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画中的汉代信仰世界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刘克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汉画包括汉代人在墓室中放置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等,反映了墓主及其家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是我们研究汉代信仰最直接的资料。本书通过对4000多幅汉画资料的考察,将汉画考古新发现与文献资料进行图文互证,勾勒出了汉代儒教、佛教、道教等民间信仰在当时传播的原始面貌,而且对汉画所表现的环境美,汉画中的礼乐关系、公羊学烙印,佛教传播与“华化”,道教的社会影响,孔子形象,人鬼故事等提出很多创见,并借助汉画反映汉代民间社会经济,如制作汉画的目的、人员、价格等,对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和民间信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克,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教师,二级教授。主要从事汉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铜镜画、石刻文字等的总称)研究。1982年开始汉画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40年间共收集29876幅,时间跨度从西汉武帝年间至东汉末年,兼具历时性和丰富性。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孔子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以汉画为方向主持和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河南省级项目7项。出版《汉画中的汉代信仰世界》《南阳汉画像与生态民俗》等学术著作5部。获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省政府发展研究奖1项。
目录
汉画营造的环境美(代序)
绪论
第一章 汉画中的儒教图像及其阐释
第一节 传统政治的诗意
一、诗意注入传统政治的过程
二、礼乐关系及其建构的传统政治语境
三、艺术之于传统政治的价值
第二节 “亲亲相隐”:图像及其内涵
一、儒家“直”的含义
二、“而任”:亲亲相隐中的责任担当
三、血亲复仇是预防滥隐的闸门
第三节 礼乐影响下戏剧表演元素的演进
一、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杂技与乐舞呈现的趋势
二、东汉中期百戏表演形式与表现能力的丰富和提高
三、东汉晚期百戏表演艺术的情节转换
第四节 公羊学的早期阐释与士人文法的建构
一、汉代石刻文本中的早期书写
二、公羊学阐释与写作观新变
三、价值:士人书写传统的建立
第二章 汉代佛教的图像学研究
第一节 奉佛样态图证
一、丝绸之路贸易背景下的佛教图像分布
二、内修外化,嵌附求荣:佛教华化过程
三、佛教以画像参与丧葬活动的方式跟平民建立关系
第二节 拒斥中的发展:汉代佛教的华化经验
一、有情和无情:佛教初传中土的原始面貌
二、佛教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三、佛教伦理思想得到认同和接受的图像反映
第三节 佛教华化的历史轨迹
一、汉代信仰文化概况
二、东汉中期以前佛教发展模式
三、图像对东汉后期清除佛教发展障碍情况的呈现
第三章 太上老君图像表现和道教对世俗的超越
第一节 太上老君图像最早出自汉代
一、鸟喙人身神图像数量和在汉墓中的位置
二、鸟喙人身神图像的发展演变情况
三、太上老君真形和雅号考
附:出土鸟喙人身神汉画选
第二节 对保存道教信仰状况画像的稽考与解读
一、人格理想与早期道教仙圣形象刻绘
二、以图述史证史:道教的流布
三、道教信仰的历史作用
第三节 传统孝道观念的变迁
一、重孝轻忠与忠孝并重
二、名教伪孝与真情自然
三、孝以致仙与修心养性
第四节 《道德经》文辞歧变
一、生命与政治:东汉理解道教义理的两个向度
二、从“道殷无名”到“道隐无名”:生命关怀向度对《道德经》文辞变迁的影响
三、从“有欲者”到“有道者”——“欲不欲”的政治哲学向度及其道治理想
第四章 汉画图像中的宗教内外关系
第一节 宗教间的和谐关系及其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
一、和谐关系的表现
二、形成机制
三、运行机制
第二节 管制与因应:宗教、社会与权力之间的多重互动关系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似未得到贯彻落实
二、管制背景下的信仰方式
三、汉代宗教管制的得失
第三节 宗教市场及其整合作用
一、宗教题材汉画出土区的经济文化概况
二、宗教题材汉画的消费需求及民间宗教市场形态
三、民间宗教市场的整合作用
第四节 “方内”“方外”:儒道融合背景下的孔子观
一、老亢孔卑,道师孔徒
二、孔子对“方外”之学的态度
三、孔子观图像的文化意蕴
余论:画像所反映的汉代人鬼关系
一、幽明内涵的拓展为人鬼关系的丰实奠定了基础
二、人鬼关系的新构
三、对死生哪个快乐、人鬼能力谁大的体认与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汉画营造的环境美
环境美学是一门研究人
与环境的审美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紧扣时代脉搏、兼
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近年来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
的关注,许多著名学者在许
多重要学术刊物或出版机构
都发表过思维光新、形制厚
重的研究成果。现在看来这
