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文件规定了海道测量的基本内容、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描述了对应的检查、比对和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我国各种比例尺的海道测量活动。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基本内容 4.2 坐标系统与基准 4.3 投影、分幅要求和标准图幅 4.4 测量等级与比例尺 4.5 基本技术要求 5 技术设计 5.1 一般要求 5.2 项目设计 5.3 专业设计 5.4 技术设计书拟定 6 平面控制测量 6.1 一般要求 6.2 选点 6.3 埋石 6.4 观测 6.5 数据处理 7 高程控制测量 7.1 一般要求 7.2 水准测量 7.3 三角高程测量 7.4 跨海高程传递 7.5 资料计算与整饰 8 GNSS控制测量 8.1 E级(含)以上等级的GNss测量 8.2 海控点及测图点GNSS测量要求 9 水位控制 9.1 一般要求 9.2 验潮站设立 9.3 验潮站基准联测与水位观测 9.4 水位观测数据处理 9.5 基准面确定 9.6 水位改正 9.7 文档记录 10 水深测量 10.1 一般要求 10.2 图上准备 10.3 定位 10.4 深度测量 10.5 水深数据处理 10.6 水深图编绘 10.7 水深测量质量检查 1l 扫海测量 11.1 一般要求 11.2 侧扫声呐扫海 11.3 三维成像声呐扫海 11.4 合成孔径声呐扫海 11.5 软(硬)式扫海具扫海 11.6 海洋磁力仪扫海 11.7 多波束测深仪扫海 12 水文观测 12.1 温盐测定 12.2 海流测验 13 底质探测 13.1 一般要求 13.2 表层采样 13.3 浅地层剖面测量 13.4 测量成果内容 14 海岸地形测量 14.1 一般要求 14.2 仪器的设置及检查 14.3 测站点测量 14.4 碎部测量 14.5 海岸线测定 14.6 干出滩测量 14.7 海岸地形修测 14.8 图边测绘与接边 14.9 资料整饰 15 技术总结、检查验收及资料上交 15.1 技术总结 15.2 检查与验收 15.3 资料上交 附录A(资料性) GNSS观测记录格式 附录B(规范性) 埋石 附录C(规范性) 气象元素的测定 附录D(资料性) 测距改正项的计算 附录E(资料性) 海控级导线和测图点导线验算项目 附录F(资料性) 水准仪系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 附录G(资料性) 两差改正系数和高差计算 附录H(规范性) 验潮站水尺设置方法 附录I(资料性) 最小二乘潮汐调和分析法 附录J(资料性) 深度基准面确定方法 附录K(资料性) 短期和临时验潮站平均海面确定基本方法 附录L(资料性) 验潮站有效控制范围的确定方法 附录M(资料性) 水位改正基本方法 附录N(资料性) 验潮站经历簿和考证簿格式与填写内容 附录O(资料性) 船舶动态吃水的测定 附录P(资料性) 单波束仪器差测定 附录Q(资料性) 声速及声速改正数计算 附录R(资料性) 航行障碍物探测一览表 附录S(资料性) 测深资料整理 附录T(资料性) 单波束测深仪记录纸的记载及水位曲线绘制 附录U(规范性) 水深图幅整饰格式 附录V(资料性) 扫海趟宽度的计算 附录W(资料性) 磁力仪有效探测宽度计算 附录X(规范性) 底质分类标准表 附录Y(规范性) 地形图幅整饰格式 附录Z(资料性) 野外拼接图边检查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