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一个人从早到晚都离不开广告的包围。大多数广告研究聚焦于广告经营模式、广告创意、广告流程等,本书从“公众”出发,提出了从“人”的价值和作用角度研究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新视角,同时提出新信息传播环境的概念,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广告产业的研究范围。 新信息传播环境加强了公众权利,释放了公众生产能力,提升了公众地位,打破了中国广告产业原有格局。广告主成为需求代工厂和品牌维护者,传统广告媒体被迫离场,广告公司仅剩创意等职能,私有化信息平台介入服务生产全过程,成了新核心。 本书从公众利益保障和权利应用角度,对信息垄断的危害做了分类,并对如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如何有效保护公众中长期利益、如何保持广告产业各主体健康发展、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广告产业等,做了分析探讨,提供了可行的发展建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广告产业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广告 二、谁是广告产业的主体 三、广告产业的特点 第二节 关于“人”的研究—广告产业研究一个重要方面 一、为什么“人”很重要 二、概念选择的标准 第三节 为什么是“公众” 第四节 研究问题和相关说明 一、前人研究了什么 二、本书要研究什么 三、本书中的“外生性”与“内生性”指的是什么 (一)其他学科的观点 (二)本文的观点 第二章 公众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 第一节 西方公众的发展历程、形成条件及作用 一、发展历程 (一)奴隶制时期 (二)封建领主制时期 (三)资本主义早期 (四)市民阶级、公众、资产阶级、私人都是谁 (五)作为斗争工具的公众舆论 (六)资本主义精英阶层统治期 二、公众的形成条件 (一)私有财产 (二)受教育权利 (三)政治斗争通道 (四)信息传播通道 (五)四个形成条件的关系 三、西方公众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社会公众的发展历程、形成条件及作用 一、中国古代社会“类公众”群体的发展—夏朝至清朝 (一)夏、商、周、春秋战国—亦师亦友 (二)秦至宋末—居“臣”位而共管 (三)元至清末—以“奴”之名行“治”之实 二、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西式公众的仿效尝试 (一)仿效的条件 (二)仿效失败的原因 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四、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八大前 (一)私有财产 :从批判到保护 (二)受教育权利 :普遍化的优势 (三)政治参与通道 :平稳且多元 (四)信息传播通道 :国家与公众共赢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三节 当代中国公众的构成条件、作用及对应权利的关系 一、经济权利 二、政治参与权利 三、信息传播权利 四、逐利性作用与约束性作用 第三章 公众外生性作用及对广告产业的影响 第一节 利润分红方式下的公众作用 一、资本增值如何实现 二、公众身份和作用类型 (一)直接即时约束性作用 (二)间接即时约束性作用 第二节 非公开股权交易方式下的公众作用 一、资本增值如何实现 二、公众身份和作用类型 (一)即时约束性作用 (二)滞后约束性作用 第三节 公开股权交易市场 一、资本增值如何实现 二、公众身份和作用类型 (一)更多重的身份 (二)逐利性 三、资本与企业所有者 (一)更为现实的操作 (二)企业所有者如何实现资本增值 第四节 广告产业中公众与资本的关系及其外生性影响 一、公众与资本的关系 (一)资本、公众相继主导广告产业发展的原因 (二)公众对资本作用类型的分类 二、广告产业中公众外生性影响的分析 第四章 公众内生性作用及对广告产业的影响 第一节 新信息传播环境的产生 一、从香农谈起 (一)一直很重要的“信息” (二)信息的可测量性 (三)信息的实体性与商品化 二、数字化带来的变化 (一)更快、更强、更好用 (二)什么是数字化 (三)公众逐利 :信息以人为本 (四)重要的信息可用性 三、新信息传播环境的产生 (一)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改变 (二)信息使用的改变 (三)信息生产的改变 (四)信息的动态循环 四、公众与新信息传播环境的关系 (一)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公众 (二)作为信息使用者的公众 (三)作为信息生产者的公众 (四)公众身份的动态关系 第二节 新信息传播环境下广告主的变化与发展 —服务代工与品牌重塑 一、服务生产权利的转移 (一)好坏难判的公众需求 (二)人机共用的信息监测 二、作为服务代工厂的广告主 (一)为了自身利益的反思 (二)新需求与新生产方式 (三)普罗大众的个性化生产 三、作为品牌重塑执行者的广告主 (一)体验性的品牌 (二)与己相关性、议题广泛性、临时性、即时性和非理性 四、公众内生性影响对广告主发展的影响 (一)全面的介入 (二)前置约束性作用 第三节 新信息传播环境下广告公司的变化与发展 —创意驱动 一、边缘化的广告公司 (一)曾经的核心 (二)不适应时代的信息能力 二、不可运算的创意 (一)可运算的信息生产 (二)不可运算的信息生产 三、避免技术垄断论和信息决定论 (一)技术垄断还是技术助人 (二)信息决定还是信息使用 四、广告公司的其他作用—策展人、挡箭牌和税务员 五、公众内生性影响对广告公司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新信息传播环境下广告媒体的变化 —从广告媒体到信息平台 一、从一家独大到多面迎敌 (一)来自公众的挑战 (二)来自广告主的冲击 (三)来自信息平台的竞争 (四)传统广告媒体定位的再明确 二、信息服务的种类 :过滤、搜索、审核、管理 (一)信息过滤与搜索 (二)信息审核和管理 (三)被替代的必然 三、从信息聚合到信息平 导语 对公众特点的归纳、对信息边界的探讨和对技术发展的反思发人深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