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朝果然很有料(3景泰元年1450年至嘉靖三年1524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小院之观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1450年,明英宗被放回,幽禁于南宫。1457年,景泰帝病重,发生“夺门之变”,英宗复位。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继位,统治期间,宠爱万贵妃、太监汪直,设置西厂、皇庄、传奉官,政治逐渐腐败。明孝宗朱祐樘继位后,“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废除英宗以来的陋习,先是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逮捕治罪,并选贤任能。孝宗勤于政事,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法治宽刑。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后,宠信太监刘瑾,建造“豹房”,游乐无度,社会矛盾变得尖锐,农民暴动不断。但也在北方对蒙古取得应州大捷,平定了南方的朱宸濠叛乱。因为社会控制力下降,王阳明建构起“心学”体系,对传统的程朱理学发起挑战。明武宗驾崩后,朱厚熜按照“兄终弟及”原则入承大统,引发了“大礼议之争”。 作者简介 小院之观,本名王旭,江苏无锡人,爱好历史研究,擅长以通俗的语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解读,内容深入浅出,坚持以史实说话,立场客观公正,活跃于各媒体平台。 目录 第一章 “夺门之变” “金刀案”之谜 易储风波 “夺门之变” 第二章 忠臣于谦 社稷为重,君为轻 天下冤之 什么是英雄 第三章 徐有贞、石亨的悲惨结局 徐有贞的结局 石亨的末日 第四章 曹吉祥最终死于千刀之下 曹吉祥之乱 锦衣卫逯杲 孙镗力挽狂澜 第五章 唯一没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夺门”无用论 不被承认的皇帝 第六章 朱祁镇“夺门”成功后的报复 冷酷的“暖男” 为尊者讳 第七章 万贞儿宠冠后宫 帝王姐弟恋 吴皇后被废 皇帝无子 第八章 另类太监汪直 大藤峡之乱 御马监太监 西厂督公 商辂的反击 第九章 “鹰派”皇帝 建州三卫 “鹰派”皇帝 “成化犁庭” 第十章 名将王越与太监汪直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红盐池大捷 伪装成“鹰派”的“鸽派” 丧心病狂的战术 奇袭威宁海 蒙古“中兴之母” 汪直的结局 名将凋零 第十一章 女战俘与皇帝生母 美丽女战俘 众人护皇子 纪氏之死 人性的光辉 第十二章 朱见深:不折不扣的治世之君 长生不老 治世之君 第十三章 朱祐樘:一夫一妻制皇帝 最高贵的复仇 一夫一妻的皇帝 第十四章 弘治名臣李东阳 两个“神童” 翰林官员 第十五章 唐伯虎科场舞弊案 江南第一才子 明代科场第一案 第十六章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科举制 科举制的弊端 15世纪的世界 第十七章 名不副实的“弘治中兴” 尴尬的内阁 名不副实的“弘治中兴” 第十八章 明代第一奇人王阳明 我要当圣贤 格物致知 第十九章 “玩主”皇帝朱厚照 “中二”少年 “八虎”乱政 第二十章 龙场悟道 初到龙场 龙场悟道 第二十一章 有能力的阉党 “站皇帝” 有能力的阉党 刘公公的理想 第二十二章 安化王之乱 安化王之乱 计诛刘瑾 第二十三章 明代第一个谥号“文正”的首辅 求退录 谥号“文正” 第二十四章 古代大一统王朝的三百年魔咒 第二个问题 擒“龙”计划 第二十五章 “心学”的力量 南赣巡抚 南赣戡乱 第二十六章 应州大捷 新的爱好 “威武大将军” 应州大捷 达延汗的结局 第二十七章 宁王之乱 宁王之乱 王守仁的计划 兵者,诡道也 第二十八章 朱厚照: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正德皇帝下江南 献俘事件 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第二十九章 被套了枷锁的商品经济 第三个问题 压榨商人的手段 “心学”启蒙 唐寅的另类启蒙 第三十章 “大礼议事件” 兴王世子 二甲进士 杨廷和落败 导语 作者在本书中延续了之前的写作风格,擅长将复杂曲折的历史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将文学性与学术性相结合,轻快而不轻佻,通俗而不媚俗,使本书整体呈现出既轻松典雅又严谨深刻的行文特点。作者深度解读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文化内涵,让读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更具可读性、易读性、耐读性,相比一般的通俗讲史作品,更具持久生命力。 