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陕北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为背景,展现了乡村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塑造了一大批不同时期医疗行业代表性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之艰,求医之难,患病之苦。 “在医院里工作,经常会接触到鲜血、脓液、尿液、粪便,甚至还有毁损、断裂的肢体,能够接受这些东西,敢于面对它们的血腥、丑陋和肮脏,我们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护他们的健康,否则的话什么也做不了。别哭了,接着再来,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刘老师一边说,一边引导冯卓继续操作,很快就完成了作业。 他的话让陈灵均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流血流脓的眼睛,想到最后一次见到孙亮时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以及被赵劲的鲜血染红的那片土地,还有寒假里,抱着渺茫的希望来找他看病的乡亲们体内无法用肉眼看见的种种病痛。他多么不想让他们失望地离去,带着痛苦和悲伤继续生活,可他除了深深的惭愧外,什么也不能给予他们。作为一个刚刚踏入医学大门的年轻人,他太需要这样的学习和锻炼了。 作者简介 杨晓景,女,原名杨晓璟,陕西省延长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作家,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陕西省朗诵学会会员,医务工作者,现居延安市。1987年首次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在《说写月刊》《延安文学》《延河》《文化艺术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并多次获奖,部分散文作品以阅读理解题的形式入选北京、湖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初升高语文试题。2016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反映陕北妇女解放的长篇小说《小脚》。 目录 上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下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后记 序言 生命跋涉之途的亮光 仵埂 认识杨晓景的时候,是 去年5月初的一个下午,在 西安小寨的一个茶馆。她约 我一见,想让我看看她新写 的长篇《奔跑的叶子》,说 要听听我的意见。坐定后, 我们就漫无边际地聊起来, 当然,话题不离文学,可以 看出她对文学的那种专注、 痴情和投入。庄子说,“嗜 欲深者天机浅”。尽管我对 庄子喜欢尤甚,但对他这句 话总有点儿犯嘀咕。站在君 子自强不息的角度观之,我 发现“嗜欲深”的人,倒往往 在事业上可能获得更大概率 的成功。原因也简单,就是 因为“嗜欲深”,动力也强大 吧。当然,庄子可能对这种 成功不屑一顾,他认为的“ 天机”大约是洞穿人间功名 利禄的那个天眼。杨晓景无 疑是想做事的人,或者说, 是属于那种关注社会发展和 运行的人,她的“嗜欲”,应 该与孔孟相接,有着强烈的 社会关怀。她的精神气象里 ,就带有那种对社会事务的 热情,带有强烈的正义感, 有着“兼善”的君子之志。 这些感觉,不仅从她的 交谈中发现,更在她的小说 里获得印证。让我欣喜的是 ,她作品里呈现出的那种大 气宏阔,让我无法想象这是 一部女性的作品。特别是小 说的第一主人公是男性,从 叙事视角而言,女性作家以 男性作为主人公,还是少见 的,这当然存在难度,因为 作品常常是从主人公的眼睛 观察世界感受生活的,男人 与女人有着很鲜明的性别差 异,但是你读完作品,觉得 杨晓景的叙事没有违和感。 作品表现的社会生活场景和 开阔的视野,特别是叙事者 因自身的气质所形成的某种 格调,那种凛然正气和刚直 不阿的精神,都令人感到恰 切顺畅。我以为这是陕北特 有的地域文化在她身上打下 的烙印。我相信,江南才女 们写出的作品会另是一种况 味,它可以是另一种美,温 婉的、细腻的、敏感的等等 ,但是,一定不会是杨晓景 式的那种气象和感觉,或者 说没有杨晓景作品中那种放 达的北方力量。我赞赏她作 品中的那种力量感,它充满 了对社会人生的温暖和信心 ,那种在人物和故事中茁壮 生长的阳光般向上的明媚, 不是附加其上的某种伪饰, 而是从作品中自然而然流淌 出来,就像是一道清溪从峪 口流泻而出一样。 杨晓景的长篇具有极强 的个人化体验,这种体验性 感知化为现实再现,形诸笔 墨,有很强的代入感。小说 的主人公叫陈灵均,出身于 一个特别贫困的农村家庭, 父亲陈儒生为人忠厚,有点 儿文化底子,母亲罗雪娥干 练善良,虽眼疾失明,却能 摸着做活做饭。他是四个孩 子当中年纪最小的,一家人 日子尽管过得艰辛,却相濡 以沫,有着贫寒却温暖的家 庭氛围。陈灵均幼年时营养 不良,体弱多病,但聪明伶 俐,善于思考,不像一般人 一样,盲目地接受来自家庭 、学校、社会的教育,而是 通过甄别后有选择地吸收, 这也正是他日后能够成为具 有创新精神的医疗行业的典 型代表的重要原因。面对贫 穷、疾病、学习、生活中的 困难、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 惑、行业权威的质疑、制度 的约束等,他以坚定的意志 和顽强的精神,不断地战胜 自我,超越自我,展现出一 个男人刚硬的一面,然而在 亲情和爱情面前,他的内心 却是极其柔软的。 卫校毕业后,当他得知 身患胃癌的母亲自作主张为 他许下一门亲事,对方是县 城里一个干部家庭的女子, 有工作,模样俊,文化程度 不高,心里很不乐意,但是 他又特别能理解即将告别人 世的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 一生在贫困中摸爬滚打,满 心希望最疼爱的小儿子不再 重蹈覆辙,为他能找到这户 殷实人家而发自内心地高兴 ,于是他淡淡地抱怨了一句 ,放弃了理想化的内心愿望 ,强打起精神配合家人完成 了母亲的心愿。他的母亲面 临生命大限这道门槛,忘却 了自己,深情地关注着儿子 的幸福而不是自个儿的生命 。母子之间那种深刻的理解 和深情,超越了个我本身的 局限,所以极具光彩。陈灵 均这种舍个我而成全亲人心 意之美德,尽管具有传统的 道德意味,但我们还是从中 感受到了人性的诗意光辉。 假如说作者在抒写亲情 之爱时,倾注了自己的体验 性感知。那么,她在写陈灵 均与齐令晖的爱恋时,那种 既有强烈的内心波澜涌动又 有着刻意的理性抑制的复杂 心理,揪动人心,令人动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的 审美感受和伦理凭依,更多 还是中国传统式的,我们可 以将之称为本能情感冲动下 的节制性表达。作品写出了 陈灵均内心的痛苦纠结,又 写出了他内心深处的强烈震 撼和冲击,非常细致入微地 表达出陈灵均对另一种自己 未曾触碰过的爱恋之域的敏 锐强烈的感受。这些地方的 描写,显示出作者观察与再 现生活的能力。尽管小说并 没有大开大合的故事情节, 但一样迷人。为什么呢?就 是因为作者笔下的真情真意 所蕴蓄的真诚的力量。 陈灵均在唐都医院进修 时碰到了齐令晖,这个一直 若有若无存在于他身边,几 次跟他失之交臂的神秘女子 。这次邂逅一下子点燃了他 的爱火,他们谈论往事,谈 论上学期间所办的刊物《四 瓣花》。齐令晖一直珍藏着 第四期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