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质,而本书为您介绍的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一种“非本质/不在场的文化”。 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强制利用的对象,它未曾现身于本己的内在之中。那么如今呢?如今还有陌生者吗?现在人们乐于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如此一来,陌生者就再次从本己的内在之中消失了。 东亚思想完全朝向内在。道完全与世界的内在,与事物的“就是如此”,与此地此时融合在一起。在东亚的想象世界里,没有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的内在之外。如果说道避开了确定与指称,那并不是它太高,而是因为它在流动,因为它像河流一样曲折蜿蜒。它描绘着事物的不断转化,描绘着世界的过程性。 与世界的关系并不是由作为与行动的决断、意识与反思的高光所决定。相反,人们通过退避到不在场,通过忘掉或清空自己而让它发生,就好像那明亮的房间,正是因为它的空,才有能力接收很多的光。人们追求的不是果断的行动,而是随意与轻松。这大概就是与西方自由观念相对应的东亚自由观念。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 Han),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媒体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目录 前言 本质与非本质——无住 封闭与开放——不在场的空间 光与影——不在场的美学 智与愚——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陆地与海洋——思维策略 作为与发生——超越主动与被动 问候与鞠躬——友善 注释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序言 有一个国度,在那里, 一个人口称“我”,便很快沉 没于大地。 ——埃利亚斯·卡内蒂 在西方,陌生者(das Fremde)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强制利 用的对象,它未曾现身于本 己的内在之中。那么如今呢 ?如今还有陌生者吗?现在 人们乐于相信,大家基本上 都一样。如此一来,陌生者 就再次从本己的内在之中消 失了。也许,相信确实有那 么一个国度并没有什么坏处 ,“在那里,一个人口称‘我’ ,便很快沉没于大地”。在 自我身边为陌生者保留一个 空间是非常有益的,这或许 可以表达出一种友善,从而 使人们有变得不一样的可能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质, 而本书为您介绍的是一种陌 生的文化,一种“非本质的 文化”(Kultur des Abwesens,或译“不在场的 文化”),对于西方文化熏 陶下的居民来说,这种陌生 的文化会显得非常奇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