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海寻鲜(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寒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东海的每一口鲜甜,都跟江河、大地有关。每一条鱼的背后,都有山川风物、人文地理。讲美食,其实讲的是人与自然、食物与土地、游子与故乡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王寒,作家、学者、资深媒体人。
出生于西湖边,成长于东海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为江南某报常务副总编辑。一个在现实中很现实,在梦幻中很梦幻的女子喜欢行走。喜欢读城,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
目录
序 味道的味,味道的道
辑一 东海至味
桃花鲻鱼
樱笋鲥鱼
海底隐士石斑鱼
马鲛穿着灰龙袍
鳓鱼多刺,矮人多智
鮸鱼吃脑髓
六月鳎,抵陈鸭
但爱鲈鱼美
海蜒冬瓜汤,胜过鳖裙羹
西风烈,海鳗肥
章鱼壶中梦黄粱
鱿鱼妖娆
虮蛄虮蛄
辑二 生猛海鲜
海蜇水多,阎王鬼多
虎虎生威的岩头老虎
杜望吃蝤蛑
红娘子与绿莺莺
剥皮鱼,丑婆娘
粉面含春斧头鱼
渔底渔夫鮟鱇鱼
海中刺客黄呼鱼
辑三 虾兵蟹将
青蟹煮酒论英雄
白蟹秘史
一生劳碌沙蟹命
蟛蜞有礼走天下
棺材头蟹拜潮水
长须公
神武龙虾
虾皮,虾婢
一挟虾虮千条命
辑四 盔甲战士
东鲎晴,西鲎雨
藤壶·蟌·老婆牙
饭铲·江珧·杀猪刀
牡蛎记
东海夫人
蚶记
春风十里,不如嘬海蛳
后记
序言
味道的味,味道的道
新东方董宇辉直播卖樱
桃时,他说“树上的樱桃望
过去就像漫天星河”;卖火
腿时,他说“是风的味道,
是盐的味道,是大自然的
魔法和时光腌制而成”;卖
牛排时,他说“美好就如山
泉、就如明月,就如穿过
峡谷的风,就如仲夏夜的
梦”。
我很好奇,如果让他卖
海鲜,他该如何用诗一般
的语言来形容大小黄鱼、
章鱼墨鱼、虾兵蟹将?如
何把海鲜说得优雅而有文
化?
故乡在东海。
在遥远的古代,华夏以
东的海域,皆称东海,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现今
地理学上的东海,是长江
口以南、台湾海峡以北的
海域,濒临沪及浙、闽、
台三省,这一带,有中国
最多的岛屿,最鲜的海味

大陆流入东海的江河,
长度超过百干米的河流,
有四十多条,长江、钱塘
江、瓯江、闽江,是注入
东海的主要江河,它们日
夜奔流,在穿越千山万水
的同时,也将陆地和大山
的泥土带入大海。海洋中
的大部分微量元素就来自
这里,这是鱼儿最主要的
养料,也是东海海鲜鲜美
的源头。
我知道,来自东海的每
一口鲜甜,都跟江河、大
地、海洋有关。
这是味道的道。
形容江南的词语很多,
少年时,我喜欢杏花春雨
、杂花生树的华丽美好,
人到中年,则喜欢鱼米之
乡、饭稻羹鱼的质朴天然
,因为它蕴含着鱼肥虾壮
稻花香的富足。
二十四时,三十六味。
桃花鲻鱼、清明马鲛、芒
种虾皮、夏至鳎鱼、大暑
鲈白、秋风蟹紫、西风鳗
肥……
人间烟火中,是让人垂
涎的大海滋味。
这一年,我在东海寻鲜
。从钱塘口岸出发,沿着
海岸线,一路向南。从杭
州湾到象山湾、三门湾、
台州湾,直到乐清湾。八
月的第一天,我与《海鲜
英雄》摄制组一起,站在
开往东海的渔船上,等待
着午时开渔的号令。正午
的阳光灼热而猛烈。船头
犁起的浪花如无数跳跃的
鱼儿。
开渔令下,汽笛鸣叫,
干帆竞发,鲜美滚滚而来
。两三个时辰后,来自东
海的头网海鲜就出现在水
产品交易市场中,鱼鳃鲜
红,眼睛黑亮有神,身子
鲜亮紧致,水潺白胖透明
,沙蒜圆滚壮硕,带鱼如
利剑般闪耀着光芒。开渔
是舌尖的狂欢。
没有追过鲜的人,一定
不会知道,透骨新鲜的海
鲜,是没有腥味的。
每一条鱼的背后,都有
山川风物、人文地理。
江河浩荡,终将注入大
海,但江河与大海,并非
泾渭分明。
有些鱼类,生活在大海
