村庄,村庄 是现代传媒中一个有故事的 剧场。曾经的脱贫攻坚工作 已经结束,新的乡村建设时 期开始。今天,中国许多古 老的村庄在不断地衰落消失 ,我们还没走近它,村庄已 经离开。 实际上,几千年漫长的 农耕文明史,一直延续不断 、生生不息的是一个被遮蔽 和沉默的村庄时代。村庄曾 经是一个寄托着我们每个人 乡愁的地方,我们的祖辈都 是从村庄里走出来的。村庄 是古老农耕文明顽强存活着 的文化因子,每一个民族的 村庄就是一本民族的活态志 书。村庄里的故事是最真实 的中国故事,村庄的历史即 是一部淳朴艰辛的农民生存 编年史。如今年轻一代的农 民为生存离开了村庄,改革 开放以来的“民工潮”构成了 一部离开土地的农民生存史 诗。 如今,村庄衰退的时代 在悄然开始,村庄老了、空 了,村庄不再那么让人依赖 ,村庄里的许多故事不再流 传,留在村庄里的人更多的 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一些 村庄正在终结。时间在发展 ,村庄也在发展,今天,我 们看到一个乡土中国的村庄 在渐行渐远,一个现代中国 的村庄时代正在到来,村庄 在开始自己新的建设篇章。 对民间美术的信念与热 爱使我们和村庄有了不解之 缘,我们庆幸此生走进如此 众多不同民族的村庄,见识 到生活里淳朴、动人的民间 艺术,它们在村庄里已经沉 寂了很久。也许,没有信念 ,生活里许多东西可能永远 不会相遇。 此书的19篇手记,是我 多年来乡村田野实践和生活 经历的记录。我在讲一个田 野的村庄、活态文化的村庄 ,一个记忆着文明故事的村 庄。多年的民间艺术田野实 践,使我有了观察体验乡村 生活的机会,我发现了生活 常识背后活的文化,发现了 生活中的艺术。艺术在乡村 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艺术 即是生活本身。乡村里农民 身体学的内涵包含了农业劳 作、手工造物、信仰实践, 也包含着文化生产。 乡村里的艺术是为生存 的艺术,艺术与自然的一方 水土,艺术与村社族群之人 ,艺术与人们信仰和敬崇的 神灵、祖先,艺术与村社的 日常生活,艺术与切身的工 具、材料等都有着生存的对 偶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文 化功能的实用性和生命功利 的目的性是明确的,村民们 在其中注入了个体的夙愿和 真诚。村社民间艺术的传承 充满了生命的对偶与情感的 即兴,文化的即兴又活跃施 展在历史的形制与岁月积淀 的程式中。乡村生活的日常 包含了历史,也包含了当下 ,反映了一方水土的伦理信 仰,也呈现了许多约定俗成 的文化思维惯性。艺术为村 庄的生存注入了鲜活有趣的 生机,村民们不知道艺术的 存在,但艺术的方式使村社 仪式活动和日常生活有了不 一样的时间呈现与体验。 生活是一首流传的歌, 也是一条不息的文化之河。 生活中有幸福也有苦难,村 庄的命运包含着不确定的对 偶性,也包含着未来。读村 庄里的生活之书,也是在认 知我们民族活态的文明,理 解村庄也是在理解我们自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