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是我国传统儒学向宋明理学发展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他的理学思想,不仅在国内广为传播,还流入高丽、日本等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书充分展示了杨时立雪程门、倡道东南的励志故事和刻苦精神,以及朱熹在杨时等人基础上批判地发展洛学、综合百家而开创闽学的历史脉络。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介绍杨时的求学经历和生平成就,具有很强的励志性和可读性,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吴福瑞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杨时是我国传统儒学向宋明理学发展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他的理学思想,不仅在国内广为传播,还流入高丽、日本等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书充分展示了杨时立雪程门、倡道东南的励志故事和刻苦精神,以及朱熹在杨时等人基础上批判地发展洛学、综合百家而开创闽学的历史脉络。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介绍杨时的求学经历和生平成就,具有很强的励志性和可读性,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目录 程氏正宗儒林仪表——将乐历史名人杨时概述(代前言) 一、杨时生平简介 二、杨时的主要贡献 (一)追随二程,尊师重道,在洛学向闽学的过渡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被尊为“程氏正宗”“闽学鼻祖” (二)整理师说,倾力著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 (三)兴教立学,教书育人,培养出了众多著名的学者 (四)爱国恤民,忠孝勤廉,身体力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三、杨时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杨时文化为将乐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杨时尊师重教、砥砺名节的精神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杨时爱国爱民、敢于担当、勤政廉政的作风为当今公职人员树立了道德标杆 (四)杨时的家训家规以及形成的优良家风,极大地丰富了当今家庭文化的内涵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一、杨时与朱松 (一)朱松曾师事杨时的学生罗从彦和萧顗,且与杨时的学生陈渊(杨时女婿)相友善 (二)朱松曾代郑德与作《祭龟山先生》文 (三)朱松与杨时的孙子杨云友善,并为其父杨迪撰写墓志铭 (四)朱松逝世前曾将朱熹托付给杨时的门下之士“武夷三先生” 二、杨时与朱熹 (一)朱熹是杨时的再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得杨时所传的“程氏正宗”,并创立了闽学 (二)朱熹曾帮助收集资料和编订《龟山集》,并劝杨安止将龟山《奏议》编入《龟山集》 (三)朱熹编辑《伊洛渊源录》专章介绍杨时 (四)朱熹多次为杨时的文章题跋 (五)朱熹为杨时的长子杨迪的遗文作跋 (六)朱熹有关杨时的其他评论 参考书目 序言 程氏正宗儒林仪表——将 乐历史名人杨时概述 杨时是我国传统儒学向 宋明理学发展演化过程中具 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 他立雪程门,“学传东洛, 道倡南闽,辟邪翼正,继往 开来”“有功于前圣,有功于 后学”(明程敏政《杨龟山 先生通纪》),“言正而行 端,德闳而学粹”(宋高宗 赠左太中大夫诰),被东南 学者推为“程氏正宗”(《宋 史·杨时传》)。宋代著名 的理学大师朱熹在其画像上 题赞曰:“孔颜道脉,程子 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 。门下生朱熹拜赠。”宋代 抗金英雄、丞相李纲则称其 “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 云翰墨,锦绣文章”。他的 理学思想,不仅在国内广为 传播,还流入高丽、日本等 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杨时生平简介 杨时(1053-1135),“ 字中立,世居南剑将乐县北 之龟山”“性至孝,幼丧母, 哀毁如成人”。