本书讲述了景泰元年至嘉靖三年的明朝故事。 精彩页 第一章 “夺门之变” “金刀案”之谜 朱祁镇被送到南内疗养后,除了被禁止在宫内自由走动,总体来说日子还算过得去,直到发生了一桩“金刀案”。 “金刀案”的起因并不复杂,朱祁钰派到南宫监视和服侍朱祁镇的是一群宦官,其中有个叫阮浪的老宦官。一天,朱祁镇把自己使用过的一把金刀和一个金绣袋送给了阮浪,阮浪又转送给了他的朋友皇城使王瑶。王瑶接手刀、袋后又向他的朋友卢忠炫耀一番。卢忠是个锦衣卫,出于职业的敏感性,他意识到这刀和袋都不是寻常物品,便将王瑶灌醉后偷走刀、袋,报告给太监高平。高平向朱祁钰密报,太上皇用金刀和金绣袋收买人心,有阴谋复辟的意思。“金刀案”案发,阮浪和王瑶被下狱拷打,但并没有从他们口中问出什么,两人都被处决。 此案过后,朱祁钰把对哥哥朱祁镇的戒备等级大大提高,不仅派锦衣卫日夜监视,还把大门上锁灌铅,送给太上皇的食物,只能从门上的小洞递进去。为了防备有人越过高墙与太上皇联系,他还下令把南宫的树木全部砍掉,剥夺了朱祁镇夏天在院子里乘凉的权利。 从表面证据来看,“金刀案”是朱祁钰捕风捉影,把哥哥朱祁镇的生活水平一降再降,真是太过分了!可是,这桩案件的关键在于,朱祁镇送刀、袋给阮浪,到底是什么意思? 阮浪在诏狱遭受严刑折磨,也没有供出只言片语,后来史书里只能这样记录:“英宗居南宫,浪人侍,赐镀金绣袋及镀金刀。”这样来看,阮浪、王瑶两人并没有和太上皇阴谋复辟的动机。 但是我们简单推理一下,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朱祁镇是大明身份最敏感的人,阮浪很清楚这一点。这位老宦官在永乐年间就已入宫,经历过朱高煦的夺嫡之争和朱祁钰即位后清算王振的行动,是见识过残酷政治斗争的人。阮浪也不是个憨直之人,他时任御用监少监,说明他是个有点文化的宦官。如果说阮浪只是收了朱祁镇的刀、袋自己把玩,那也就算了,关键是他竟然如此“大方”,把御用之物送给了王瑶。 皇帝送的贵重物品,随便就转手送人,这合适吗?而且这位皇帝还是身份敏感的太上皇!阮浪本来就是被派去监视、服侍朱祁镇的,他这是得有多大的胆子?更想不到的是,王瑶竟然也大大咧咧地收下了,这得是有多大的心啊。 这把刀不是普通的刀,记载中是“异常制”,估计上面刻着皇家标识,才会被卢忠一眼看出是御用之物。 王瑶的身份要比阮浪更为重要,他时任皇城使,负责宫门出入和启闭等事,并负有侦察、保卫等任务,是事关皇宫安全的一个官员。—个是宦官,另—个是外臣,阮浪为啥不送别人,偏偏送给王瑶? 几个疑点结合起来看,朱祁镇未必无辜。 那么,阮浪、王瑶在狱中为什么死也不肯承认与朱祁镇相勾结呢?这也不难解释,谋逆这种超级重罪,不管承认与否,都难逃一死,区别是不承认只会自己死,承认了会株连到家人。 从朱祁钰最后的判决(凌迟)来看,他认定阮浪、王瑶犯的是谋逆罪。但由于两人并没有承认,所以没有株连到他们的家人,同时也保住了朱祁镇。 这个判决只能说是正常操作,毕竟朱祁钰是皇帝,要是真想弄死太上皇,即便没有口供也不是不能操作,搞个失足落水、患病暴毙,都是很简单的事。一桩可以大做文章的谋逆大案,在朱祁钰手里办得虎头蛇尾,要是落到他父亲朱瞻基手里,不把朱祁镇和他的儿子们都杀光,那都是客气的了。 再从朱祁镇的角度看,联系到“金刀案”发生的时间点,也不能说他一定是心如止水。因为在景泰三年(1452年),发生了一件对他极其不利的事。 易储风波 坐稳了帝位,朱祁钰在满足之余,始终被一件事所困扰,那就是当初与孙太后的那个政治交易。太后的意思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属于朱祁镇和他的子孙。朱祁钰即使当上了皇帝,也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最后是要交还给哥哥那一支的。 在“土木堡之变”刚发生时,只是郕王的朱祁钰没办法和孙太后较量,可是当坐稳了龙椅后,他就开始对这个交易越来越不满。他想的已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要他的儿子、他儿子的儿子都当上皇帝。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废掉侄儿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朱祁钰也知道,废立太子有违之前的交易,为此他先向身边的太监金英试探口风说:“七月初二,是东宫太子的生日。”金英马上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前者是朱祁钰之子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日。朱祁钰揣着明白装糊涂,讨了老大个没趣。 初步试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朱祁钰隐忍了一段时间,又开始不断地试探大臣。为了收买人心,他还动用了自己的私房钱,来给内阁成员发双倍俸禄。但是在“正统性”这种事上,明朝大臣们是出了名的“死硬”,他们宁愿少拿钱,甚至挨骂、挨打,也要维护心中的“道”。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