,产卵于江河入海口,产
卵之后,有的重回大海怀
抱,有的则定居于江湖。
在古人眼里,寒露时的
鸟雀会变成蛤,北海的大
鱼会变成大鹏鸟,能够翱
翔万里逍遥游,蝙蝠能变
成蚶,鱼能化成龙,水泡
也会变成水母。
海洋与天空的距离,并
不遥远。
不止于此。千百年来,
鱼类与人类,有着无数的
情感羁绊:鲥鱼的鳞片成
了佳人额上的花钿;东海
的鲛鱼皮装饰了英雄豪杰
的刀鞘;龙虾的空壳化身
为美轮美奂的明灯;鹦鹉
螺成为华美的酒杯;流螺
成为唐宋宫廷幽幽的暗香
;海月的贝壳成为明亮的
窗户;黄呼鱼是海底刺客
;钢盔一般的鲎,最怕的
是蚊子;棺材头蟹见潮水
就拜,角鲛鱇是天生的软
饭男……
美味背后是传奇。
大海有恩。
大海博大深邃,为我们
提供万千海错。千百年来
,人类依赖和敬畏着大海
,周朝天子祭川,先祭祀
黄河,再祭祀四海。东海
渔民开渔,要虔诚祭海谢
洋,以祈求鱼虾满仓,家
人安康。
生活在东海边的人,血
液基因里自带“鲜”的记忆,
周岁开荤的黄鱼鲳鱼、结
婚宴席的黄鱼龙虾、朋友
聚会的把酒持螯、除夕团
聚的年年有鱼……一箪食一
瓢羹里,有鲜活鲜美。懂
吃爱吃的人,总能活得热
气腾腾。
新荣记创始人张勇说,
美食让人生更美好。
陈晓卿说,我们想用食
物给大家描绘一个美味的
故乡。
沈宏非说,讲美食,讲
的其实就是人、食物与土
地之间的关系。
我写《无鲜勿落饭》,
写《江南小吃记》,写《
东海寻鲜》,也是想告诉
大家:人间有味,是味道
的味。
导语
新荣记创始人张勇说,美食让人生更美好。
陈晓卿说,我们想用食物给大家描绘一个美味的故乡。
沈宏非说,讲美食,讲的其实就是人、食物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东海寻鲜》,是想告诉大家:人间有味,是味道的味。
后记
《东海寻鲜》是我“有味
道”系列的第三本书。
这些年来,我持续书写
故乡的人文与风物,从《
台州有意思》《大话台州
人》《山海之间的台州女
人》到《大地的耳语——江
南二十四节气》《江南草
木记》,直至“有味道”系列
的《无鲜勿落饭》《江南
小吃记》和《东海寻鲜》
。我写这么多,是想为故
乡存一份风物志,也为自
己沉淀一份过往岁月的印
记。
风物人心皆故乡。美食
的背后是地理和风物,民
俗和风情。美食将人与人
串联起来,所以,写美食
,又不止于美食。在寻鲜
的过程中,我深入到海岛
、渔村、水产养殖场、海
鲜交易市场以及大大小小
的菜场,与一个个有意思
的人打交道,听他们讲一
个个有意思的故事。
“有味道”系列的第一部
《无鲜勿落饭》入选百道
网年度好书榜、当当年度
好书榜等,加印了七次,
并在中国台湾出版了繁体
字版;第二部《江南小吃
记》列入2022年“农家书屋”
重点图书推荐书目,获得
了读者朋友的认可和喜欢
。《东海寻鲜》延续了这
两本书的风格。书稿完成
后,意犹未尽。于是“有味
道”的第四本、第五本,又
列入我的创作计划。
我出生在杭州,在外婆
的陪伴下长大,我把童年
给了杭州,把少年和青年
给了台州。2016年,我重
返杭州,安家钱江南岸,
彼时中山中路的外婆家,
已被拆迁,外婆也离世多
年。在杭州的东南西北角
中,钱江南岸是离台州最
近的区块。钱塘江水滔滔
,流向壮阔东海。一条大
江,联结起我的两个故乡
。人在杭州,但我与台州
的关系并未割裂,反而更
加亲近。人离故乡越远,
心与故乡越近。就像我在
台州时,从未忘记过杭州

这些年来,我陆陆续续
出版了二十多部书,在写
作过程中,得到家乡父老
的关爱和支持。感谢杨建
武、何玲玲、吕振兴、卢
微微、车洁琼、潘美云、
王荣杰等师长和朋友,多
年来对我的关心、帮助和
鞭策。
感谢外婆,一手带大了
我,在外婆身边,我得到
了最多的爱。她的马兰头
香干、梅干菜扣肉和红烧
带鱼,点化了我的嗅觉和
味觉。感谢父亲,在潜移
默化中,培养了我对“鲜”的
热爱,只要他在家,满桌
子都是山海风味。中国人
,不擅于说爱,从来都是
以食言爱。感谢堂兄王民
安,他办过海鲜养殖场,
有一肚子的海鲜故事,熟
知方言俚语,在他身上我
获益良多;感谢厦门海洋
专家、作家朱家麟,与他
的多次交流,加深了我对
闽粤海鲜的了解。感谢大
学同学任传郎,多次陪我