生母去世后 ,杨时在蛟湖的舅舅陈京的 “夫人扶存之,视犹子也”, 其祖母朱氏也“朝夕抚养, 必知其燠寒疾痛。缀完辑敝 ,悉躬为之。比其成人,教 以义方”。(宋黄去疾《龟 山先生文靖杨公年谱》) 杨时幼时,曾与蔡安礼 及“西斋诸友”跟随县城内西 斋的杨希旦先生学习。“其 善言仪行,固已饫闻习见之 矣”“年八岁,能赋诗。人皆 称之”“年九岁,能做赋”“十 五岁,潜心经史,游邵武学 有声”。二十一岁,“筑室读 书于含云寺”,并得到寺中 住持庆真禅师的指教,“与 真师游非一日矣”“听其言, 考其所知,益信其贤”。年 二十二,讲学读书于含云寺 。作有《礼记解义》。熙宁 九年(1076),“年二十四 岁,登状元徐铎榜进士”“年 二十九,授徐州司法”“调官 不赴,以师礼见程颢于颍昌 ,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 送之曰:‘吾道南矣。’‘’元丰 八年(1085),程颢因党 争获罪病逝,许多人避犹不 及,而”时闻之,设位哭于 寝门,而以书讣告同学“。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 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 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 矣“。(《宋史·杨时本传》 ) 杨时”杜门不仕者十年。 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 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 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 ,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 ,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 ,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 ,号日龟山先生“。(《宋 史·杨时本传》) 杨时每到一地做官,都 要邀集士子讲学,特别是从 五十九岁时开始,为了”倡 道东南“,传播理学,曾先 后在晋陵、毗陵(今镇江、 常州、无锡)一带讲学授徒 ,累计达十多年。清顾贞观 《顾端公(宪成)年谱》载 :“(无)锡故有东林书院 ,宋杨龟山先生所居。杨先 生令萧山,归依邹忠公志完 (浩)于毗陵(常州)。忠 公寻卒,依李忠定公伯纪( 纲)于梁溪(无锡)……往 来毗陵、梁溪间,栖止东林 ,阐伊洛之学。” 宣和五年(1123),先 生年七十一。“是岁,给事 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 使高丽。国主问:‘龟山先 生今在何处?’二人对:‘见 召赴阙。’使回,即奏闻。 有旨召赴都堂审察。公以疾 辞。”次年,“三韩使人将至 ,传公虑前言之不信也,遂 力荐于朝。冬十月,御笔以 秘书郎召,仍令上殿。”( 宋黄去疾《龟山先生文靖杨 公年谱》)后迁著作郎。除 迩英殿说书。钦宗时,除右 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 监祭酒。寻改给事中,除徽 猷阁直学士。高宗时,官至 工部侍郎,除龙图阁直学士 。“晚年被召,致位通显。 其所论谏,一本于道,匡时 补弊之策,的然可行。说者 谓能用其言也,须救得一半 ,特其言不用,而使事功不 见于当时,惜哉!”(明李 熙《龟山先生集序》) 建炎二年(1128),“冬 十一月,先生还南剑之镛州 。有旨令先生乘骑赴用,先 生具辞,乞致仕。高宗曰: ‘卿虽年老,精力未衰,才 高德厚,计智明辨,谋为有 声,朕不允其退。’”又具辞 。遂除龙图阁直学士,提举 杭州洞霄宫,赐对衣金带, 紫金鱼袋,先生上表谢辞。 又赐官绢二百匹、白银三百 两,以养天年。先生辞,唯 恳乞恩惠于八闽,山无米, 地无租。圣旨即准,永为优 免,至今闽人思之。先生自 维扬还南剑之镛州。(清毛 念恃《文靖杨龟山先生年谱 》,此节以下引文皆出此年 谱) “三年己酉(1129),先 生七十七岁。还龟山之故居 ”,以著书讲学为事。“先生 深造有年,道学纯一,名望 益尊。四方学者从之游,月 无虚日云”“绍兴五年(1135 ),先生八十三岁,居乡。 二十四日,卒于正寝”“冬十 月二十二日,葬先生于镛州 水南之原,土名乌石排”“是 年,赠左太中大夫,又赠太 师太中大夫,谥文靖”“绍兴 十二年(1142),追封吴 国公”。 “成淳三年(1267),立 龟山书院。御笔赐‘龟山书 院’额。仍诏郡县拨田养士 ,优恤其后,而春秋祭焉”“ 大明成化元年(1465), 敕建本府道南祠,祀先生, 以罗豫章、李延平配享。弘 治八年(1495),追封将 乐伯,从祀孔庙”“大清康熙 四十五年(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