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叠加,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粮食生产转型过程是乡村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未来趋势。深入探讨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其互动作用机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本书以粮食生产转型为逻辑主线,通过“理论框架建构-多尺度实证研究-多类型案例解析-多目标优化调控”,解析了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作用过程、多尺度格局特征、差异化阶段类型。本书可供政府管理与决策部门,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龙花楼,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城乡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领域国际SSCI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副主编及《Land Use Policy》和《Journal of Rural Studies》编委。 在城乡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演化机理与模式及其与土地整治的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科技成果:创新了定量界定乡村转型发展类型的研究方法;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引入国内,提出样带和横向比较研究方法及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理论模式;揭示了我国空心村发展阶段的演化过程;探讨了基于土地整治重构乡村空间的机制与模式。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部委公益性项目课题等项目/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出版《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等著作7部,编辑中文期刊专刊1卷、SSCI期刊专刊4卷;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0篇,入选2015/2016/2017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社会科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时期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 第二节 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 第二章 粮食生产转型——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系统转型分析框架 第二节 过程转型分析框架 第三章 粮食生产要素转型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转型与粮食生产 第二节 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生产 第四章 粮食生产结构转型 第一节 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内部结构转型 第二节 黄淮海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转型 第三节 黄淮海地区人地结构演变与粮食生产转型 第五章 粮食生产功能转型 第一节 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多功能转型时空格局 第二节 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多功能耦合协调分析 第六章 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类型 第一节 粮食生产转型阶段类型解析 第二节 传统农耕型乡村粮食生产转型 第三节 现代市场型乡村粮食生产转型 第四节 城郊休闲型乡村粮食生产转型 第七章 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 第一节 传统农耕型乡村粮食生产转型困境 第二节 现代市场型乡村粮食生产转型困境 第三节 城郊休闲型乡村粮食生产转型困境 第四节 基于粮食生产转型阶段的乡村振兴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