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文汇讲堂组稿,首席记者李念主编。基于年底和明年初的四场系列讲座整理编撰而成。延请来自考古界一线的12位遗址发掘主持专家和文明研究学者,注重跨学科交叉、注重以物史说话,届时,冯时、陈胜前、李新伟、吕厚远、蒋乐平、张居中、刘斌、韩建业、贾笑冰、高江涛、孙周勇、赵海涛等将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无限接近距今8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四千年上古历史,从中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和来源,并保留对尚未定论谜团的科学好奇和探索。
序 篇
由中国考古人自己揭示,中华文明如何“相变”
陈胜前
气候环境和农耕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未断基础
吕厚远
韩建业:8000年前古人观象授时,中华文明起源迈出第一步
李念 采写
附录1:国人哪些文化基因在中华文明起源之初已孕育?
附录2:相距千里,5500年前凌家滩人和红山人谁赴了谁的晚宴?
8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
从天文学起源论证中华文明有8000年历史 冯时
中华礼乐文明的因素已在9000年前的贾湖萌芽 张居中
万年上山,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 蒋乐平
附录3:8500年前曾共时存在的上山和贾湖,稻作来自山还是海?
5000年:中华文明的形成
5000年前后,良渚古城内外的惬意江南生活
刘斌
南佐都邑性聚落,5000年前最大中轴线布局宫殿
韩建业
5500年前,牛河梁祭祀礼仪完成史前首次制度创新 贾笑冰
附录4:良渚南佐牛河梁三地各异,但显“中心”“堆高”共性
附录5:谜团?牛河梁遗址大墓唯玉为葬,但墓主生活在何处
4000年:早期的国家与最初的王朝
4300年前的陶寺,“最初中国”从此走来并成长 高江涛
石峁,陕北高原上最早形成的早期国家 邸楠
二里头开创广域王权国家模式,并引领后世 赵海涛
附录6:北方强国石峁被谁消灭了?陶寺的盘龙真是龙吗?
附录7:为何“满天星斗”变成了“中心引领”?
1.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学家冯时领衔,当代中国11位一线考古人共同撰述。
2.著名历史学家姜义华教授、中国考古学学会理事长王巍研究员倾情作序推荐。
3.从万年上山到夏商二里头,八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文明遗址,生动展示了从万年前后到商朝时期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万年中华文明史。
4.本书在近年来坚实的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有力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一重大论断。并倡导考古学的中国方案:制定文明判定的中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