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宣纸上的中国(2)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李北山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宣纸上的中国》系列图书是对中国艺术史上一些经典作品和人物的文化解读,既有人物纪传的风华遗韵,又有纪事本末的完整钩沉;既有百家讲坛式的引人入胜,又有艺术评论般的深入透彻。中国的艺术是文化的映照,亦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之中。本书通过温暖书写而发现艺术中的心灵,既在探讨艺术之美、文化之魂,又在探讨艺术的观看之道。《宣纸上的中国》首部出版后,很多篇章被《文摘报》《中外文摘》《解放日报》以及人民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作者简介
李北山,文化学者,儿童文学作家。
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香港大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史等课程。出版著作多部,其中《神奇泰山号》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宣纸上的中国》荣获第二届奎虚图书奖。
两个孩子的爸爸,以给孩子讲述历史及艺术故事为乐趣。目前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以少儿探险小说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目录
大道至简——中国汉字之美
知止
甲骨文
书之源流
观看之道
文人书
泰山十字
诗之吟咏
一一毫端百卷书
《兰亭集序》:时间的谜题
三月三日
魏晋风流
永恒的追问
《祭侄文稿》:生命的奥义
盛世挽歌
颜杲卿
坚贞一志
天下第二行书
《寒食帖》:归去来兮
东坡
归去来
千年遗珍
《三笑图》:智者的欢乐
虎溪三笑图
伟大的想象
三教合一
盛世之花——十大传世牡丹图
徐渭:生命是一场伟大的悲剧
一、厉无咎
二、《自为墓志铭》
三、狱中
四、绝交
五、《四声猿》
六、诗与书
七、心画
八、青藤门下
艺术的命运
历史上的四次收藏热
文莫盛于宋
西园雅集
晚明:《清明上河图》谜案
器物中的国
皇帝与盐商
张伯驹与三希堂
张大千智赚程霖生
导语
本书是一部艺术鉴赏文集,以中国古代宣纸上的书法、绘画等为鉴赏对象,讲述相关的艺术故事,探讨艺术的鉴赏之道,领略宣纸上的中国的艺术之美、文化之魅。
一个文化的中国更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会投射到不同的事物中,构建一个真实的中国。艺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映像之一。
这本书所写,是对中国艺术一些经典作品和人物的文化解读,是一个庞大写作体系中的一些片段,一些笔记和重述。
精彩页
大道至简——中国汉字之美
知止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1900年6月17日),朝廷任命兵部侍郎李端遇、王懿荣为京师团练大臣。此时,八国联军正从天津北上,进逼北京。李端遇字小岩,山东安丘人,正抱病在家,守城重任就落在王懿荣的肩上。此前王懿荣三任国子监祭酒,是清廷最高学府的行政长官,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为实学”,时人谓之“太学师”。
一介文士之命运,就这样被推至历史的风口浪尖。
王懿荣接到上谕后喟然长叹:“此天与我以死所也。”尽管下属仅1500余人,还半是老弱残兵,而且缺少武器,“此一千百人,赤手白战,即有钱也无处购买”,他还是积极备战,写信向他的妹夫——湖广总督张之洞“暂乞军械”,垂泣而请求张之洞“能稍为捐置”。他在信中写道,自己受命以来,“朝廷亦未尝以兵事责之,实作看街老兵”,自己只能是“尽其心力之所能为者而已”。他对局势及自己所面临的处境深感悲观,京城“估计为时亦必不能久”,自己身为朝廷重臣,如果城池失陷,“则重臣之不得不罪夫”。这时候,王懿荣展现出中国士人最高贵的精神,“鲰生一命何足道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已经随时准备殉难了。
形势日益危急。王懿荣日日奔走于团练局,恪尽职守,加强京师防备。其北京寓所的庭院里有一口深井,平日为安全起见,置一横石于井口,并有石井栏。当此危难之际,王懿荣令人启开横石,加大井口,浚挖井水。
七月二十日(8月14日)晨,日、俄军进抵北京城下,向内城的东直门、朝阳门发起猛攻。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奋勇抵抗。中午,英、美军抵达北京外城的广渠门、东便门。至晚,日、俄军攻入北京。这一天,王懿荣一如往常,从宣武门出,至团练局部署抵抗,一直坚持到晚上方才入城。夜半,王懿荣在四下的枪炮声中徘徊于寓所庭院里,对家人表示:“吾身渥受国恩,又膺备卫之责,今城破,义不可苟生。”次日(8月15日)晨,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及王公亲贵出逃京师的消息传来,他还同时获知,军机大臣荣禄逃往保定,大学士徐桐与户部尚书崇绮自尽。他对夫人谢氏讲:“吾可以死矣!”并以楷书在纸上写道:
主忧臣辱,
主辱臣死。
于止知其所止,
此为近之。
写毕,他先吞金与铜钱,两次自杀未果,接着服毒,仍未绝,于是投入庭院里的那口深井中,以身殉国,时年56岁。谢夫人率长媳张氏相从投井而死。谢夫人享年43岁,长媳张氏享年32岁。
字如其人。这是汉字的独特之秘。王懿荣在留给我们的文字中藏着他的生命的过程和精神的气息。
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他出身仕宦之家,祖父王兆琛,曾官至山西巡抚;父王祖源,官至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并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他15岁时随父进京,18岁时首次参加顺天府乡试,未中。此后15年,他7次应考,皆名落孙山。直到光绪五年(1879年)他才中顺天举人,次年,金榜题名,中了进士。此时他已35岁。
1895年初,日本侵略者攻占朝鲜,出兵我国东北,又在山东荣成登陆,直逼清朝北洋水师困守的威海卫军港。消息传来,京师为之大震。这时,身为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挺身而出,连夜上书,慷慨陈词,吁请朝廷准他回籍办团练。获准后,他即回乡,奔波于莱阳、栖霞等许多州县,组织各地民团,积极备战,要率领家乡子弟兵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他行经莱阳时,知县徐桂宝为他回乡抗敌的气概所感,将自己珍藏的戚继光当年抗倭时所用的宝刀赠予了他。他写下《戚武毅公宝刀歌谢莱阳徐明府桂宝同年》,诗云:
昔年曾刻南塘集,今朝喜得戚家刀。
刀轻如纸光如水,两行款识秋芒豪。
上镌万历十年字,是时公居蓟镇地。
登州戚氏岳家军,铸刀初成姓为记。
忆昔浙闽与三边,公所到处皆凌烟。
虏酒朔风不成醉,精神炯炯三百年。
几经流传济南驿,徐侯得之若拱璧。
银函未改明时装,鹈血染苔花碧。
……
王懿荣从小敬仰戚继光这位同乡的民族英雄。光绪十五年(1889年)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曾将翰林院所藏戚继光的《止止堂集》送交山东巡抚张耀在济南重印,并撰写《重刻明戚武毅公〈止止堂集〉叙》。戚继光号南塘,王懿荣诗中所云“南塘集”即戚氏之《止止堂集》。如今得宝刀,不胜惊喜,他在给王守训的信中称:“在莱得万历十年戚武毅所造刀,此是刻《止止堂集》之报也。”就在王懿荣积极备战之时,李鸿章却代表朝廷在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请缨杀敌的努力付之东流,满腔悲愤地回到京师后,写下《偶感》一诗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
归来整旅虾夷散,五夜犹闻匣剑鸣。
作为一个艺术家,“王懿荣善书法,楷、行、篆书皆有成就,清末四书家之一。传世作品多为信札和对联,为收藏者所珍”。王懿荣在他生命的最后,终于完成其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伟大作品——如果我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