上岛下村,带我品尝大小
海鲜。三月春风一起,他
又召唤我去岛上追鲜了。
感谢新荣记创始人张勇
,在我“有味道”系列的采访
和写作过程中,多次提供
帮助。他一手打造的新荣
记,摘下了全中国最多的
米其林星,他是当之无愧
的“食神”。他与《舌尖上的
中国》《风味人间》总导
演陈晓卿,美食家、作家
沈宏非,都是中国美食界
的顶流。感谢他们仨对本
书的倾情推荐。
感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副总编辑、浙江人民出版
社社长叶国斌和本书的责
任编辑余慧琴,为本书的
出版所付出的心血。
特别要感谢的,是著名
海洋专家赵盛龙教授,不
但细心审阅了书稿,指出
了文中的谬误,还主动贡
献了精彩的海鲜图片。本
书中未署名的海鲜图片,
均为赵盛龙教授提供,这
些鲜活生动的图片,为本
书增色不少。
感谢读者朋友的一路陪
伴。
江山辽阔,大海深邃,
风物美好,我会一直写下
去。
王寒
2023年3月14日于杭州
精彩页
桃花鲻鱼
家乡有渔谣,“正月雪里梅,二月桃花鲻,三月鲳鱼熬蒜心,四月鳓鱼勿刨鳞”。春三月,东海岸的风带着些微的暖湿,山野竹笋已肥白,竹外桃花三两枝,这个时候,不来条鲻鱼尝鲜,未免太辜负春天了。
赏桃,品茗,食鲻,赋诗,是旧时江南文人的春日雅事。在食鱼上,素有“春鲻夏鳎”之说,东海鲻鱼在桃花时节,肉质最是丰腴肥美,夏日炎炎,则要吃鳎鱼。除了春日食鲻鱼,每年立冬前后,也是食鲻鱼的好时节,冬日里的鲻鱼,腹背皆腴,格外肥嫩。
在家乡,鲻鱼是寻常不过的海味,从它的名字,大概可以推断出它的长相。郝懿行《记海错》云:“鲻之言缁也,其色青黑而目亦青。”缁,即黑色,古代的黑色朝服就称为缁衣。鲻鱼还有好几个小名,乌鱼、乌支、乌头、黑耳鲻、白眼、白眼棱鱼之类。
鲻鱼的头,短而平扁,身材像个棒槌,背部青黑,上半部有几条黑色纵带。眼睛大而圆,眼珠外一圈颜色发白,看上去像是白眼,有些地方索性把鲻鱼称为白眼鱼,让我想到八大山人画的鱼,在八大山人的画笔下,鱼的眼珠子总是向上翻,以白眼示人,一副桀骜不驯的神态,怪异晦涩中,隐含苦痛。八大山人作为明代宗室子孙,明灭清兴,他不肯臣服于新王朝,画翻白眼的鱼表示内心的不满与愤怒。我觉得他还可以在家里挂一尾鲻鱼,以此明志。
鲻鱼、鲈鱼、鲥鱼,这三种鱼,经常被人拿来一比高下。鲥鱼鲜美,为达官贵人所喜爱,它多刺,有拒人千里的清高。至于鲈鱼,它的一举一动已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莼鲈之思,成了“乡愁”的代名词,味道反倒是其次。
我倒是喜欢鲻鱼,不挑食,连泥巴都吃,味美,少刺。套用鲁迅先生的话,吃的是泥,长的却是一身好肉。去掉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单论美味,比起鲈鱼,它更胜一筹。鲻鱼有“鲥舅”之称,可见其味道,也是胜过鲥鱼的。
三国时,吴王想吃鲜美的鲻鱼片,方士介象道,这容易。他在殿前挖一土坑,灌满水,果然钓到一条大鲻鱼,切成雪白的生鱼片,又让仆人骑上竹竿,到干里之外的蜀地买来蜀姜当调料,吃得吴王眉开眼笑。这事记在葛洪的《神仙传》里,颇有意思。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了一件事:权臣秦桧的妻子王氏入后宫,与宋高宗赵构之母韦太后闲聊,太后说这些日子大鲻鱼很少见到,王氏脱口而出,我家有,送百条过来。回家后,跟秦桧一说,秦桧怪她头脑简单,怎么可以在皇室前显摆呢?赶紧找府中幕僚商量。次日送宫里一百尾青鱼。韦太后见后,大笑,这是青鱼,哪里是鲻鱼。王氏这老婆子,果然没见过世面!
鲻鱼之鲜美,是毋庸置疑的,家乡甚至以“鲜鲻鲜利利”来形容小孩子撒娇或女子发嗲。家乡话中,以“鲜”字形容鱼,有鲜美、新鲜、鲜甜之意,形容人,意思就是嘚瑟,乡人常以“鲜嗒嗒”三字,形容一个人嘚瑟得跟鱼儿刚出水一样,难以自持。鲻鱼的鲜美远胜于一般鱼类,当家乡以“鲜鲻鲜利利”来形容女人发嗲时,足见此姝“鲜”得实在厉害,类似于杭州话中的“纤杀杀”。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