些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当
高的成就,但是由于环境美
学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前
沿课题,其思想体系尚处在
探索研究阶段,因此包括环
境美学的本质在内的学科建
设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
解决。这里的问题,我们认
为主要是本学科的历史较短
、相关资源尚未得到全面开
发造成的。最近我们在出土
的汉代墓室画像中,发现了
一批表现古人环境审美观念
的画像和铭文,为我们深刻
认识环境美学的审美本质提
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这些资料,不仅展示了古代
环境美学的理论高度,而且
还深刻地触及了当今环境审
美的理论困境。作为民族童
年时代思考和品评环境哲理
的心灵写真,在汉画这个至
今未被怎么开垦的领域去爬
梳考订古人那瑰丽的环境美
学真髓,可能会对推进和深
化当前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和有益启示。
一、生活使人与自然的
关系问题成为环境美学的基
本问题
汉代的画像墓是用刻有
浅浮雕画像的石块或模印的
画像砖仿照阳间屋舍格局建
造而成的茔宅。作为厚葬的
产物,这些画像不仅经过精
心设计,每一幅都有含义,
而且大多都分布在墓室显眼
的地方。墓室顶部刻绘的多
为日月星辰、灵禽异兽和仙
人神怪等天庭生活场景,墓
壁刻绘的是峰岫云烟、仕宦
经历、拜谒宴饮、歌台舞榭
、田猎出行、农业生产、冶
炼酿造等生活画像和历史故
事、乐舞百戏、神话传说、
宗教故事等人文画像,而墓
门及其门楣上刻绘的则是辟
邪驱魔的神灵画像和伏羲女
娲人类始祖画像。这些画像
蕴含着古人的生活方式、思
维方式以及基于生活方式和
思维方式而形成的环境观念
与审美趣味。如果说墓顶画
像表现的是古人对上天的认
识的话,那么四壁画像所表
现的则是对地面人生经历经
验的概括、总结。由于汉代
人是把这些画像当作实物来
看待的,所以汉画墓就其本
质而言,是古人为亲人在地
下建造的生活乐园。构成这
一“生活乐园”的汉画,从大
的方面讲,可分为资源和家
园两个大类。资源是让亲人
享用的,家园是让亲人居住
的。亲人只有居住在富含资
源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和发
展,才能生活得安稳舒心。
资源和家园对于亲人来说,
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都不
可少,一刻都不能少。“一
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
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
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
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
说人的另一体。此时,环境
中有人,人中有环境。在这
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①作为“人的生命之根,
生存之所”②,环境缔造了
人的肉体和精神,支持并肯
定人的生存,是人的价值物

上述论析可以从汉画墓
出土的很多人类享用资源的
画像中得到佐证。在我们对
相关汉画墓环境的考察中,
庖厨、田猎、制盐、冶铁等
表现向自然索取的生活图像
的数量极大,被纳入研究视
野的就有4431幅。如在山
东诸城前凉台汉画墓出土的
庖厨图上,有宰牛、宰猪、
宰狗、宰羊、烤肉串、褪鸡
毛、酿造等内容(图0-1)
。③特别是密县打虎亭汉代
画像石墓中的庖厨图,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动物从被宰杀
到蒸烤煎煮的烹饪过程(图
0-2)。④资源与人共存共
处于自然环境之中,从汉墓
出土的田猎图和冶铁图来看
,除了人类饲养的可再生资
源外,就是野生资源或者不
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人类为
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发
展都可以获取和享用。南阳
县(今南阳市)英庄汉画墓
出土了两幅田猎图像,一幅
是河岸上钓鱼和船头以网捕
鱼的图像(图0-3),另一
幅是在层峦叠嶂、野兽出没
的山林中,率狗追捕群兽的
画像(图0-4)。①在山东
滕县(今滕州市)石刻冶铁
鼓风炉图上,刻有三人冶铁
的情形。②除此之外,庄园
生活、车骑出行、汲水等享
用自然资源的图像也有很多
,是生活类汉画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对这些画像进行
深入细致的统计和分析,我
们能够得出这样的认识:在
古人的内心深处,墓室环境
代表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生存
世界。在这种用汉画构建出
来的生活世界中,古人把人
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在他们的意识中,环境是人
的享受对象,怎样使人吃好
喝好住好玩好,怎样使人获
取更多的财富以便更好地享
受,是生活的第一要义。通
观这4000余幅画像,既看
不到为了所谓的保护自然而
提倡以自然为本;也看不到
为了防止生态危机而倡导以
生态为本,损毁业已建立的
文明回到荒蛮远古的做法。
在古人看来,让人完全屈居
自然和生态之下,既不合自
然的“生生之德”,也有违圣
训和那万物之灵的人的本性
。也就是说,在自然和生态
面前,让人放弃人的立场,
是根本行不通的。基于这样
的原因,所有被刻绘进画像
墓中的自然,不仅无一不是
人的自然,而且在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上,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